汉末霸主
汉末霸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汉末霸主 > 第53章 孙权称帝建吴国 董锐修书责僭越

第53章 孙权称帝建吴国 董锐修书责僭越

加入书架
书名:
汉末霸主
作者:
江湖故人阿豪
本章字数:
3582
更新时间:
2025-06-14

建安二十六年夏,建业城的凤凰台上彩旗招展,金色的蟠龙旗在烈日下猎猎作响。孙权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着玄色衮服,手持玉圭,在百官山呼万岁声中缓缓登上祭坛。随着三牲祭品敬献天地,东吴太史令宣读禅位诏书,“吴大帝”的尊号正式昭告天下,黄龙元年的年号刻入青铜礼器,长江两岸霎时鼓乐喧天,烟火首冲云霄。

消息传至许昌时,董锐正在铜雀台宴请群臣。当驿卒将密报呈至案前,他手中的鎏金酒樽“当啷”砸在汉白玉地砖上,酒水泼溅在绣着龙纹的锦袍上,却浑然不觉。“竖子敢尔!”董锐猛地起身,震得案几上的珍馐佳肴倾覆一地,“孙坚不过长沙小吏,孙策借袁术之力立足江东,如今竟妄图与我分庭抗礼?”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唯有贾诩的咳嗽声在死寂中格外刺耳。老谋士强撑病体,挣扎着从胡床上起身:“主公息怒……孙权称帝己久,只是此番昭告天下,意在稳固江东人心。”他苍白的手指颤抖着指向地图,“且其占据长江天险,水师冠绝天下,若贸然兴兵……”

“兴兵?自然要兴兵!”董锐的目光扫过群臣,在司马懿身上停留片刻,“当年赤壁之败,乃因北军不熟水战。如今我己命青州、徐州打造楼船千艘,又有荆州降将蔡瑁旧部操练水军,此消彼长,正是踏平江东的良机!”他突然抓起案上狼毫,在竹简上奋笔疾书,墨汁飞溅间,字字透着森冷杀意:“孤以大汉丞相之命,敕孙权速去帝号,束身归降!否则,百万王师必将踏平建业,夷其三族!”

与此同时,建业皇宫内,孙权把玩着刻有“吴大帝玺”的传国玉玺,听着使臣转述董锐的书信,突然仰头大笑。笑声惊飞了檐下白鸽,在巍峨的太极殿内久久回荡:“董锐自称汉室正统?可笑!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如今董锐更胜其父,竟妄图以一纸空文令我臣服!”他将竹简掷于阶下,眼中闪过狠厉,“传令下去,沿江增设烽火台,命诸葛瑾总督东线军务,朱然镇守江陵,不可让魏军踏入江东半步!”

在许昌的校场上,三万新兵正在烈日下操练水战。战船模型在特制的巨型水槽中来回穿梭,士兵们模拟着接舷战的场景,喊杀声震天。董锐站在点将台上,看着士兵们熟练地攀爬桅杆、投掷火油,心中稍感宽慰。这时,司马懿却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主公,伐吴之事还需从长计议。诸葛亮虽暂退汉中,但陈仓之战后必然秣马厉兵,若我军主力东调,西线恐生变故。”

董锐眉头紧皱,望向远方阴云密布的天空。他何尝不知其中利害?可孙权称帝之举,如同一记耳光狠狠打在董魏脸上。若不及时惩戒,日后蜀汉若也称帝,天下将陷入三帝并立的混乱局面。“仲达所言有理,”董锐沉吟片刻,“传令曹真加强关中守备,调张郃回防陈仓。此次伐吴,孤要让孙权知道,背叛大汉者,必遭天诛!”

建安二十六年秋,魏军水师在广陵集结。千艘战船绵延百里,桅杆如林,旌旗蔽日。董锐亲自坐镇旗舰,望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仿佛己看到建业城破的景象。然而,当船队行至濡须口时,却遭遇东吴水军的顽强抵抗。东吴战船小巧灵活,在江面穿梭如飞,凭借熟悉水情的优势,不断用火箭袭击魏军船队。一时间,江面上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魏军多艘楼船被焚毁,被迫退守北岸。

“启禀主公,东吴在濡须口设下铁链横江,又有巨型拍竿拒敌,我军难以突破。”副将毋丘俭浑身湿透,狼狈地禀报道。董锐望着对岸若隐若现的东吴营寨,心中涌起一阵烦躁。他忽然想起曹操当年临江赋诗,却在赤壁铩羽而归的往事,难道历史真要重演?

就在此时,许昌传来急报:诸葛亮趁魏军主力东调,再次出兵北伐,陈仓告急!董锐握着战报的手青筋暴起,半晌才咬牙下令:“撤军!命曹休断后,务必将损失降到最低!”望着渐渐远去的江东大地,他暗暗发誓:孙权,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建业皇宫内,孙权接到魏军撤退的消息,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他望着案上董锐的劝降书,命人取来火把。当烈焰吞噬竹简的那一刻,他轻声道:“天下三分,各有其命。董锐,你还是先管好西线的诸葛亮吧。”

成都丞相府内,诸葛亮看着魏军东调又仓促回防的战报,轻摇羽扇笑道:“孙权称帝,恰似一石激起千层浪。董贼顾此失彼,正是我军的机会。传令下去,加紧筹备粮草,准备第西次北伐!”窗外秋风渐起,吹得庭院中的银杏树沙沙作响,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奏响序曲。

建安二十六年冬,三国的局势因孙权称帝发生剧变。董魏、蜀汉、东吴三方势力的博弈愈发激烈,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而董锐与孙权的恩怨,诸葛亮的北伐大业,都将在这乱世中继续书写,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