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号的灯光在异常信号切断后恢复了稳定,但控制室内的气氛依然紧绷。苏瑶的呼吸逐渐平缓,手指仍不自觉地颤抖着,刚才那种被强行塞入异质思维的体验让她心有余悸。
"生命体征稳定了,但神经递质水平仍有异常。"林语冰看着医疗读数,声音罕见地带着一丝担忧,"这种接触比单纯的'维度低语'强烈得多。"
陆远征没有立即回应。他的目光锁定在主屏幕上那段被截获的信号波形上,手指无意识地在控制台边缘敲击着某种复杂节奏。"不是随机的..."他低声自语,"这组频率间隔...像是某种基频的谐波。"
陈志刚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机油在发丝间留下几道黑痕:"我们现在是不是该考虑这鬼地方正在试图入侵我们的大脑?"
"不是入侵。"陆远征终于抬起头,"是交流。只是方式超出了我们的生理承受范围。"他调出一组新的参数,"看这个波形包络——每次脉冲都携带了过量的信息,我们的神经系统无法处理这种数据密度。"
苏瑶接过林语冰递来的镇静剂,小口啜饮着:"我感觉到的不是语言...更像是被强行塞入了一整套感官体验,包括一些人类根本没有的感知模式。"
控制台突然发出一连串轻微的警报声。林语冰迅速转向监控屏幕:"次级系统报告异常。环境控制单元记录到局部重力波动,货舱C区的物品无故移位。"
陆远征立即调出该区域的扫描图:"又是'维度低语',但强度增加了。"他的手指划过一组数据,"看这里——空间曲率出现涟漪状畸变,正在从货舱向外扩散。"
陈志刚的工程面板上,三个子系统同时亮起黄色警告:"非关键系统开始出现随机故障。电路断路器的状态显示与实际不符,液压读数跳变..."他猛地拍了下控制台,"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故障!是传感器被搞乱了!"
"不全是传感器问题。"陆远征快速对比着不同仪器的读数,"局部空间参数确实在波动。启明,计算波动传播模式。"
AI的全息投影闪烁了几下:"检测到类波传播特性。速度0.3c,波长约12米,振幅递增。"
"波速低于真空光速..."陆远征突然抬头,"这意味着传播介质不是纯粹的空间,而是某种我们尚未定义的场。"
林语冰迅速调出历史数据:"类似波动在过去三小时内频率增加了400%。如果这种趋势持续..."
"会在18小时后达到危险阈值。"陆远征接过她的话,手指在星图上划出一个区域,"而且源头似乎来自这个方向。"
陈志刚皱眉看着那个区域:"那里什么都没有。深空扫描仪没显示任何质量或能量聚集。"
"因为不是物质聚集。"陆远征的声音变得低沉,"是空间结构本身的某种...激发态。启明,调出量子真空涨落监测数据。"
当新的数据覆盖星图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原本应该随机分布的量子涨落,在那个区域呈现出清晰的相干模式,如同平静湖面上的涟漪,一圈圈向外扩散。
"上帝啊..."陈志刚喃喃道,"整个空间都在振动。"
苏瑶突然指向生命监测系统:"休眠舱区域!生物节律读数开始同步波动!"
陆远征立刻放大该区域扫描:"波动传导到生物系统了...频率在4-7Hz之间,正好是θ脑波范围。"
"这会导致什么?"林语冰问道,手指己经在医疗控制台上准备应急方案。
"清醒状态下会引发焦虑和幻觉。"苏瑶快速回答,"但对休眠中的人来说..."她的声音突然哽住,"可能会诱发REM睡眠状态,加速脑细胞代谢,消耗宝贵营养储备。"
"必须隔绝影响。"陆远征转向陈志刚,"能量罩能调整到过滤特定空间频率吗?"
工程师摇摇头:"设计时没考虑这种应用。但..."他快速检查系统架构,"也许可以重新分配能量,在休眠舱区域形成局部强化场。"
"立刻实施。"陆远征下令,"林博士,准备唤醒部分工程人员协助。苏瑶,筛选休眠者中最脆弱的个体,优先保护。"
随着命令下达,方舟号内忙碌起来。陈志刚带领刚被唤醒的工程团队穿梭在狭窄的通道中,重新布线并调整能量节点。苏瑶和林语冰则在医疗舱建立分级监护系统,将高风险休眠者转移到临时屏蔽室。
陆远征留在控制室,监测全局。主屏幕上,量子涨落的涟漪仍在扩散,但新出现的波纹开始呈现更复杂的干涉图案。
"启明,分析新出现的干涉节点。"
"节点间距呈现斐波那契数列。"AI回应,"黄金角分布,模式与某些生物结构相似。"
陆远征的眼睛微微眯起:"自然形成的波干涉不会出现这种数学上完美的模式..."他快速输入一系列命令,"调出三小时前捕获的神经信号数据,做模式匹配。"
匹配结果让陆远征的手指悬在了控制台上方——休眠者脑电波中检测到的异常波动,与空间涟漪的干涉节点高度相似。
"它们在模仿我们。"他低声说,声音里混杂着惊异和警惕,"或者...在学习我们。"
通讯器突然响起陈志刚沙哑的声音:"陆博士,局部强化场部署完毕,但消耗了15%的储备能量。不能长期维持。"
"暂时足够了。"陆远征回应,"回控制室,有新发现。"
当陈志刚带着一身汗味和机油回来时,陆远征己经将对比分析投射在主屏幕上。
"你是说,这鬼地方在抄袭我们的大脑活动?"工程师瞪大眼睛。
"更准确地说,是对生物神经活动的某种共振响应。"陆远征指向两组波形,"看这个θ波包络的相似度。不是简单复制,而是一种...翻译,将神经电活动转译为空间波动。"
林语冰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医疗舱报告,屏蔽区内休眠者的脑电波趋于稳定,但新唤醒的工程人员出现轻微定向障碍和时间感知异常。"
苏瑶补充道:"症状类似于时差反应,但更严重。有人报告看到'重叠的现实'。"
"空间涟漪开始影响觉醒状态的人了。"陆远征沉思道,"启明,计算如果这种效应持续增强,达到临界点会发生什么?"
AI停顿了几秒:"根据现有数据,72小时后波动振幅将达到足以扭曲宏观物体的水平。理论上可能导致:1)局部空间结构重组;2)物质-能量转换异常;3)因果律区域性失效。"
陈志刚吹了声口哨:"听起来像是把我们的物理定律扔进搅拌机。"
"比那更糟。"陆远征调出飞船结构图,"在这种量级的空间波动下,方舟号的原子键合可能无法维持结构完整性。"
苏瑶刚刚返回控制室,听到最后一句顿时脸色煞白:"我们有多少时间?"
"如果波动继续按当前速率增强..."陆远征快速计算着,"距离临界点还有54到68小时。"
"那我们该怎么办?"陈志刚摊开沾满油污的双手,"总不能给整个飞船裹上一层能量罩吧?能量储备连12小时都撑不住。"
陆远征的目光落在主屏幕的波纹起源区域:"找到源头。如果这是某种形式的交流,那么我们需要主动回应,而不是被动防御。"
"用刚才那种差点烧掉苏瑶大脑的方式?"陈志刚质疑道。
"不,用它们能理解的语言。"陆远征转向林语冰,"启明记录下的神经信号模式,能否逆向构建一个...更温和的接触协议?"
林语冰思考了几秒:"理论上可行。可以尝试将信息编码在θ波频段,但数据密度必须大幅降低。"
"就这么做。"陆远征决定道,"准备一个简单的数学序列——质数数列,斐波那契数列,圆周率前二十位。用最低强度发射。"
"你确定这是个好主意?"苏瑶轻声问,"我们甚至不知道那是什么。"
陆远征看向舷窗外扭曲的星隙景观:"正因如此。如果它们真在学习我们,那么最简单的数学可能是最安全的共同语言。"
随着指令下达,方舟号的通讯阵列重新配置,一个微弱的、精心调制的信号向着波纹起源处发射出去。控制室内,所有人屏息等待着回应。
最初的几分钟,扫描仪上没有任何变化。然后,量子涨落监测器突然捕捉到一个清晰的反馈——涟漪的干涉图案微妙地改变了,在数学上精确的位置出现了新的波峰和波谷。
"它们回应了。"林语冰轻声说。
陆远征仔细观察着变化:"不是简单的重复...看这里,它们将质数序列编码为了空间波纹的节点分布。"
"这太不可思议了。"苏瑶惊叹道,"就像...用空间本身作为画布来书写。"
陈志刚却依然警惕:"好吧,它们懂数学。但这能帮我们阻止空间继续发疯吗?"
陆远征没有立即回答。他的目光锁定在波纹的新模式上,突然调出另一个分析窗口:"启明,计算如果这种干涉模式持续强化,会形成什么宏观结构?"
AI的全息投影闪烁了几秒:"预测将形成科赫雪花状的分形空间结构,尺度指数增长。危险级别:极高。"
"不是危险..."陆远征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冷静,"是通道。它们正在构建一条通往源头的路径。"
控制室内一片寂静。窗外,星隙的诡异光芒透过观察窗,在每个人脸上投下变幻的阴影。方舟号漂浮在这片超维度的海洋中,而前方的水域,正变得越来越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