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又云:“心受病,口不能言,肝受病,目不能视,脾受病,口不能食,肺受病,鼻不能嗅,肾受病,耳不能听。各从所主,以证虚实。金鬼不宜针刺,火鬼切忌艾伤,土不用丸木,须忌散金为福,西地求医,木来生东方用药。水绝须当针刺,药宜金石回生。土弱欲得火炙,寻医徵姓无厄。火鬼煎剂能治,水鬼丸散偏宜。噫!人病百端,理无二焉,望闻问切,乃医家之妙用,生克制化,为术士之元微。若能参究根源标本,不离斯法。”
译文:
又说:“心患病口不能言,肝患病目不能视,脾患病口不能食,肺患病鼻不能嗅,肾患病耳不能听。各依脏腑所主辨证虚实。金邪为病不宜针刺,火邪为病切忌艾灸,土邪为病不用丸药,木邪为病须忌散剂,金邪宜向西求医,木邪宜从东方用药。水亏须针刺,宜用金石药;土弱宜火灸,寻医问姓可免灾。火邪宜汤药,水邪宜丸散。唉!人病虽百端,病理无二,望闻问切是医家妙用,五行生克制化为术士玄机,参究病之根源标本,不离此道。”
解析:
此段结合脏腑开窍与五行治法,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故脏腑病变反映于孔窍。
治疗遵循五行属性:金性收敛忌针刺,火性炎上忌艾灸,土主运化忌丸药。
用药方位依五行(金西木东),药具五行属性(金石属金)。
强调"辨证求因",将五行生克制化贯穿诊疗,体现中医"天人相应""以行论治"的整体观。
原文:
论曰:康泰生于和合,疾病起于刑伤。究五行衰旺之理,推百病表里之详。内应五脏,外属西肢。
且如:木气休囚,两鬓消疏而不发,火临死绝,双瞳昏暗而无光。火中隐土少水制,则心神恍惚,木下藏金无火救,而腿足损伤。
译文:
论说:安康源于五行和合,疾病起于五行刑克。深究五行衰旺之理,可推求百病表里详情。内与五脏相应,外与西肢相连。
例如:木气衰微,则两鬓稀疏脱发;火气临死绝,则双目昏暗无光。火中藏土而少水制约,必心神恍惚;木下藏金而无火救助,必腿足损伤。
解析:
此段为五行致病总论,核心术语“和合”与“刑伤”指五行平衡与失衡状态。
“木气休囚”等句以五行衰旺推断外在病症,如木衰致脱发,火绝致目盲。
原文:
甲乙兑生逢壬癸,醉乡而死,丙丁坎育遇庚辛,沟港而亡。
水盛木浮,多生泄痢,土重金埋,常病气高。
诸风掉眩,乙木旺而辛金衰,疼痒疮疡,丁火盛而癸水弱。
痞塞肿满,只因己土太过,愤郁病痿,盖为辛金不及。
耳目聪明癸水旺,寒邪拘缩肾经虚。
甲乙能伤戊己,无救而缺唇,丙丁善克庚辛,少制而喑哑。
火中有土,项生凛疠之灾,水中有土,腹患蛊肿之病。
用神受制而被刑,亡于棒杖,上下逢鬼而无救,死作悬梁。
西柱重冲多凶而他乡丧体,五行衰败不足而瘟疫亡身。
水败腰驼,莫用轩岐之法,金刑龟背,安施卢扁之方。
庚辛气秀西方,见木而亡于兵刃,甲乙败绝坤南,无水而骨肉飞飏。
辛巳、丙申遇刑,臂虚而人生六指,己卯、戊寅逢敌,胃弱而常病疮疽。
乙未、甲午逢金,人多鳖头,癸卯、己丑相刑,病生腰膝。
甲申、乙酉,幼年多病肝经,辛卯、庚寅,晚年劳伤筋骨。
丙火上炎,丈夫每忌于身心,丁火下湿,女人虚痨而血产。
金土临寅卯,病肺喘脾寒。
戊己值败火,患脾困宿块。
庚辛见火相刑,女人须忧白带。
丙丁俱向离方,妇人切忌血崩。
羊刃则砭肱而炙股,悬针则刺面以文身。
日时衰败,大患难瘳,干支刑害,小疾不疗。
气相得而安和,气相逆而灾殄。
病症不离于六脉,死生难越乎五行。
细究兴衰,万不失一。
译文:
甲乙木生于兑金之位又逢壬癸水,会因沉迷酒乡而死;丙丁火生于坎水之位又遇庚辛金,会在沟港水边亡故。
水势过盛导致木漂浮,多患腹泻痢疾;土性过重使金被埋,常生气息壅滞之症。
各种风动眩晕之症,多因乙木过旺而辛金衰弱;疼痛瘙痒的疮疡,多因丁火过盛而癸水虚弱。
痞塞之症,只因己土太过;愤懑抑郁而肢体痿废,皆因辛金不足。
癸水旺盛则耳目聪明,肾经虚弱则易受寒邪侵袭而筋脉拘缩。
甲乙木能克伤戊己土,若无救助则会唇裂;丙丁火善克制庚辛金,少加制化则会喑哑。
火中藏土,易生颈部凛疠之疾;水中有土,常患腹部蛊肿之病。
用神受克制而遭刑害,会死于棒杖之下;上下皆逢鬼煞而无救助,会悬梁自尽。
西柱冲克严重多凶灾,会客死他乡;五行衰败不足,会因瘟疫丧命。
水衰则腰驼,即便轩岐再世也难医治;金受刑则龟背,卢扁再妙也无良方。
庚辛金气旺于西方,遇木则死于兵刃;甲乙木败绝于南方,无水则骨肉分离。
辛巳、丙申遇刑,手臂虚弱且易生六指;己卯、戊寅遭克,脾胃虚弱常患疮疽。
乙未、甲午逢金,人多生鳖头之相;癸卯、己丑相刑,易患腰膝之疾。
甲申、乙酉日柱,幼年多肝经疾病;辛卯、庚寅日柱,晚年劳损筋骨。
丙火上炎,男子多身心疾病;丁火下湿,女子多虚痨血产。
金土临寅卯木位,会患肺喘脾寒;戊己土遇衰败之火,会患脾困结块。
庚辛金遇火刑克,女子需忧白带之症;丙丁火聚于离方,妇人切忌血崩之险。
羊刃煞主需砭刺手臂、炙烤大腿,悬针煞主面部刺青文身。
日时衰败,重病难愈;干支刑害,小病不治。
五行之气相得则身心安和,气相逆则灾祸丛生。
病症不离六脉变化,死生难逃五行规律。
仔细考究五行兴衰,断病万无一失。
解析:
此段以五行生克为核心,构建命理疾病推断体系。
甲乙木逢金生水、丙丁火遇水逢金,是五行方位逆乱致灾;水盛木浮、土重金埋等,属五行偏盛偏衰引发病症。
“诸风掉眩”等句,将中医病机与命理术语结合,如乙木旺对应肝风内动,辛金衰对应肺卫不固。
用神受制、西柱重冲等,是神煞与刑冲理论在疾病与死亡推断中的应用。
“轩岐”“卢扁”借代名医,强调五行衰败时医药难济。
整段体现“五行失衡致病”逻辑,将干支、神煞、方位与病症对应,形成系统的命理病理观。
原文:
古歌曰:“戊己生时气不全,月时两处见伤官。必当头面有亏损,脓血之疮苦少年。”
又:“日主加临戊己生,支辰火局气薰蒸。冲刑克破当残疾,发秃那堪眼不明。”
又:“丙丁日干五行衰,七煞加临三合来。升合日求衣食缺,耳聋残疾面尘埃。”
又:“壬癸重重叠叠排,时辰设若见天财。纵然头面无癡癞,定主其人眼目灾。”
又:“丙丁火旺疾难防,西柱休囚辰巳方。木火相生来此地,哑中风疾暗中亡。”
译文:
古歌说:“戊己土生于时柱且元气不全,月柱与时柱两处见伤官,必定头面有损伤,少年时受脓血疮之苦。”
又说:“日主为戊己土生于火局地支,火气薰蒸冲刑克破,必成残疾,不仅发秃还眼目不明。”
又说:“丙丁火日干五行衰弱,七煞加临且三合会煞,每日为衣食奔波却匮乏,还会耳聋残疾、面容污秽。”
又说:“壬癸水重重叠叠排列,时辰若见天财星,纵然头面无癩疮,也定有眼目之灾。”
又说:“丙丁火过旺疾病难防,西柱休囚于辰巳火方,木火相生至此,会患聋哑中风而暗中亡故。”
解析:
此段引用五首古歌,以日干五行与神煞组合为断病依据。
“戊己生时气不全”等,将伤官煞与头面病症关联,体现“伤官主破相”命理逻辑;“支辰火局气薰蒸”强调火炎土燥致疾,符合“五行过旺生克失衡”原理;“七煞加临三合来”结合七煞凶性与五行衰败,断贫困与残疾;“壬癸重重”以水旺无制论眼疾,因水克火(火主目);“木火相生”致哑中风,是火炎生风、木燥伤津的命理演绎。
古歌以口诀形式归纳临床经验,便于命理推断。
原文:
又曰:“人之生也,受气于父,成形于母。五脏和平者无疾,战克太过不及者主疾。”
《内经》云:“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
东方实者,木太过也,西方虚者,金不及也,泻南方者,火太过也,补北方者,水不及也。
是以五行太过、不及,皆主疾也。
若水升而火降,火降而金清,金清而木平,木平而土不及克,五脏各得中和之气,疾病何自生焉?
人之西柱,内外上下,五行和者无疾,或相战克太过不及,皆为疾也。
《阴阳书》:“金刚火强,自刑其方。木落归本,水流趋东。”
所以论三刑,刑则残害,言太过而身疾也。若只取不及为疾,必有一偏之失。
译文:
又说:“人出生时,禀受父之精气,依赖母之形体成形。五脏之气平和则无病,五行战克太过或不及则生疾病。”
《内经》说:“东方实,西方虚,需泻南方,补北方。”
东方实是木气太过,西方虚是金气不足,泻南方是火太过,补北方是水不足。
因此五行太过或不及都会导致疾病。
若水能升、火能降,火降则金清,金清则木平,木平则土不被过度克制,五脏各得中和之气,疾病从何而生?
人的西柱内外上下,五行和谐则无病,若相战克太过或不及,都会引发疾病。
《阴阳书》说:“金过刚、火过强,会自刑其方;木落叶归根本,水流动趋东方。”
所以论三刑,刑则带来残害,说的是五行太过导致身体疾病。
若只认为五行不及会致病,必然有偏颇之失。
解析:
此段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阐释命理疾病观的哲学根源。
“受气于父,成形于母”衔接命理与医学,“五脏和平”对应五行中和,体现“天人合一”思维。
引用《内经》“东方实”等,将五行方位与太过不及关联,构建“失衡致病”模型。
“水升火降”描述五行循环理想状态,与西柱五行和则无疾形成互文。
《阴阳书》三刑理论强调“太过”致疾,补全“不及致病”单一视角,体现命理分析的辩证性,即五行偏盛偏衰皆为病源。
原文:
凡五行,有死绝而成疾者:水死绝,多肾气腰足攻注,滑泄便溺不利之疾。
火死绝,主肠气结塞、惊悸健忘,精神不安之疾。
木死绝,虚风目涩、眩晕筋急、爪甲枯悴、喜怒颠倒,择饮择食之疾。
金死绝,主气虚喘急、咳嗽、皮毛焦燥干啬、骨节疼痛、涕泪、大肠泄痢、便血之疾。
土死绝,主面黄、减食、隔噻吐逆、肢体怠惰、喜卧嗜睡、多思足虑、耳聋、神浊健忘、少喜动作之疾。
译文:
大凡五行有死绝而致病的情况:水死绝,多患肾气不足、腰足酸痛、滑泄、小便不利之症;火死绝,主肠气结塞、惊悸健忘、精神不安之症;木死绝,患虚风目涩、眩晕筋急、爪甲枯槁、喜怒无常、挑食择食之症;金死绝,主气虚喘急、咳嗽、皮毛焦燥、骨节疼痛、流涕流泪、大肠泄痢、便血之症;土死绝,主面黄、食少、膈塞吐逆、肢体倦怠、喜卧嗜睡、多思多虑、耳聋、神昏健忘、不喜活动之症。
解析:
此段细化五行死绝对应的病症,构建“五行衰绝 - 脏腑病位 - 症状”对应体系。水属肾,死绝则腰足、二便异常;火属心与小肠,死绝则肠结、神志不安;木属肝,死绝则风动、筋爪失养;金属肺与大肠,死绝则咳喘、皮毛失润;土属脾,死绝则纳呆、肢体怠惰。
以五行配五脏的中医理论为基础,将命理中五行衰绝状态转化为临床病症,体现命理与医学的交叉,是“脏象学说”在命理疾病推断中的应用,为断病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