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怀德担任三军主帅,让朝堂有些动荡。
然而,动荡的下面,也预示着更多的机会。
贾政从朝堂归来,脸色阴沉,步履沉重。
今日朝会上,郭怀德担任主帅一事再度引发争议,朝臣们各怀心思,暗流涌动。
贾政身为工部侍郎,深知此时正是朝廷用人之际,若能抓住机会,贾家或可再上一层楼。
然而,一想到家中那个整日无所事事、只知道吟诗作对的儿子贾宝玉,他的心情便有些烦躁。
一进府门,贾政便见贾宝玉正倚在廊下,手中捧着一卷《西厢记》,神情悠然自得,仿佛世间纷扰与他毫无干系。
贾政见状,心中怒火顿时升腾,厉声喝道:“孽障!你又在看这些闲书!”
贾宝玉闻声一惊,慌忙将书藏于袖中,抬头见是父亲,连忙躬身行礼:“父亲大人安好。”
贾政冷哼一声,大步走到他面前,目光如刀:“安好?你整日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叫我如何安好?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多少世家子弟都在为前程奔波,你却在这里虚度光阴,真是气煞我也!”
贾宝玉低头不语,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
他素来不喜仕途经济,只爱诗词歌赋,对父亲的训斥早己习以为常。
贾政见他这副模样,更是怒不可遏,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可知郭怀德被任命为主帅一事,朝中多少人都在暗中谋划?
你若是争气些,哪怕去军中谋个差事,也能为家族争光!可你呢?整日只知道与那些丫鬟厮混,读些无用之书,真是辱没门风!”
贾宝玉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倔强:“父亲,孩儿志不在此。军中之事,孩儿一窍不通,去了也是添乱。况且,郭公公之事,朝中争议颇多,孩儿觉得……”
“住口!”贾政厉声打断他的话,“你一个无知小儿,懂得什么朝政大事?郭公公之事,岂是你能妄加评论的?你若是有半分心思放在正途上,也不至于如此不成器!”
贾宝玉被训得哑口无言,只得低头认错:“父亲教训的是,孩儿知错了。”
贾政见他态度敷衍,心中怒火更甚,挥手道:“知错?你每次都说知错,可哪次改过?今日我便罚你去祠堂跪着,好好反省!若是再让我看到你读这些闲书,定不轻饶!”
贾宝玉不敢违抗,只得应声退下,心中却满是无奈。
贾宝玉被父亲训斥后,心中烦闷不己,只得低头应声退下,缓步朝祠堂走去。
路过花园时,正值深秋时节,落叶纷飞,枯黄的树叶在风中打着旋儿,萧瑟的秋意扑面而来。
贾宝玉却无心欣赏这秋景,只觉得满腹委屈无处诉说。
正巧,林黛玉独自一人坐在假山旁的石凳上,手中捏着一片枯黄的落叶,神情恍惚,似有所思。
贾宝玉见状,心中一喜,连忙走上前去,轻声唤道:“林妹妹,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
林黛玉闻声抬头,见是贾宝玉,勉强露出一丝笑意:“宝玉,你怎么来了?”
贾宝玉叹了口气,坐到她身旁,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方才又被父亲训斥了一顿,罚我去祠堂跪着反省。我心里烦闷得很,想找你说说话。”
林黛玉微微点头,目光却有些游离,似乎并未完全听进去。
贾宝玉见她心不在焉,心中更觉不快,便又重复了一遍:“林妹妹,你可听见我说的话了?”
林黛玉这才回过神来,轻声道:“听见了。宝哥哥,你父亲也是为你好,你该多听听他的劝告。”
贾宝玉闻言,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无名火,语气也冷了下来:“怎么连你也这么说?我本以为你是懂我的,没想到你这次又站在父亲那边!”
林黛玉见他语气不善,心中也有些委屈,低声道:“我并非站在谁那边,只是觉得你父亲的话也有道理。你若是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不仅对你自己好,也能为家族争光。”
贾宝玉冷笑一声:“仕途?争光?那些不过是虚名罢了!我本就不喜这些,为何非要逼我去做?林妹妹,你平日里不是最懂我的心意吗?怎么如今变得这般世俗?”
林黛玉被他一番话说得心中酸楚,眼中泛起泪光,声音也微微颤抖:“宝玉,你何必如此说我?我不过是为你着想罢了。你若是不愿听,便当我没说。”
贾宝玉见她落泪,心中虽有不忍,但怒气未消,语气依旧冷硬:“为我着想?你若真为我着想,便该明白我的心意,而不是一味地劝我顺从父亲!”
林黛玉再也忍不住,站起身来,哽咽道:“好,好,是我多管闲事了!你爱怎样便怎样吧,我再也不说了!”
说罢,转身便要走。
贾宝玉见她如此,心中又急又怒,一把拉住她的袖子:“林妹妹,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说错了吗?”
林黛玉甩开他的手,泪眼婆娑地看着他:“你没说错,是我错了!我不该多嘴,不该惹你生气!”
说完,头也不回地快步离去。
贾宝玉站在原地,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他本想找她倾诉,却没想到两人竟闹得不欢而散。
他握紧拳头,心中既愤怒又无奈,最终只得长叹一声,转身朝祠堂走去。
林黛玉快步离开花园,心中却如翻江倒海般难以平静。
她本不想与贾宝玉争执,可今日他的话却让她感到一阵刺痛。
她停下脚步,倚在一株老梅树下,抬头望着枯黄的树叶在风中飘零,心中思绪万千。
她轻轻叹了口气,手指无意识地着手中的落叶,脑海中浮现出那日王熙凤提起水廷宥时的神情。
王熙凤一向精明干练,言语间却对这位皇帝流露出几分敬意。
林黛玉虽深居闺阁,却也听闻过水廷宥的种种事迹。
尤其是他动用皇庄的钱财,修建博文楼,广纳天下书籍,供读书人阅览。
这一举动,不仅让王熙凤心生敬佩,也让林黛玉心中泛起涟漪。
“博文楼……”林黛玉低声呢喃,眼中闪过一丝向往。
她自幼饱读诗书,深知书籍对人心智的启迪。
水廷宥此举,不仅是为天下读书人谋福祉,更是为江山社稷培养人才。
她虽不涉朝政,却也明白,一个皇帝若能如此重视文教,必是心怀天下之人。
想到这里,林黛玉心中对水廷宥多了几分好奇。
她想知道,这位皇帝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他为何能如此果断地动用皇庄的钱财,去做一件看似与朝政无关的事?
他的心中,是否也如那些诗书中所描绘的明君一般,怀有济世安民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