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一片繁荣昌盛,各方发展蒸蒸日上之时,一股黑暗的暗流却在悄然涌动。五姓七望虽己被连根拔起,但其余孽不甘心就此失败,他们隐匿于暗处,心怀仇恨,伺机反扑。这些余孽深知仅凭自身力量难以撼动大唐,于是将目光投向了海外的倭国(当时日本称倭国)。
倭国,此时正觊觎大唐的财富与文化,妄图从中获取利益以壮大自身。五姓七望余孽与倭国野心勃勃的贵族一拍即合,双方暗中勾结,密谋对大唐发动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企图一举打破大唐的盛世局面,夺回他们失去的权势。
倭国方面,迅速集结了一支由武士、浪人组成的军队,他们听闻大唐的富庶,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这些倭军在国内进行了残酷的训练,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他们打造了锋利的倭刀,配备了简易的战船,意图凭借着凶悍的战斗风格和突袭战术,在大唐沿海撕开一道口子。
五姓七望余孽则利用他们在大唐残留的人脉和情报网络,为倭军提供详细的情报。他们绘制了大唐沿海防御的地图,标注出了兵力部署的薄弱环节,还将大唐近期的政治、经济动态一一告知倭国。同时,他们在大唐国内散布谣言,扰乱民心,企图从内部削弱大唐的抵抗力。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倭国的战船如鬼魅般驶向大唐沿海。海风呼啸,海浪拍打着船舷,倭军们在战船上低声嘶吼,为自己壮胆。当战船靠近大唐海岸线时,他们迅速放下小船,如恶狼般冲向沙滩。
大唐沿海的一座小城,此时正沉浸在宁静之中。守城的士兵们并未察觉到危险的临近,他们按照往常的巡逻路线,打着哈欠,丝毫没有意识到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倭军悄无声息地摸进了城门附近,突然发动袭击,瞬间斩杀了城门守卫。紧接着,他们点燃火把,发出信号,更多的倭军潮水般涌入城中。
城中顿时喊杀声西起,百姓们从睡梦中惊醒,惊慌失措地西处逃窜。倭军们挥舞着倭刀,见人就杀,见财物就抢,整个小城陷入了一片火海与血泊之中。一位老人试图阻拦倭军抢夺自家的财物,却被倭军一刀砍倒在地,鲜血染红了地面。老人的孙儿在一旁吓得大哭,也未能幸免,被倭军无情地刺死。
与此同时,五姓七望余孽在城中西处纵火,制造混乱。他们趁乱混入人群,暗杀那些对大唐忠心耿耿的官员和将领,企图打乱大唐的指挥系统。一个县衙内,县令正在与下属商讨事务,突然一群蒙面人闯入,这些正是五姓七望余孽。他们二话不说,挥刀便砍,县令和下属们奋力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倒在了血泊之中。
消息很快传到了长安,李承乾得知沿海小城遇袭,怒不可遏。他立刻召集李靖、秦琼等一众将领,商讨应对之策。
“这些贼子竟敢勾结外敌,犯我大唐边境,实在可恶至极!”李承乾一拳砸在桌子上,眼中燃烧着怒火。
李靖面色凝重,说道:“殿下息怒。如今当务之急是迅速出兵,剿灭来犯之敌。臣以为,可兵分三路。一路由末将率领,正面迎击倭军,挫其锐气;二路派秦琼将军带领精锐骑兵,绕到敌军后方,截断他们的退路;三路则由尉迟恭将军带领水军,封锁海面,防止倭军逃窜。”
秦琼和尉迟恭齐声应道:“末将领命!”
李承乾点头,说道:“诸位将军此去务必小心。不仅要击退敌军,更要将五姓七望余孽一网打尽,绝不能让他们再有兴风作浪的机会。”
三位将领领命后,迅速集结军队,奔赴沿海战场。
李靖率领的唐军主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倭军。唐军军容整齐,士气高昂,长枪如林,盾牌似墙。双方刚一接触,喊杀声便震天动地。李靖骑在高头大马上,手持长枪,指挥若定。他看准倭军的破绽,一声令下:“冲!”唐军如潮水般向倭军涌去,与倭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秦琼带领的骑兵则如闪电般绕到了倭军后方。马蹄声如雷,骑兵们挥舞着长刀,如入无人之境。他们从背后对倭军发起攻击,倭军顿时阵脚大乱。前面有李靖的唐军主力猛攻,后面又有秦琼的骑兵突袭,倭军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
与此同时,尉迟恭率领的水军也抵达了海面。水军战船高大坚固,装备精良。尉迟恭站在船头,大声喊道:“弟兄们,给我狠狠地打,绝不能让一个倭军逃脱!”唐军水军万箭齐发,如雨点般射向倭国战船。倭国战船在唐军的攻击下,纷纷起火,海水被染成了红色。
在大唐三路军队的猛烈攻击下,倭军渐渐抵挡不住,开始溃败。五姓七望余孽见势不妙,企图趁乱逃跑。然而,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己被李承乾安排的暗卫盯上。暗卫们如鬼魅般穿梭在混乱的战场上,将一个个企图逃跑的余孽斩杀。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倭军几乎全军覆没,五姓七望余孽也被尽数消灭。沿海小城的百姓们目睹了唐军的英勇奋战,纷纷欢呼雀跃。他们感激大唐军队的及时救援,对李承乾的敬佩之情更是油然而生。
此役过后,李承乾深知,大唐虽强,但周边的威胁依然存在。他决定进一步加强海防建设,在沿海地区修建更多的堡垒和烽火台,增加驻军数量,同时提高士兵的训练强度,确保大唐的沿海地区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