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云霓才忙完琐事回了自已院子,得知秦余在此等候多时,因为她得云霓主持公道才得以昭雪,所以想着当面致谢,后来大概是觉得夜色已深,怕家中父母担忧,又恐太晚耽误云霓休息,才怏怏地走了。
这几天,沧州剩下的官员们得刘温之分配事务,修造水利的工程便也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开来。说起刘温之,云霓也是觉得有些惊奇。岳峰不及刘温之年长所以对其听命行事尚且说的过去,可是王思远可比刘温之年长,并且王思远相比刘温之对于水利修缮与建造的技能与见解可高出不止一筹,可王思远却也对刘温之的态度礼谦,这让云霓不得不过分关注了下刘温之。
不过相比现在沧州城内的一片新气象,有些人怕是要急的跳脚了。作为女帝钦点的钦差大臣,木相的亲亲儿子,如今沧州城女帝又派来三个水利督查的官员,证明女帝对木云的办事能力极为不满。现在还未有处罚的旨意大抵是因为木阙在御前力保的原因。然而现在木云被勤王勒令休息,外面木阙交代的事也不知进行到了哪一步,游夜那边也未有消息传来,这让木云如何不急?
与城外修建水坝热火朝天的境况相比,云霓在府衙内似乎太过清闲。如今沧州城内井然有序,假灾民也被云霓在安宁镇的设陷清除大半。刘温之在云霓对其太过关注中也回过味来,主动找云霓坦白他们三人皆来自于木彧的潋泪阁,只为帮云霓肃清障碍,修缮河道,顺便名正言顺进入朝堂一展心中抱负。云霓也在连日的观察中发现刘温之此人特别善于洞察人心,用人之事也是迎刃有余,八面玲珑,沧州官员们现如今都以刘温之马首是瞻。是以云霓便拟好了请旨让刘温之继任沧州知府的的奏折早早快马加鞭送回京都……
晌午,云霓与秦峰等人确定好了回京的时间,并交代看管好木云,便出门去往安宁镇。虽是为了收拾贼人才不得已将计就计地破坏了安宁镇的大坝,也未造成无辜百姓伤亡,可是这大坝一毁总是毁了百姓赖以生存的家园,云霓心中还是有些自责。所以赶回京前还想来看一看安宁镇的大坝修缮情况。
“勤王殿下。”刘温之远远看到云霓声音洪亮地招呼。
云霓脸上露出一抹明亮的笑容:“刘大人。”
“殿下前来是来视察大坝的修缮进度的吧。”
云霓点点头:“算是吧,也是后日就要回京了,来了这么久,本王当真还有些舍不得。”
“是啊,在一个地方待得久了就会有感情,这也是人之常情。”
“本王一路走来,看着沧州城内外都仿若焕然一新,看来刘大人将沧州之事已经安排的明明白白,本王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了。”这是云霓一路走来看到修缮清淤,梳理河道,一切井然有序的样子对刘温之的高度赞赏。不过刘温之能在云霓下令让他暂时接手沧州代理知府一职后,短时间内所作出的功绩,更在这期间内赢得了沧州百姓的爱戴,这便也说明刘温之的能力非常,是个难得的人才。
“殿下过奖了,如若不是殿下在前为百姓们清理了那些贪官,那任凭下官有再大的本事也是寸步难行的。”刘温之语气恳诚的说道。
云霓心里明白刘温之等人是在那日自已处理沧州贪官一事后才真心对自已恭敬起来的。云霓也不做他言,毕竟如果他们一来便对自已阿谀奉承那她也不会放心这样的人来接手沧州。
两人又客套了许久后刘温之带着云霓走访了周边别的村镇修缮情况,见了岳峰与王思远,三人聊了一会对沧州日后的憧憬便各自分开。
随着沧州局势的稳定与好转,云霓这便彻底放心。
云霓启程回京的那天,沧州百姓自发前来送行,场面感人至深。实在是沧州之前的贪官们让百姓们恨的牙痒,如今勤王殿下一举将他们革职查办,百姓们怎会不感激?
云霓看着路两旁的百姓,心里感慨。很久了,除了曾经在战场上的自已,她很久没有过这种感动又热血的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