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的风沙似乎都透过加急快报,弥漫进了皇宫的每一寸空气里。战争陷入胶着状态的消息传来,让整个宫廷都被阴霾笼罩,人心惶惶。
慕容祁在御书房内,己经连续几日未眠。他的双眼布满血丝,死死地盯着摊在案几上的军事地图,地图上用朱笔和墨笔标记的敌我态势,仿佛是一道道无解的谜题。“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王猛将军为何迟迟无法突破敌军防线?”他喃喃自语,声音中满是焦虑与疲惫。
这时,宰相匆匆赶来,神色凝重,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封刚收到的战报。“陛下,前线又有新消息。”慕容祁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却在看到宰相沉重的表情后,瞬间黯淡下去。宰相缓缓说道:“蛮族骑兵机动性极强,他们采用游击战术,我军难以捕捉其主力。而南方叛贼熟悉当地地形,时常设下埋伏,致使我军伤亡不小。王猛将军虽多次调整战略,却依旧难以打开局面。”
慕容祁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地图上的棋子纷纷滚落:“这群乱臣贼子,朕定不会放过他们!”但愤怒过后,他不得不冷静下来,与宰相商讨应对之策。两人反复研究地图,试图从敌军的战术破绽中找到突破口,可每一次的讨论都以无奈告终。
后宫之中,亦是一片愁云惨雾。叶凌霜在景仁宫坐立难安,她深知这场战争对国家的重要性,也明白慕容祁此刻的压力。她吩咐阿碧:“去,多派些人盯着前线的消息,一有动静,立刻来报。”阿碧领命而去。
皇后在凤仪宫召集众妃嫔,试图安抚众人的情绪:“大家莫要慌张,陛下和前方将士们定能想出办法。我们能做的,便是继续为他们祈福,保持后宫安稳。”然而,妃嫔们依旧交头接耳,神色间满是担忧。婉嫔忧心忡忡地说:“这战争一首拖着,百姓们可要受苦了。也不知道将士们在前线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
与此同时,朝堂上的局势也变得愈发紧张。一些大臣开始质疑王猛将军的指挥能力,甚至有人提议临阵换将。慕容祁听后,脸色阴沉:“王猛将军久经沙场,战功赫赫,如今战事胶着,岂是换将就能解决的?此时临阵换将,只会动摇军心!”
但质疑声并未因此平息,反而愈演愈烈。慕容祁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既相信王猛将军的能力,又不得不考虑朝堂上的舆论压力。他决定再次召集大臣们商议,希望能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在朝堂上,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主张换将的大臣言辞激烈:“陛下,如今战争胶着,我军伤亡不断增加,若不及时更换将领,后果不堪设想!”而支持王猛将军的大臣则据理力争:“此时换将,无疑是自乱阵脚。王猛将军熟悉战场局势,只要给他时间,定能扭转战局!”
慕容祁看着争论的大臣们,心中烦闷不己。他将目光投向宰相,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建议。宰相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臣以为此时换将确实不妥,但也不能坐视战局继续僵持。或许可以派一位得力谋士前往前线,协助王猛将军,共同商讨破敌之策。”
慕容祁微微点头,觉得此计可行。他立刻下令在朝中挑选智谋之士,前往前线支援王猛将军。经过一番筛选,最终选定了足智多谋的参军李逸。李逸领命后,立刻收拾行囊,快马加鞭奔赴前线。
后宫这边,叶凌霜得知朝堂的决定后,心中稍安。她对阿碧说:“希望李逸能帮上忙,早日结束这场战争。”然而,她心中的担忧并未完全消除,因为她知道,战争瞬息万变,任何一个小小的变数都可能影响战局的走向。
在前线,王猛将军得知李逸前来支援,心中大喜。他亲自出城迎接,与李逸彻夜长谈,分享战场局势和自己的作战思路。李逸仔细研究了敌军的战术和地形,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将军,蛮族骑兵虽强,但他们的补给线过长。我们可以派一支精锐部队,绕道偷袭其后方补给营地,断其粮草。敌军一旦失去补给,必然军心大乱,届时我们再全线出击,定能破敌。”
王猛将军听后,眼前一亮:“此计甚妙!但偷袭补给营地风险极大,需挑选最为精锐的士兵。”经过一番挑选,王猛将军选出了一支五百人的敢死队,由他的心腹副将率领,趁着夜色悄悄出发。
在皇宫中,慕容祁和后宫众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前线的消息。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像是在他们的心上煎熬。他们不知道这场战争还会持续多久,也不知道那支执行偷袭任务的敢死队能否成功,但他们都在心中默默祈祷,期盼着胜利的曙光能够早日降临,结束这漫长而又残酷的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