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轩离开后,御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时不时发出轻微的噼啪声,为这略显压抑的氛围增添了几分寂寥。慕容祁靠在椅背上,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思索与忧虑。良久,他率先打破平静,声音略带沙哑:“爱妃,这几日朕反复思量,你那日所言,确实不无道理,是朕太过心急,考虑欠妥了。”说着,他微微叹了口气,眼中满是自责。
叶凌霜见状,心中一软,她莲步轻移,缓缓走到慕容祁身边,伸出手轻轻握住他的手,触感温暖而柔软:“陛下,臣妾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不该如此急切地让轩儿接触兵事,事先没有充分与您商议,也没有设身处地考虑您的想法,还望陛下恕罪。”她微微欠身,眼中满是愧疚与歉意。
慕容祁苦笑着摇摇头,眼中流露出一丝无奈:“不怪你,你一心为轩儿和国家着想,朕又怎会怪罪于你。只是这皇子的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实在是容不得半点差错,朕不得不慎之又慎。”他站起身来,在房间内缓缓踱步,脚步声在寂静的房间里回荡,更衬出他内心的沉重。“朕时常在想,待将来这天下交到轩儿手中,他年纪尚轻,能否担得起这江山社稷的重任?能否让百姓安居乐业,让我朝繁荣昌盛?”他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叶凌霜看着慕容祁焦虑的背影,心中满是心疼。她走到慕容祁面前,温柔地看着他的眼睛,轻声说道:“陛下,轩儿聪慧过人,又勤奋努力,只要我们悉心教导,言传身教,他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代明君,庇佑天下百姓。只是这教育之道,需文武并重,不可偏废。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她的眼神坚定而诚恳,语气中充满了信心。
慕容祁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目光灼灼地看着叶凌霜:“爱妃,你具体说说,该如何做到文武并重?朕愿闻其详。”他微微前倾,眼中满是期待。
叶凌霜思索片刻,缓缓说道:“陛下,文治方面,除了让轩儿研读经史子集,汲取先人的智慧和治国经验,还可安排他深入民间,走访百姓,了解民生疾苦,亲身体验民间的真实生活。另外,也可让他参与一些政务讨论,从旁学习如何处理朝政,培养他的治国理念和决策能力。至于武功,除了常规的骑射训练,强身健体,磨练意志,也可以请军中经验丰富的将领为他讲解兵法谋略,剖析历史上的经典战役,让他了解军事布局和战略战术。如此,方能让轩儿全面发展。”她条理清晰,言辞恳切,每一句话都说到了慕容祁的心坎里。
慕容祁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同:“爱妃所言极是,考虑周全。只是这具体的安排,还需我们仔细斟酌,挑选合适的人选,制定合理的课程,切不可操之过急。”他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
两人又讨论了许久,从每日的课程安排,到每月的考核方式,再到师资的选择,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不知不觉,天色渐暗,夜幕悄然降临,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宛如铺上了一层银霜,给整个房间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
“陛下,己经晚了,夜深露重,您早些休息吧。”叶凌霜看着慕容祁疲惫却专注的面容,眼中满是关切,轻声劝道。
慕容祁却意犹未尽,他摆了摆手:“不急,难得与爱妃如此深入探讨,这关乎轩儿的未来,朕想把这些都敲定下来,才能安心。”他的眼神坚定而执着,仿佛要将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性解决。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轻轻敲响,声音轻柔而恭敬。阿碧的声音从门外传来:“陛下,贵妃娘娘,轩儿皇子说睡不着,想见见二位。”
慕容祁和叶凌霜对视一眼,眼中均闪过一丝惊讶与关切,两人连忙起身开门。只见慕容轩穿着一身柔软的睡衣,头发有些凌乱,小小的身子站在门口,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安与担忧。
“轩儿,怎么还没睡?”叶凌霜蹲下身子,温柔地看着慕容轩,眼中满是慈爱。
慕容轩看了看父母,小声说:“儿臣担心爹爹和母妃还在吵架,心里害怕,睡不着。”说着,他的眼眶微微泛红,小手紧紧地揪着衣角。
慕容祁心中一暖,他伸手将慕容轩抱起来,让他坐在自己的臂弯里,轻声说道:“傻孩子,爹爹和母妃不吵了,我们在商量你的教育之事呢,都是为了你好。”他轻轻摸了摸慕容轩的头,眼中满是宠溺。
慕容轩眼睛一亮,兴奋地问道:“真的吗?那爹爹和母妃想到办法了吗?”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小脸上洋溢着一丝喜悦。
叶凌霜笑着摸了摸慕容轩的头,温柔地说:“想到了,以后你既要好好学文,增长知识和见识,也要好好练武,强身健体,做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子,将来才能肩负起国家的重任。”
慕容轩兴奋地点点头,小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太好了,儿臣一定努力!绝不辜负爹爹和母妃的期望!”他握紧了小拳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看着慕容轩开心的模样,慕容祁和叶凌霜相视一笑,之前的分歧与争执仿佛都烟消云散。这一刻,他们都明白,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国家的明天,携手共进,相互理解,才是最好的选择。而他们的共同努力,也将为慕容轩铺就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让他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茁壮成长,成为一位德才兼备的君主,守护这万里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