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凌霜倡导的节俭之风在后宫推行后,大部分妃嫔虽有诸多不便,但还是选择默默配合。
然而,有一部分平日里养尊处优、习惯奢靡生活的嫔妃,心中的不满如野草般疯长,抱怨声此起彼伏。
淑妃便是其中之一。以往,她每月光是购置新衣裳和头面首饰,就要花费大笔银子。如今,按照节俭新规,购置的次数和费用大幅削减,这让她极为不适。
一日,淑妃坐在镜前,看着宫女为自己插上那支戴了多次的发簪,越想越气,“啪”地一声将桌上的妆奁打翻在地,怒声道:“这日子还怎么过?本宫连支新簪子都不能买,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宫女们吓得纷纷跪地,大气都不敢出。
与此同时,贤妃那边也在大发雷霆。贤妃素爱美食,从前每餐必定摆满山珍海味,如今膳食标准降低,每餐只有几样简单菜肴,这让她食欲全无。
她把筷子狠狠一摔,对着身旁的太监骂道:“皇后这是何意?故意让我们这些人受苦吗?
这改革是朝堂之事,为何要连累我们在后宫的生活!”太监低着头,小心翼翼地劝道:“娘娘息怒,如今是非常时期,大家都在为国家着想……”“住口!”贤妃打断他的话,“本宫不管什么非常时期,本宫只知道自己的日子大不如前了。”
这些抱怨声很快就传到了叶凌霜的耳中。她深知,若不妥善处理,不仅会影响后宫的和谐稳定,还可能对改革大计产生负面影响。于是,叶凌霜决定再次将众妃嫔召集起来,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妃嫔们到齐后,叶凌霜环视众人,轻声说道:“本宫知道,最近推行的节俭之风,让姐妹们的生活有些不习惯,大家心中有怨言,本宫也能理解。”话还没说完,淑妃就忍不住开口了:“皇后娘娘,不是我们不愿意配合,实在是这差别太大了。
以前我们要什么有什么,如今却处处受限,这不是让我们受罪吗?”其他几位嫔妃也纷纷点头,七嘴八舌地诉说着自己的委屈。
叶凌霜静静地听着,等大家说完,她才缓缓说道:“姐妹们,大家想想,如今民间百姓正遭受灾荒,许多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我们在这宫中,即便节俭,也比百姓的日子好上太多。改革是为了让国家强大,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身为皇帝的妃嫔,理应为国分忧。”
贤妃冷哼一声,说道:“皇后娘娘说得好听,可这日子一长,谁能受得了?再说了,我们节省这点东西,对国家又能有多大帮助?”叶凌霜看着贤妃,目光坚定地说:“贤妃妹妹,积少成多的道理,你不会不明白。
我们后宫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能变成粮食,送到受灾百姓手中;都能变成物资,支持前线将士。而且,我们的一举一动,朝堂之上都看在眼里。若我们能齐心协力,为节俭做出表率,也能让朝堂大臣们更加坚定改革的决心。”
这时,一位平日里不太起眼的德嫔站了出来,怯生生地说:“皇后娘娘说得对,臣妾虽出身贫寒,入宫后享受了荣华富贵,但从未忘记百姓的艰辛。
如今国家有难,我们理应支持。这点生活上的改变,与百姓的苦难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德嫔的话,让一些原本抱怨的嫔妃陷入了沉思。
叶凌霜见此情景,继续说道:“姐妹们,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节俭并非是让我们受苦,而是让我们回归生活的本真。
少一些奢靡,多一些质朴,也能让我们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而且,等改革成功,国家繁荣,我们的生活自然会好起来。”
经过叶凌霜这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大部分嫔妃的态度有所缓和。淑妃和贤妃虽仍有些不情愿,但也不好再公然反对。然而,叶凌霜知道,要真正让这些嫔妃从心底接受节俭,还需要时间和更多的努力。
她暗暗下定决心,在今后的日子里,要继续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节俭之风在后宫彻底扎根,为赵国的改革贡献后宫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