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大夏第一恩科
对于这个节骨眼上叶子轩的求见,叶一尘感到非常意外,毕竟这科举考试和督察院扯不上任何关系,但是叶一尘对这个孙辈的正四品的官员,叶一尘还是决定见上一面。
看到满脸疲惫的叶一尘,叶子轩连忙说道:“叶大人,晚辈冒昧来访,给大人添麻烦了!”
“御史大人如此着急必定有急事!”
“那我这边就长话短说了,事情是这样的,这次朝廷开设恩科全国各地将会有数千名举人前来考取功名,但是毕竟朝廷所需的人才有限,而我督察院正是用人之时,晚辈想在未被朝廷录取的学子中挑选一部分符合我们督察院要求的人才进入督察院工作,还请叶大人配合!”
“御史大人,这你就说笑了,能为朝廷做事是每个学子的梦想,因为种种原因也不是每个学子都能为我大夏效力,这不仅仅是我们大夏的损失,也是每一个学子毕生的遗憾,现在多了一条未朝廷效力的渠道,无论对朝廷还是对学子们是一件双赢的事!”
叶子轩笑着说道:“那这样太好了,等礼部的科举考试结束以后我们督察院想借礼部的贡院一用,到时候我们督察院再举办一场考试,到时候等礼部的录取名单出来后我们在没有录取的名单中择优录取,这样我们督察院不会和朝廷抢人才!”
“御史大人,我有一事不解,我们礼部为了这次恩科准备了那么久,可是我也没有看到你们大张旗鼓的做准备工作,你们督察院也就区区数百人是怎么组织这种规模的考试?又是如何能够保证公正公平公开的?”
叶子轩说道:“叶大人,首先约束人的是道德,法律是底线,在组织考试前我会明确的告诉每一个考生,一旦作弊被我们发现,轻则训诫,重则取消考试成绩,如果影响大后果严重的将会永久的剥夺该考生所获的一切荣誉称号,同时移交刑部处理。其次我们会在制度上杜绝作弊情况的发生,在考试前我们会准备几套试卷,如果试卷发生泄露我们会启用备用试卷,其次在考试的时候我们也会让考生考不同的试卷。这样就算想作弊也是难于上青天了!”
“天哪,你是如何想到这样的办法的,如果采用这样的办法的话那么就算发生最严重的考题泄露的情况那么情况也是可控的,但是我还有另外一个疑问,为了能够更公平的打分,我把朝廷内翰林院的进士全部集中起来打分,但是还得预防考生在试卷上做记号,每一次科举考试对于我们礼部来说不亚于一场战争,你看我都弄得焦头烂额!”
叶子轩微微一笑说道:“叶大人,这个其实更加好解决,我们可以采取盲评的办法,每一个考生的试卷随机让两名评委打分,如果分差达到一定数值,第三名评委介入,如果分数在一定的数值内,取平均分,如果分差依然超出标准,那就继续让第四名评委打分,这样考生能够同时两名评委的概率几乎为零,就算认识的一名评委打出高分的时候,另外一名评委分数低,将会自动触发第三名评委打分的机制,这样不但提升了打分的效率而且几乎可以杜绝人情分的概率!”
叶一尘拍着大腿说道:“妙,妙,真的妙,作为礼部尚书,组织了这么多年的科举考试,我就没有想到这么好的办法,看来以后我如果遇到什么难题要向你请教了!”
“叶大人,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为了大王做事,就不要分你我了,将来我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你帮助!”
“子轩,现在我才发现,根据你的能力你应该为大王做更多的事,就像为了建设新都城捐款那件事,放眼整个大夏都不会有人想出这个妙计,你一下子筹措了那么多的资金,新都城的建设很快就会进入正轨!”
“叶大人,过奖了,其实这也是是我的突发奇想,根本不值得一提,你看上去也是很累的样子,我这边就不打扰你了,我就现行告辞了!”
礼部的贡院,平时都是冷冷清清的,只有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这里才会人声鼎沸,此刻贡院外面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御林军士兵,所有参加考试的考生正在接受相关人员的检查,确保每个考生都不能携带任何东西进去。
根据大夏的惯例,朝廷举办的科举考试将会进行三天,每个考生将会在一个占地约两平方米内的小隔间内进行考试,小隔间3面都是用砖墙砌筑,另外一面对着考场内的道路,道路上不停的有巡考的官员巡查,三天之内考生将会进行各种科目的考试,期间均不能走出这个小隔间,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解决,等考试完成后打扫完卫生方可离开考场。此刻参加考试的学子大多一脸严肃的等待检查,这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通过考试就获得了进士的称号,拿到了一张入朝为官的通行证,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一条跨越阶层的通道,对于权贵阶层来说,这也是巩固家族势力的机会,所以每一个学子都会为了这次考试准备了数个月或者数年之久。
所有人通过安检后整整齐齐的站在公园的广场上,叶一尘带着礼部的官员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叶一尘对着参加考试的学子们说道:“各位跋山涉水,不远千里来到长安城参加朝廷举办的恩科考试,我希望你们在考试中发挥自已的水平,严格杜绝弄虚作假,一旦发现,本官绝不轻饶,现在你们根据在安检的时候获取的考场座位表进入各自的位置,等待考官发卷!”
吕云长拿到了考卷后粗略的看了一下,考题和以前的考题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大部分都是一些常识性的考题,还有一部分科学常识和计算,逻辑思考,分析案例的考题,只是最后的一篇作文是从来没有见过的题型。
吕云长年过三十,来自位于大夏东南方的江宁府,家境一般,但是天资聪颖,10岁就中了秀才,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神童,更是在18岁那年高中举人,成为大夏历史上最年轻的举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过几年就会成为进士。但是偏偏出了意外,成为举人后吕云长就开始云游四方,有的时候连过年也不回家,随后连续两次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渐渐的神童的光环开始褪色。
其实这几年吕云长走遍了大夏的山山水水,甚至还去周游列国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虽然学识没有什么长进,但是见识却增加了不少,随着见识的增长吕云长发觉现在入朝为官的动力小了很多,直到这次看到恩科录取的人大部分都是被派遣作为驻外使节,所以吕云长才再一次前往长安城参加考试。
看完题目后吕云长开始奋笔疾书,时而紧皱着眉头思考问题,时而快速的浏览试卷,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三天的科举考试对考生的体力也是一个考验,参加考试的三天贡院除了提供干粮和水以外并不能吃到其他的东西。同时为了避免吃多了拉肚子,大部分的考生都基本上很少进食,除了实在饿得受不了了才会吃几口干粮,经过一天的答卷,吕云长已经完成了三分一多一点的题目。于是把考卷和文房四宝收好,然后躺在椅子上准备休息,脑子里则思考着如何写这次考试的作文。
难熬的三天终于结束,吕云长检查了一下试卷,此刻距离正式交卷还有一段时间,吕云长看着外面的阳光,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自已空有满腔的学问,但是报国无门,如果这次再次名落孙山的话自已再也不会参加考试了!
交完试卷走出贡院的时候,吕云长发现贡院门口挤满了参加考试的考生,大部分的考生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吕云长心想这考试刚刚结束,成绩还没出来这些人在看什么。本来想先回去休息一下的吕云长也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心走了过去,原来是贡院的门口贴了一个告示,告示是督察院贴的,意思就是欢迎落榜的考生或者自已觉得自已天赋异禀,怀才不遇的都可以去督察院参加面试,本来吕云长对这种告示呲之一鼻,但是心想这距离正式放榜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反正在长安城也没什么事,所以决定明天去督察院看看。
根据告示,所有参加恩科考试的考生三天后可以在贡院再次参加一次督察院组织的考试,经考试合格就可以进入督察院工作,经过三个月的试用期考核合格后就可以正式成为督察院的一员,这个督察院是一个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部门,上面也没有写待遇,但是能够在礼部贡院门口写告示的应该不是什么鱼腩部门,对于大多数都是寒门学子的考生来说相当于来一次长安城参加了两次考试,虽然不知道督察院到底是干什么工作的,但是绝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尝试一下,毕竟进了督察院相当于也是为朝廷效力的。
但是吕云长可不是这么想的,这督察院既然敢在礼部贡院的场子上招人,虽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部门,但是后劲一定很大,而且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刻,这不正是为自已量身打造的吗?别的先不说,明天先去督察院的衙门去看看。或许这个督察院正是自已的伯乐。
一夜无眠,吕云长回顾了自已的一生,最起码自已18岁以前还是梦想能够考取个功名,然后光宗耀祖,自从自已考取举人以后,其实已经有了为朝廷效力的资格了,根据大夏的规定,郡县的县官可以自行招录秀才以上的学子进入县府工作,州府的巡抚可以自行招录举人进入州府工作,但是这些人的薪水并不纳入朝廷的预算,只能由各地官员自行解决。年轻气傲的吕云长当然不屑从事这样的工作,随后再次埋头苦读,三年后参加全国的科举考试,虽然对自已信心满满,但是连续两次名落孙山,经过自已的耳闻目睹,自已名落孙山并不是技不如人,而是科举考试有各种各样的内幕,虽然事情的真相无从考究,但是对于这样的体制吕云长也不再那么期盼,就算考取了状元那又如何?还不是寄人篱下。所以第二次落榜后吕云长就开始云游天下。
等自已一觉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很亮了,吕云长所住的客栈是长安城内普通的客栈,自从自已开始云游以后也不好意思再花家里的钱财,也就依靠自已讲学或者为当地的富商写诗作画挣取生活费,加上文人天生的傲骨,吕云长的生活一直非常拮据,所以到了长安城也只能住最普通的客栈。
仔细的洗漱了一番后吕云长穿了一件干净的衣服就出门了,可是连续问了好几个人也不知道这督察院的衙门在哪,这就奇了怪了,作为一个能够在礼部贡院门口贴告示的部门,在长安城居然没有几个人知道,这更加激发了吕云长的好奇之心,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看看这个牛逼的部门。
功夫不负有心人,找了将近2个时辰终于找到了督察院衙门,此刻的吕云长已经饥肠辘辘,随便找了一个饭馆吃了一碗面就来到督察院的大门口。两名锦衣卫拦住了吕云长问道:“来者何人?”
吕云长双手抱拳说道:“在下江宁府吕云长,想找督察院的御史大人?”
“江宁府吕云长,找我们御史大人?”两名锦衣卫一头雾水。
如果是长安府普通的官员一定会被锦衣卫轰出去,可是这个其貌不扬的男子看上去气宇轩昂,锦衣卫也吃不准这个吕云长到底是什么来路,于是问道:“你找我们御史大人所为何事?”
看着两名锦衣卫像盘问犯人一样,吕云长心中已有不快之意,随后说道:“不是你们督察院在礼部贡院门口贴了告示了吗?“
虽然锦衣卫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为了郑重起见一名锦衣卫说道:“这样,你在这里稍微等一下,我进去和我们御史大人通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