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升州之后。
徐州正式的开始上任。
开始了他的另一个官场生涯。
通判一职,原也是产于宋时这一个朝代,是宋帝为了制衡地方的官府势力,专设的一个职位,并且还有可以将地方的辖区里的事情,越过知州,府尹,直接向上京宋帝上书的权力。
属上京直接管辖。
但是他的权力范围除了这个特殊情况,另一面也要负责对当地官府州衙协助,所以他既有一些特殊的权力,但又不是一府正官,而显得这个职位特尴尬。
但是徐州是什么人。
他是一个后世的穿越过来的人呀。
既然不是一府正官,那他除了做好自已的事,之外,就不再操心别的,反正你作的再好,到最后政绩最后都会落到知州一个人头上。
通判的职责范围是。
管理一州粮草,运输,促进农业,还有学业一些小事,大事上主事不了,但是可以参与,投出决定的一票。
说白了就像是一个管事一样。
一个宋帝安排在各个分掌柜(府尹,或知州)身边的一个主事一样,既监督了各个分掌柜,但是权力又没有越过各个分掌柜。
但是府衙内部分掌的权力还是有的。
除了管理一府的粮食,还有劝农促耕。
所以促耕一事,徐州还是比较上紧。
平时也多有在州府的辖区里走动。
观察各地地域的不同,适合种植什么样的作物,并给当地的里正,村正提出建议,让他们按序发展种植方向,收效很大。
这也不能怪徐州这么做了。
毕竟他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县府的主官时候了。
做知县时,他可以严格的按照他设定的方向,去安排这些禾农去耕作,但是现在辖区面积,牵扯甚广,如果别的地方胡乱学了去,效果反而适的其反。
毕竟每个辖区的地域环境呀,土质呀,都不一样,适应的种植作物,也会稍有不同,所以一些事物,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得看考查的地域情况。
当了通判之后,许多事情徐州也不能再做,比如官坊,铺子,但是他可以参与一些官学上的事情。
于是,他便找到了知州,商量开女学的事情,知州听了之后,没有采纳徐州的这一个建议。
徐州便想着自已通过与别人合作,建一个私学。
也就是一个女学馆。
正好有一个从宫里出来的女宫,回到了升州这个地方后,嫁了人,但是婚后,没有事做,又不想闲着,便四处打听有没有那个官家,需要找一个女夫子。
从宫里出来的女官,都个个是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自然本事也是极好的。
徐州听说之后便找到了她,也很快的,与她议定,筹建女学馆之事。
学馆之资,由徐州与出宫女官,各出一半。
徐州不计酬学馆所贏利之资,收入尽归于出宫女宫,徐州的条件只有一条,在协议书里了也写了,十年之内,不得一方反悔,停办女学馆,否则按协议罚金,并在州府中也录了档。
徐州这也不算是属于经商为自已谋福利,知州看过申请书文之后,也批了,他没有权力让别人开女官学馆,但是却不能阻止别人去开女私学馆。
毕竟人家的女学馆是合理合法的,并且入了官档,如果没有别的什么不法的事情发生,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开下去了。
而且,以后州府的官家女娃娃,也可以到女学馆里面去读书。
他更没有理由去阻拦了。
以前的事情是官府没有正式开设女学。
他也做不了主。
所以也并不是他有意要为难徐州。
而是他没有权力开这个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