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也是在徐州的筹划之中的事。
一边忙碌之中。
时间匆匆。
很快到了两个小娃娃周岁的时候。
但是两个小娃,却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本该活蹦乱跳的男娃,小徐函是整天吃了睡睡了吃,而本该老老实实的,徐瑶,却每天像打了个鸡血似的,和李媚儿依依呀呀的说个不停,弄得李媚儿也是哭笑不得。
这个小冤家不会是天老爷,派来的一个给她们李家要债的,弄得她,天天也歇息不好。
没办法只好找徐州。
她怕是这个小家伙粘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徐州本来也是一个异世穿来的,也以为他这个小闺女,是个穿越者,或者是个重生的,结果试了半天,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土小闺女。
于是,他便每天晚上,换了李媚儿。
陪着小闺女小徐瑶讲故事。
讲着,讲着,小闺女便两眼一闭,睡着了。
后来找了个庙里的大师一问。
才知道小闺女是一个早慧的,可能是上辈子脱生到这一代时,在孟婆那里没有喝那个"迷魂汤"。
但是,之后,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以后便会慢慢的都忘掉了。
果然,徐州天天晚上给小闺女讲故事。
两个月后,徐州一讲故事,小闺女便立刻两眼一闭,睡了。
后来,李媚儿便笑话徐州说。
小闺女上辈子,肯定是个皮的,现在遇到徐州一个更能磨的,败了,所以只好老实了。
可能李媚儿猜的也是对的。
两个月之后。
即便是李媚儿看着徐瑶,她也没有那么闹腾了,如果徐州要抱她,她还不让抱。
李媚儿一旁,也是一脸坏笑。
心里暗忖。
这是小魔头碰到大魔头了。
很快,转眼也便到了两个小娃娃一周岁的时候了。
徐函和徐瑶一周岁的时候。
琅琊郡沂州老家那边的人,只有阿父徐昌一个人来了。
还是跟着琅琊郡沂州县府的粮商拉酒的车队来的,这个时候,琅琊郡沂州县府那边,已经开始种植春麦,蜀黍之类的禾物,也就是禾农们已经开始春季种植了。
所以徐昌能抽出时间,自已一个人来,也是不容易了,毕竟还是古代的路途遥远,交通工具也不是太发达,走个远途的路,也是太缓慢了。
不管怎么样,好在赶上两个孩子周岁,抓周。
徐州也没有遗憾。
毕竟古代的条件在那。
两个小娃抓周的这天。
晌午,灶房做一桌好食。
已经穿戴一新的两个小娃儿,被抱到前厅。
前厅的一张提前摆好的一张大木桌上,铺了一快红布,上面放了一些胭脂,算盘,毛笔,诗书小册,玉牌,及一个砚台,还有一个徐州的配带的玉佩,及李媚儿的手镯。
结果,两个小娃儿被放到桌上的红布上时,两个小家伙都手脚并爬的奔着诗书小册,砚台,毛笔爬了过去,并且也开始争了起来,而且最后,还是力气比较大些的女娃儿徐瑶先前一爬,抓到了两样,毛笔和砚台,而落后一步的徐函,只抢到了一本诗书小册。
抓完周之后。
徐州与阿父徐昌和李媚儿的阿爷李慎一起饮酒时,他们两个人都笑着说,以后,徐家又要出来一个才孑,与才女了。
徐州笑着摆手。
都是小孩子的好奇,不能当真。
没想到多年之后。
他们的话,竟然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