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缅甸开始复国
明末从缅甸开始复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明末从缅甸开始复国 > 第48章 偏师凯歌:临沧与保山的捷报

第48章 偏师凯歌:临沧与保山的捷报

加入书架
书名:
明末从缅甸开始复国
作者:
年轻油条明先生
本章字数:
5012
更新时间:
2024-11-26

就在李定国率主力兵锋直指勐海时,偏师的捷报也接连传来。王靳武率领一支两万人的明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清军小股部队,在临沧以北一场激战中,趁敌军疏于防备,斩获颇丰,迅速攻克保山。

清军驻守的据点接连失守,守军纷纷溃逃,彻底丧失了对该区域的控制权。王靳武感慨地对部下说道:“敌军士气已衰,吾辈当趁势追击,将这片土地彻底夺回!”

与此同时,另一路偏师由景文弼率领,他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不断对清军后方进行袭扰,攻占多个战略要地和重要集镇。此举不仅切断了清军的补给线,也使敌军疲于奔命,心力交瘁。

景文弼的军队行动迅捷,袭击后迅速撤退,再以另一种方式在下一个目标出现。清军将领大为头疼,骂道:“这群明军如鬼魅一般,简直是防不胜防!”

明军的捷报犹如一阵疾风,迅速传遍了昆明城的每一个角落。当这令人振奋的消息传到清军主将吴三桂耳中的时候,他那张原本就阴沉的脸瞬间变得铁青。只见他怒目圆睁,额头上青筋暴起,猛地挥出一拳,重重地砸在了面前的案几之上。只听"砰"的一声巨响,那坚固的案几竟然被砸得摇晃起来,上面摆放的笔墨纸砚也纷纷散落一地。

"这群冥顽不灵的余孽,简直胆大包天!我当初大发慈悲,放他们一马,没有去缅甸将他们赶尽杀绝,留下他们这条贱命。没想到他们非但不知感恩戴德,反而还敢卷土重来,妄图夺回失去的土地!真是岂有此理!"吴三桂气急败坏地吼道,声音震得整个营帐都微微颤抖。

他转过身来,恶狠狠地盯着一旁的传令官,厉声喝道:"立刻传我命令下去,调集全军增援普洱!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绝对不能让这些反贼再往北前进一步!违令者,军法处置!"说完,他用力一挥衣袖,仿佛要把心中的怒火全部发泄出来。

吴三桂紧接着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身后,开始在宽敞的大帐中来回踱步。他的步伐沉重而急促,每一步都像是踩在钉子上一般,显示出他内心的极度愤怒和焦虑。

"本王辛辛苦苦经营云南已经整整一年有余,这片广袤的土地早就应该成为我的囊中之物。如今却因为那些该死的明朝残党和缅甸人的勾结,使得我不得不分散兵力去防守各个隘口,才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否则,以本王的实力,又怎会落到如此被动的局面?"吴三桂一边走,一边咬牙切齿地自言自语着,眼中闪烁着仇恨与不甘的光芒。

在吴三桂那充满偏见与狭隘视野的眼中,如今的缅甸人与大明王朝简直如同亲密无间、同仇敌忾的战友一般。否则,又怎能解释在如此短暂的一年时间里,那些曾经威风凛凛的明朝残兵败将竟然能够轻而易举地将这片土地平定下来呢?

吴三桂几乎不假思索便认定,此番发起反攻的明军队伍之中必然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仆从军乃是缅甸人士。这样一种观点和想法从表面上来看或许显得有些不够客观公正,然而,这恰恰正是由于其所处立场所导致的结果。要知道,吴三桂早已将反攻过来的明军称作“反贼”,心中满怀着敌视与轻蔑之情。在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下,他自然难以对局势做出全面而准确的判断。

“这朱由榔真是打不死的小强,难不成大明还会再光复吗?会吗?不会的,明朝已经日薄西山,明朝的气数尽了。他朱由榔现在也不过是一个流亡者,我才是西南的主人!冷静冷静。”

然而,他心中也隐隐不安。云南山地复杂,地形险恶,满清的兵卒多是北地调遣而来,对西南地形知之甚少。而明军在此地经营多年,对山川地势了然于胸。再加上此战的主动权一直掌握在明军手中,清军的防线已显得十分被动。

吴三桂决定集中兵力,向普洱方向进发,同时命令云南各地的清军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放弃防守一些不重要的小城镇,向主要关隘集结,以防兵力分散被各个击破。然而,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策略正中明军下怀。 这就是抢得先手的好处,要不怎么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呢,先行出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会使战局有利于自已。当然,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计谋对战局走向的影响比重要小一些。

王靳武与景文弼很快察觉到清军的动向,欣喜若狂。王靳武站在地图前,指着清军放弃的城池,对部下说道:“敌人这是在为我们让路!快趁机将他们弃守的城池一一收复,不给他们喘息之机!”

偏师很快行动起来,明军旗帜再度飘扬在被清军弃守的小城镇上。一些地方百姓得知消息后,纷纷夹道欢迎,甚至有土司主动派人前来投效明军,表示愿意提供粮草与兵员。

云南的土司们在这一战局中显得格外活跃。他们深知,此时正是决定未来命运的关键时刻。一些土司趁乱扩张地盘,但大多数选择保持中立,静观其变。

有些偏向明朝的土司派人送来慰问礼品,或是小规模的兵力支援,表示效忠。而极个别原本投靠满清的土司,则开始动摇立场,悄悄向明军传递情报。只有少数几个顽固的土司,依然认为满清势力强大,明军难以持久,选择继续与清军合作,但也显得底气不足。

李定国对这些土司的态度十分重视,他派遣专门的联络官深入各地,向土司们传递明军的政策:只要支持明朝复国,便能继续享有自治权利,甚至可以再额外获得一些好处。此举赢得了不少土司的好感。

昆明大帐内,吴三桂的幕僚试探性地建议:“大帅,不如先稳住局势,收缩防线,待朝廷增援后再作计较?”

“增援?”吴三桂冷笑一声,“若真有增援,朝廷又岂会让我孤军奋战在这穷山恶水之地!这些鞑子不过是想让我消耗兵力,好坐享其成罢了。”

“增援是会有的,但肯定不会第一时间到来,至少要在我消耗兵力之后。那个时候是增援还是顶替我就不好说了。”

幕僚听后,不敢多言,只得退下。吴三桂看着地图,思索片刻,随即下令:“传令各地守军,就地防守!本王亲自率主力部队前往普洱,与敌人一决高下!”

尽管表面上信心十足,吴三桂内心却充满了不安。他自认为云南是自已的后花园,现如今却在明军的反击下节节败退,这让他如芒在背。意识到打蛇不死反受其害,他心中暗自发誓:“只要能击退这群流贼,我绝不会再容许他们东山再起!”

云南的山川依旧巍峨,但此时的局势却充满了变数。偏师的胜利已让明军士气高涨,而清军的防线则逐渐缩小,步履维艰。李定国与他的将领们深知,这场战斗才刚刚开始,但他们的目标却无比明确:一步步光复云南,直至重建整个明朝对中国的统治!

战火中的百姓,也在这场变局中找到了新的希望。他们不再只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投身于这场复国之战中的重要力量。在明军的号召下,更多的民众加入了支援行列,为这片土地的未来注入新的生命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