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仆人离去后,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几个字:“三更时,后院松林,恭候。”
李熙皱起眉头,心中疑惑重重。这个约见显然不寻常,周靖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私下约见他?他思索再三,决定应约一探究竟。
夜深人静,李熙悄悄出了房门,按照信中的指示前往后院松林。月光透过树影洒在地上,四周一片寂静。
李熙放慢脚步,谨慎地观察四周,忽然听到不远处有轻微的咳嗽声。他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影在松林深处的石桌旁坐着,正是周靖。
“李先生,你果然准时。”周靖微笑着抬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欣赏。
李熙心中警觉,拱手道:“不知周老爷深夜相约,有何吩咐?”
周靖轻叹一声,“李先生聪慧非常,才智不凡,非池中之物。老夫观察多时,觉得你并非一般人,故此相约一见。”
李熙微微一惊,知道周靖并非无的放矢,便不再掩饰,开门见山地问道:“周老爷为何认为我不同寻常?”
周靖凝视着他,语气低沉而郑重,“李先生,不妨直言,你并非我明朝人士吧?”
李熙心头猛地一震,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他心底最深的秘密。他盯着周靖,不知该如何作答,良久之后才问道:“周老爷何以如此笃定?”
周靖叹了口气,“你的言行举止与你所言的来历,有很多矛盾之处。更重要的是,你对时局的洞察力远超常人,仿佛对未来了如指掌。老夫多年行走官场,见过无数人物,却从未见过如你这般的人。”
根据多日了了解,他认为周老爷是一位值得信任的盟友,李熙沉默了片刻,终于承认道:“不错,周老爷所言非虚。我确实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但却被命运安排到了这里。我来此并无恶意,只是希望能为这乱世尽一份微薄之力。”
周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果然如此。既然如此,我便不再多问。你我皆为大明臣民,若李先生真有心匡扶社稷,我周靖愿倾力相助。”
李熙见周靖如此坦诚,心中不由得一暖。这一刻,他感觉自已终于找到了可以信赖的盟友。
他深吸一口气,郑重说道:“周老爷,我愿与你同心协力,共谋大事。此时的明朝已经风雨飘摇,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周靖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好!既然如此,我们从今日起,便共同为拯救这大明而努力。眼下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周边流寇与叛军的危胁,稳定地方,才能有余力图谋更大的事情。”
李熙点头表示同意,但他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要改变历史的走向,远远不止如此。
他需要制定更详细的计划,逐步接近那些历史关键人物,并利用自已的现代知识和视野,在这片动荡的土地上掀起一场变革的风暴。
夜风微凉,松林中月光如水,两人密谈至深夜,方才散去。这一夜,注定是历史的转折点,未来的风云,已经在悄然聚集。
次日清晨,李熙走出房门,心中却还未平静。昨晚与周靖的密谈让他意识到,他已经无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周靖虽然表面上只是个退隐的乡绅,但他的目光远比普通人更为深远。有着忧国忧民的心怀,李熙明白,自已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将现代的知识与古代的智慧结合起来,才能在这乱世中真正有所作为。
早饭过后,周靖将李熙召唤到书房。两人落座后,周靖便开门见山地问道:“李先生可有稳固地方的良策?”
李熙略微沉吟,随即说道:“周老爷,当前地方的动乱,根源在于流寇肆虐、官军无力防范。要想在这乱世中自保,首先要巩固地方防务。
我的建议是,重整村中的青壮年,组建民兵队伍,并且加强与附近村庄的联络,形成一个联防体系。这样一来,不仅能自保,还能震慑那些流寇,稳固地方秩序。”
周靖听后,眼中露出赞许之色,“李先生此策极为可行。我已在思量此事多时,只是缺少合适的人手来主持。若先生愿意,此事便由你来筹划。”
李熙毫不犹豫地应下,他知道这正是他展现才智的机会,也是他初次在这个时代立足的重要一步。
接下来的几天,李熙在周靖的支持下,开始在村中招募青壮年,并对他们进行基本的军事训练。由于李熙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他很快根据明末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简便实用的战术训练方案,着重强调协同作战和阵型的运用。
村民们起初对这个“外来人”带来的新方法颇有怀疑,但随着训练的进行,他们发现这些战术确实比原本的自发防御要有效得多。
李熙不仅教授他们基本的刀枪使用方法,还根据现代的战争理念,讲解了如何利用地形、布置陷阱,以及如何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巧妙应对。
很快,柳河村以及周边的几个村庄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联防体系。村民们不仅能在流寇来袭时迅速集结,还能通过信号灯和锣声等简单的通讯方式与其他村庄互通消息,形成一个区域性的防御网络。
这一天,李熙正在村口查看新设置的防御工事,忽然看到远处尘土飞扬,似乎有一队人马正向村庄接近。他心中一凛,立即命人吹响警戒的号角,村中的民兵迅速集结,准备迎战。
来者是一支约有数十人的流寇队伍,他们个个面目凶悍,手持兵刃,显然是来袭扰村庄的。为首的首领看到村口集结的民兵,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便狞笑着挥刀下令进攻。
李熙冷静指挥,纵然之前进行多次排练,但看到一个个面目狰狞的流寇时心中还是不免有些慌乱,他深吸一口气使自已冷静下来后,立马命民兵队伍按照之前的训练布阵防守。
流寇们大喊着冲上前来,却被村民们的弓箭和陷阱所阻,前排数人瞬间中箭倒地。
接着,李熙指挥民兵分成几组,从左右两翼夹击敌人,将他们逼入预设的陷阱区。流寇们虽然凶悍,但面对如此精妙的防御和反击,顿时阵脚大乱。
在一番激烈的搏斗后,流寇终于支撑不住,四散逃窜。村民们追击了一段距离,见敌人逃远,这才收兵回村。经过这场战斗,柳河村的民兵初次展现了他们的战斗力,极大地增强了村民们的信心。
战后,周靖亲自前来勉励,村民们对李熙的指挥能力也心悦诚服。李熙则趁机与周靖商讨下一步的计划。
“李熙兄弟,这次的胜利固然可喜,但流寇不过是我们面临的众多威胁之一。更大的问题在于,这片地方迟早会被更大的势力所争夺,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提早做出准备。”周靖沉思道。
李熙点头表示赞同,他知道自已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胜利。要想真正有所作为,就必须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而这需要更为长远的规划。他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
“周老爷,我认为我们应该趁此机会,不仅要巩固地方的防务,还要在周边区域扩大我们的影响力。可以通过联防体系,将其他村庄纳入我们的联盟,形成一个更大的自保组织,甚至可以考虑与那些仍然忠于明朝的地方势力结盟。”
周靖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先生的想法与老夫不谋而合。不过要实现这一计划,除了力量,我们还需要一个能够说服人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