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说有个叫翠什么的胡同,姓谢的人家....”
“燕王去锦州打听一番就好了,那家的丫鬟最乖巧。”
虞卿安漫不经心道。
她有信心以青梨的长相气质。
哪怕是燕王见了也会挑中对方。
“好,那我就依你。”
吕斋声音很缓很慢。
他能肯定王妃说的是,翠竹胡同谢家。
可虞卿安前世到底是怎么认识的姜青梨。
姜青梨又有何等特殊之处都属于未知。
寻找天命女配的事刻不容缓。
或许能通过姜青梨,了解到更多信息。
......
次日。
吕斋准备骑马出发。
由于北境燕王本就是位镇北大将军。
六品武者的实力不容小觑。
虽然府内管家劝吕斋,燕王有病在身带个人伺候也好。
但被吕斋一口回绝。
他去锦州本就是为了姜青梨。
要是带手下陪同,难免不了一番作秀看病。
虞卿安在外人假装依依不舍道别。
内心却升起一股得意之情。
“真是天助我也。”
......
从京城去往锦州快则五天,慢则七天。
吕斋第六天才赶到锦州。
他找好客栈留宿后。
想着快去快回不太妥,又特地休息了两天。
期间也没闲着有去打听翠竹胡同的谢家。
这段时间,谢家在花船上把成年瘦马进行拍卖。
了解情况后。
吕斋打扮一番过后。
先行登上花船打探虚实。
买卖瘦马放在岁朝虽然不犯法。
可毕竟富商还能对瘦马进行私密接触。
因此谢家才把这类事放到船上举行。
“不知这位公子贵姓,您是来买瘦马的吧,锦州瘦马分三等不知您想买几等瘦马?”
船上家丁眼前一亮忙上前介绍。
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
吕斋来时穿的便是盐商所穿的服饰。
自然被高规则接待。
“我姓李,你口中的瘦马几等有何不同?”
吕斋把名字暂且隐去。
燕王亲自购买瘦马,传出去也不太好听。
“看来公子以前还没买过瘦马。”
“三等瘦马,便已容貌出众,她们会女红和厨艺,但不识字,买回去操持家务照顾主人起居也是极好的。”
“二等瘦马,姿色身材绝伦,除了会女工等手艺外,还能识文断字,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就连声音也如林外小溪里澹澹而过的水声,温润无比。”
“一等瘦马,才艺双绝,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她们每日浸泡药浴,肤若凝脂体香清幽,抚琴奏乐更是不在话下,哪怕在经商算账方面也有专人指导过的。”
家丁举例瘦马的各种好处。
他若有资本,能娶得三等瘦马也不枉此生。
“先带我看看一等瘦马吧。”
吕斋拿出一锭银子。
家丁闻言立马喜笑颜开起来。
一等瘦马才色双绝,但价格也最贵。
“这位公子,锦州瘦马保证是未经人事的处子,牙婆还在相敬如宾之事大有调教,放眼全锦州也就咱们谢家的瘦马最为懂事水灵了。”
家丁在前方领路。
期间不忘介绍自家瘦马多优秀。
一等瘦马所在的花船厢房内。
五六名大腹便便的商人都在场。
有人端着玉足仔细观看,有人不时在嗅着阵阵幽香。
瘦马女子还不得露出半点不悦。
只能以强颜欢笑,希望有富人买自已回家。
“姜青梨果然不在这,也不知道牙弓牙婆肯不肯卖还不成熟的瘦马。”
吕斋心中感叹。
他看着几名女子的强颜欢笑。
身为男人的色心不由变为哀叹。
“李公子是不是对咱们这的瘦马动心了,你可知道坐瓮么?”
家丁痴痴地笑出声。
误以为对方被瘦马身材折服。
不断夸赞姑娘们如何成材的过程。
换的这些富商哪怕花上千银子也愿意。
“敢问何为坐瓮?”
吕斋不明就里询问。
在燕王设定的记忆中。
也没有相关的瘦马经验。
“姑娘在年幼被买来时,婆姨就会准备一口适合姑娘身材的水瓮,让姑娘侧坐水瓮边缘,姑娘为了不从瓮上摔下,只能着力于腿,日积月累端得是翘挺圆润。”
“历代文人骚客有云,瘦马轻步,踏过三重秘境:初为云梦桃源,引人入胜;次则豁然开朗,风光无限;终至极乐净土,心灵归宁。”
家丁端的猥笑出声。
知道吕斋没买过瘦马后。
更为能替这类老爷科普而自豪。
“我知道了,就说到这吧。”
吕斋淡淡发话道。
岁朝那些文人骚客。
也是个顶个的不正经。
“那我先和刘妈打声招呼,您可以先对这些姑娘们先挑选看看有没有中意的。”
家丁交代一句话走入门内。
大概和府内的牙婆先行沟通。
在场十三位姑娘含笑目送秋波。
希望这位公子将自已买下。
比起大腹便便的富商,吕斋在相貌上无可挑剔。
哪怕沦为商品,也希望能够服侍位相貌好的郎君。
“敢问李公子,中意哪位瘦马?”
牙婆见到新客人上前迎接。
“你们这些瘦马都卖什么价格,合适的话,我全都要。”
吕斋语气从容。
原本燕王就有不少的家底。
更何况以后还有售卖药方的钱财。
他在购买女子方面也更有几分底气。
此话一出。
在场富商不由看向吕斋。
眼眸或多或少带着几分怨恨。
瘦马女子众多,大家均分已是好事。
难不成大家还要互相竞价,便宜这群卖主不成。
“李公子别急,我先给你介绍这些姑娘的来历,你听完觉得物有所值再决定不迟。”
牙婆先介绍起了瘦马来历。
就像大多数商人一般,不仅卖你东西。
还要让客人知道东西多好,欢迎以后再来。
能替他们谢家的瘦马吹嘘宣传一波再好不过。
“墨韵,原是书香门第之后,家族因一场案子衰败,她才来我们这的....需一千五百两。”
“雪霁,家族世代烧制瓷器生意,因为战乱被毁从青州逃到咱们这的....需两千两银子。”
“云裳,本是江南渔家女,因家乡遭洪水侵袭,为求生计被卖至锦州....需一千二百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