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款五块钱?!”何雨柱顿时不爽了,脸色一下子垮了下来。
这年头,普通工人的工资才三十多块,五块钱可不是小数目。
他仗着自已和杨厂长关系不错,硬着头皮说道:
“李副厂长,这不至于吧?不就是少一勺饭吗?还上升到罚款和道歉的程度?您这也太不给我面子了吧。”
李副厂长冷冷地看着他,语气不容置疑:
“不给你面子?你觉得这是给你面子的问题吗?这是厂规问题!
何雨柱,我告诉你,就算闹到杨厂长那里,这件事也不会有任何变化!
罚款是一定的,道歉更是必须的!”
何雨柱的脸色顿时阴晴不定,几秒后,目光扫过林锐,咬了咬牙,满脸不情愿地低声说道:“林锐同志,对不起,我……我刚刚手滑了。”
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周围的人几乎听不清。
李副厂长皱眉,语气更加严厉:“大声点!全食堂的人都要听见!让大家都知道,厂里不允许这种欺负同事的行为!”
何雨柱的脸顿时涨得通红,他握着勺子的手隐隐发抖,嘴唇蠕动了几下,最终还是憋出一句:“林锐同志,对不起,是我错了。”
这一次,他的声音明显大了许多,整个食堂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刘海中、贾东旭和许大茂几人看到这一幕,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震惊和尴尬。
“这……怎么回事?”刘海中愣愣地看着眼前的一幕,低声嘀咕,“傻柱这次可真是栽了。”
许大茂脸上的神色也变得难堪,忍不住说道:
“我还以为林锐这小子要吃亏,没想到最后居然是傻柱被罚款了……这林锐的背景,看来真不简单啊。”
贾东旭低着头,脸色阴沉。
林锐依然保持着淡然的神情,微微点头说道:“没关系,何师傅,以后注意就行了。”
李副厂长拍了拍林锐的肩膀,语气温和:“林锐同志,厂里对这种事情是零容忍的,你放心,以后不会再有人敢刁难你。”
林锐微微一笑:“谢谢李厂长,也谢谢张科长和大家为我出头。”
张国梁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咱们技术科是一家人,谁敢欺负你,我们当然不能坐视不管。”
随后,李副厂长让何雨柱重新给林锐盛了一份满满的饭菜,林锐端着饭盒,找了个位置坐下,开始吃饭。
而此时的食堂里,原本的喧闹声已经小了许多,很多工人都悄悄看向林锐,眼神中带着几分敬畏和好奇。
显然,经过这一场风波,林锐的名字又一次在厂里传开了。
【系统提示:何雨柱因被罚款向宿主道歉,获得积分+50。】
……
后厨,何雨柱正靠在墙角抽闷烟,脸上的神色写满了不甘和愤怒。
何雨柱狠狠吸了一口烟,随后将烟头按在地上用力碾灭,嘴里骂骂咧咧:
“林锐,行啊,一来就让我翻了车!不过你别得意,我就不信治不了你!”他脑子里转了几圈,暗暗发誓要找个机会“好好收拾”林锐——当然,不会在明面上来。
下午,技术科内,林锐将自已的加工计划整理了出来。
计划书清晰地列出了加热炉改造中需要制作的零件,包括反射层的支架、通风系统的风道优化部件等。
这些零件虽然不算特别复杂,但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极高,尤其是耐高温的炉膛部件,必须保证尺寸毫厘不差,否则整个改造都会功亏一篑。
林锐将图纸和计划交给张科长时,还特别提醒了一句:
“张科长,这些零件最好交给车间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来做。”
这个年代的工厂设备还十分落后,数控机床尚未普及,零件生产全靠传统的车工、钳工手工制作。
所谓“手搓”,就是依靠工人们多年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将一块块粗糙的钢材打磨成符合精度要求的零件。
这种技术不仅需要耐心和细致,还需要工人们对设备性能的深刻理解,以及多年的实践经验。
因此,一个高级车工、钳工在当时的工厂里,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核心人才。
张科长点了点头,深知林锐的担忧并非多余。
拿着计划走出技术科,径直前往车间。
车间里,机床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车床上飞溅的铁屑和焊接时的火花交织成一幅热火朝天的画面。
张科长找到车间主任李主任,将林锐的加工计划递了过去。
李主任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越看越觉得不简单。
他皱起眉头,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张科长,这些零件的精度要求可不低啊,尤其是这炉膛支架和风道部件,光是加工这些耐高温材料就够费劲了!”
张科长点了点头:“所以,我才特意过来找你,希望你能安排几个高级车工和钳工来负责。这个项目对咱厂来说很重要,绝不能有半点马虎。”
李主任摸了摸下巴,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张科长,我明白这个重要性,可最近车间这边有点紧张啊。
咱们车间的八级钳工易中海昨天摔了一跤,脚受伤了,这两天都请假在家,要是他在的话,这些零件交给他肯定没问题。”
听到易中海请假的消息,张科长皱了皱眉。
易中海是厂里最资深的钳工,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很多高难度的零件加工都需要他来完成。
他的缺席,确实会让加工进度慢上许多。
“其他人呢?比如七级、六级的师傅?”张科长追问道。
李主任点点头:“其他几个高级工人还能顶上一些,但速度可能会慢点,毕竟这些零件要求太高了。”
张科长叹了口气:“那就先让他们试试吧,尽量保证进度,我回头再想想办法。”
就在这时,李副厂长也来到了车间。
李副厂长这次是特意过来了解进度的。
林锐的方案已经得到了杨厂长的初步支持,而李副厂长更是全力推动,他知道这次任务不仅能提升厂里的生产效率,更能进一步巩固林锐的地位,为厂里培养更多的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