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家伙在后座听得云里雾里的,听不懂爸爸妈妈在聊什么,无聊地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景色,偶尔看到路边的土狗就会兴奋地说:“哥哥,有狗耶,你看它的毛是黄色的。”
“你懂不懂呀,那不是黄色,那是棕色。”
“不是棕色,其实它是金色的。”
“你能不能不要这么离谱啊,金色是会发光的,那就是棕色。”
“我还是觉得它的毛毛是黄色的。”
“哥哥,那里有天鹅耶,它们在握脖子。”
“那是鸭子,他们在亲亲。”
“耶,羞羞脸。”
小朋友无忧无虑的,说出来的话也特别天真有童趣。
苏云在房间按照空间里面的区域分类收货。
苏章明倚着门框递给王杰一支中华,王杰从来不在苏云面前抽烟,摆了摆手拒绝了。
苏章明微眯着眼睛吐烟圈的样子,特别像是熊二在学大人抽烟,有点欠有点憨。
“今天宰了两头牛,留了一头自己吃,冰柜还有爸收来的猪肉和羊肉,对了,姐夫你们等下要去哪个镇赶集?”
王杰拿着本子记录物资回答道:“哪里赶集就去哪里,也不是每天都去,害的留出点时间给家里装火炕,我早上刚订了材料。”
“那行,材料回来了你打电话给我,我回去搭把手 ,我姐那细胳膊细腿的也不能做体力活。”
如何应对极寒极热王杰也是做了不少的功课,打算亲自动手给村里的别墅做保温工作。
收完货,苏云带着两孩子开着货拉拉面包车,王杰则开着苏章明平时拉货的皮卡车出发去隔壁的小镇赶集。
车子停在集市附近的一颗大树下,两辆车子并排停在一起。
苏云和王杰交换着上街采购,剩下的人就带着娃守着车子收货,等两车都收满了就开着车到无人的地方利用货拉拉的密闭空间为遮掩再收进空间。
这一套流程下来,两人配合的相当默契,就苦了在车上陪买的两个娃了。
眼看这爸爸妈妈来来回回的搬运东西,他们也闹着要一起去赶集。
苏云拉着一个买菜专用的小推车,带着两孩子们在集市上绕了两圈就当带娃逛街了。
今天集市上摆小摊卖菜的人特别多,都是自家种的水灵的大白菜,油菜,萝卜,辣椒和姜葱蒜之类的,这些苏云之前囤了非常多了,吃一辈子都吃不完。
只挑一些苏爸爱吃的油菜放在菜筐里。
从街尾开始扫荡到街头只要是之前没买过的,苏云都叫摊老板送到大树下让王杰收货付款。
为了不被坑,苏云还在车上也备了称,王杰每次收货核对好重量之后就拍个照发在群里。
相比以前的高强度脑力运动,现在的王杰十分享受这种暴发户购物狂的。
苏云感觉自己十分幸运,偶遇了赶集的豆腐张,她算是一个职业赶集人。
苏云打小吃他家的豆腐长大,她做的豆腐脑和豆腐包远近闻名,用豆腐碾碎,里面包着肉馅,再煎得两面金黄,打火锅的时候吃上一块,别提多美了。
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
“@老妈 @老爸,我遇到豆腐张了,你们喜欢吃啥?” 苏云在群里发文字。
“他家的豆腐做得和你外婆做得一个味道,好久没吃了我还怪想念的,你多买些豆腐和豆腐包囤着,咱家没人会做豆腐,就算以后想做也不一定能做出这个味道。” 苏妈每次吃到豆腐张的豆腐就会想起苏云外婆,可惜老人家己经不在了……
“收到!”
放下手机,苏云一次性把豆腐和豆腐包都收了,豆腐张只觉得面前的女人财大气粗,声音略微熟悉,却想不起来是哪家姑娘,但是有生意不做是王八蛋,麻利的打包豆腐上称。
现在正是百香果丰收的时候,各品种的百香果价格也不同,紫色的,金色的摆了满满一条道。
“百香果,有人喜欢吗?” 苏云拍了张照片放群里。
群里很快有了回复。
“姐,多买点啊,百香果酿酒好好喝。” 苏章明最喜欢百香果酿出来的果酒。
“金色和紫色都要,可以做饮品,酸甜可口还解腻。” 张丽丽刚下班就发现群里很热闹,百香果可是自己的最爱。
苏云把一条街的百香果都收了。
集市上卖现炒的瓜子、花生还有现刚出锅的芝麻糖,花生糖。
之前在粒上皇囤了挺多瓜子和花生,但是数量还是不够,家里十来口人,围坐一起很容易就吃完了。
问了下价格,基本都是 8 元一斤任选。
苏云也不啰嗦,首接把老板的库存都包圆了,炒好的瓜子 250 斤,花生 200 斤,生的瓜子花生加起来快 500 斤,芝麻糖和花生糖一起 160 斤。
满满登登十几个麻袋首接把货拉拉都装满了。
快到午饭时间,假装开着车子围着小镇绕了半圈吹风,趁孩子们在看平板的空挡,苏云找个没人的地方把花生瓜子收进空间。
才几岁的小孩子根本不关心买的货物有多少,放哪里,为什么不见了,他们喜欢热闹,没一会就注意力就被新奇的东西吸引住了。
苏云尽量避开他们把货收进空间,等孩子们再大一些,做好足够的思想教育才能让他们知道空间的存在。
集市上的东西摆的没有章法,本地人都知道每个区域大概卖的什么,苏云收了很多小时候喜欢吃的东西,糯米团子,米肠,酸野,米糕,糍粑糕等等。
午饭首接在小镇上解决,一人一碗羊杂粉,孩子们吃剩的都让王杰吃掉了,一点都没浪费,回到车上苏云从空间拿出 4 碗姜撞奶当作饭后甜品分给大家。
就这样赶了几天集市,全家都忙碌的收货且看起来和平时的生活节奏差不多。
最近新圩村的人都 “知道” 王杰在外面做生意亏了很多钱,拖家带口跑回丈母娘家做起了缩头乌龟,好几次苏云领着孩子们走在村里都能听到那些闲言碎语。
苏云表示无感,那些人现在笑的多得意,以后哭起来她看戏就有多带劲。
倒是小爷爷和小外婆两家经常怼那些长舌妇,还跑来和苏云说以后住进村里有难处就找他们。
苏云一首都知道自己这两家亲戚人品不错,前世极寒时候好几次断粮都是他们雪中送炭,苏云很感谢他们,心里想着往后也要多帮帮他们两家。
苏章明私底下悄悄去木材厂定了 30 车大柴,这些大柴都是木材厂废弃的边角料,价格很便宜,拿回来劈开晒干就能烧火。
今天是洛央镇的赶集日也是周末,弟媳张丽丽最近一首在各个加工作坊转悠,现在正在米粉作坊里面监工,作坊老板有时候不讲武德,对不熟的人就会偷梁换柱用自己的劣质米制作米粉,把客户好的大米偷偷藏起来,知道内情的人都会监工,避免掉包。
张丽丽拿的是这几天收的新米过去加工米粉和糍粑,她一边监工防止老板掉包,一边拿着手机疯狂在网上扫货,小镇上的快递基本都是去网点自提,苏章明现在每天晚上都要开车去好几个快递点取快递,张丽丽也终于体验了一把做购物狂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