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眼下并非深究之时。
次日清晨,一封请帖送至苏府——是文坛名士李仲宣所设的雅集之邀,地点竟是在汴京最负盛名的青楼“云梦阁”。此地虽为风月之所,却也是文人墨客汇聚之地,诗词唱和、琴瑟相交,皆在此间流传千古。
苏简望着那张洒金笺,嘴角微扬。他知道,这不仅是一场寻常的文化盛会,更是一个窥探人心、收集信息的机会。
步入云梦阁时,正值午后。朱漆雕栏,帘影婆娑,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香茗与脂粉气息。厅堂之中,己有数位文士围坐案前,或执笔疾书,或低声吟诵,一派风流儒雅之景。
苏简缓步走入,众人目光纷纷投来。他身着淡蓝长衫,腰束玉带,神情自若,举止有度,甫一现身,便引得几人侧目。
“苏子由之弟,果然风采不凡。”一人起身拱手,正是江南才子陆文远,素以诗才著称。
苏简回礼一笑:“陆兄谬赞,在下不过沾了家兄几分余光。”
言语谦和,却不失锋芒,众人皆露出欣赏之色。
酒过三巡,茶香渐浓,雅集正式开始。主持者李仲宣提议,今日以“文化交融”为主题,各自讲述各地风俗、典故、传说,再以诗词应和,以示文脉之广博。
苏简端坐席间,耳听各方言辞,心中暗自思索。他穿越至今,虽己熟稔北宋风物,但各地文化差异依旧令他感到新鲜。尤其当一位来自蜀地的文人讲起“蚕丛古道”上的传说时,他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或许,这些故事可以成为诗词的灵感源泉。
就在他沉思之际,袖中微微发热,一股熟悉的气息涌入心神——
签到成功!
系统提示浮现眼前:
【今日签到奖励:诗词灵感丹 ×1】
苏简心头一动,不动声色地将丹药服下。刹那之间,思绪如泉涌般清晰,过往读过的诗词、听过的故事、见过的风景,竟在脑海里交织成一幅幅画面。
他缓缓抬眼,见众人正围绕着“文化差异”展开讨论,几位南方文人坚持认为北地粗犷,难出细腻之作;而北方学子则反驳,说江南柔弱,缺乏气节。争论之声愈演愈烈,气氛略显凝重。
苏简轻咳一声,站起身来,语气温和却不容忽视:“诸位可曾听过‘海纳百川’之说?”
众人一怔,议论稍歇。
他继续道:“我等皆为文人,何须拘泥于地域之争?南北各有风骨,正如山川各异其形,然皆可入画、可入诗。若能彼此倾听,互通有无,岂非更能成就大观?”
一番话出口,满堂静默片刻,继而响起掌声。有人点头称是,有人陷入沉思,原本剑拔弩张的氛围,竟被他三言两语化解。
李仲宣抚须笑道:“苏公子所言极是,此番交流,正需如此胸怀。”
接下来的时光,便是真正的文化交流。有人讲岭南的荔枝与歌谣,有人述西蜀的竹林与侠客,也有人谈江南水乡的船歌与灯会……苏简静静聆听,偶有提问,亦有妙语点睛,引得众人频频颔首。
待到黄昏,李仲宣提议作诗一首,以记今日盛况。
众人都提笔沉思,唯有苏简神色从容,他执笔蘸墨,略一沉吟,便挥毫写下:
《云梦集序》
汴梁春浅,花事未央,
云梦阁中,宾朋满堂。
南音北调,共聚一炉,
风华互照,万象生光。
蜀道千重,吴江万顷,
文心一线,古今同觞。
若问何为,天地文章,
尽在今朝,笑语盈芳。
诗句落定,满座哗然。
“好一句‘文心一线,古今同觞’!”陆文远击掌赞叹,“此句气象宏大,又不失风骨,实乃佳作!”
“苏公子才情横溢,令人佩服。”另一位文士拱手致意。
李仲宣更是连连点头:“此诗可入《文苑新编》,传之后世。”
苏简微笑拱手:“不过是借今日之兴,略抒胸臆罢了。”
众人纷纷称赞,更有不少文人表示愿与苏简结识,甚至提出要交换诗稿、探讨学问。
夜幕降临,灯火初上,云梦阁内琴声袅袅,歌舞翩跹,而苏简却在这喧嚣之中,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
他深知,今日之举,并非仅是为了诗词之名。通过这场雅集,他不仅赢得了文坛的认可,更为自己埋下了许多潜在的人脉资源。更重要的是,他在那些看似平常的对话中,捕捉到了一些细微的信息——有关“归墟”的只言片语,以及某些地方官吏的异常调动……
这一切,都将成为他日后破局的关键。
他起身告辞,踏出云梦阁的那一刻,晚风拂面,带来一丝凉意。
回首望去,灯火阑珊处,隐约可见一名女子立于窗边,素衣如雪,眉眼低垂。
那是谁?
还未及细想,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街角传来——
“苏公子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