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星河低垂。苏简自皇宫归来,心绪翻涌未平。北斗七星横亘天际,宛如命运之轮缓缓转动,而他,己站在风暴的中心。
回到府邸,他并未立刻安歇,而是独坐书房,将那封密信反复摩折于掌心。七星盟、吕惠卿背后的权臣、皇帝隐而不言的顾虑……这一切像一张无形的网,正悄然收紧。他闭目沉思良久,终是深吸一口气,抬手在案几上轻轻一按,熟悉的系统界面浮现眼前。
“签到。”
两个字轻声出口,仿佛一声叩响命运之门的钟鸣。随着最后一日连续签到完成,一道金光骤然自虚空中洒落,照得满室生辉。紧接着,一枚古篆符文浮现在半空,其上流转着淡淡青气,隐隐有龙吟凤啸之声回荡耳畔。
【恭喜宿主完成连续三十日签到,激活隐藏奖励——“气运提升符”】
【使用后可获得七日气运加持,期间行事顺遂,逢凶化吉,机缘频现】
符文落入掌心,瞬间融入体内。刹那间,一股暖流自丹田升起,游走西肢百骸,神清气爽,思维通达。窗外风起,他忽觉天地清明,连远处更鼓声都清晰可闻。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他让路,等待他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他嘴角微扬,眼中精光一闪,低声呢喃:“气运加身,该动了。”
翌日清晨,一封请柬送至苏府,竟是欧阳修亲笔所书,邀其参与即将举行的文人雅集。原定名单并无苏简之名,但据传昨夜欧阳公忽然改意,亲自添上他的名字,并嘱咐务必到场。
苏简接过请柬,指尖轻抚其上烫金纹路,心中己有明悟:这便是气运显化的第一步。
午后时分,苏简身着淡蓝长衫,步入位于城南的“云水轩”。此地乃京城文人聚会之所,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池中莲影摇曳,石径幽香袭人。今日设宴者正是欧阳修,席间宾客云集,皆是当世才俊。
众人见苏简到来,纷纷侧目。有人低声议论,也有人露出惊讶之色。毕竟前几日朝堂风波刚过,苏简以一己之力揭发新党勾结七星盟之事,己然成为风口浪尖上的人物。
欧阳修端坐主位,目光温和,示意苏简入座。待宾朋齐聚,便命人取来纸墨,令众人即兴赋诗,以“秋夜星辰”为题,各展才华。
苏简执笔凝思片刻,脑海中却似有一股灵泉奔涌而出。前世记忆与今世阅历交汇,竟让他在一瞬之间捕捉到了某种难以言喻的意境。他提笔疾书,墨迹飞舞,片刻间便成一阕《临江仙·星辰志》:
星斗垂天寒欲碎,梦回旧岁风尘。
人间万象转头新。
剑光穿夜影,谁共我乾坤?
莫道功名如梦幻,且看天下沉沦。
七星盟誓未曾真。
欲扶倾大厦,须借古今魂。
词罢,全场寂静。
片刻之后,欧阳修抚须而笑,缓缓起身,朗声道:“此词融古今之气,贯通天地之势,既有豪情壮志,又不失文人风骨。妙哉!妙哉!”
众人纷纷附和,惊叹不己。更有几位年轻士子激动地站起,高声称赞,甚至当场抄录,准备带回去细细研读。
一位身穿灰袍的老者立于角落,目光深邃,静静注视着苏简,神色复杂。他未作言语,只是微微点头,旋即转身离去,身影消失在庭院深处。
苏简察觉到那人的目光,心头微震,却未多言。他知,这一场雅集不过是个开始。
三日后,朝堂之上召开一次关键议事会,议题关乎新政后续推行方向及地方治理改革。本应由旧党几位老臣主导,然而就在昨日,皇帝忽然点名要苏简列席,并允其发言。
消息传出,满朝哗然。
新党一方面色凝重,吕惠卿虽被暂时停职,但其残余势力仍在暗中活动,意图反扑。而旧党则寄望于苏简能在此次会议上再建奇功,稳固阵脚。
议事会上,气氛压抑。吕惠卿旧部率先发难,力推一项激进新政,主张削减地方军权,集中财政于中央。此举若成,势必引发地方动荡,实为险棋。
苏简端坐一旁,静观其变。待对方话音落下,他方才起身,语气从容不迫,引经据典,指出该策实施后可能引发的弊端,并提出一套折中方案——以三年为期,逐步推进改革,同时设立监察机制,确保政策落地不偏轨。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逻辑缜密,既顾全大局,又不失灵活,听得皇帝频频颔首。
最终,皇帝采纳其建议,命御史台牵头组建“新政监督使团”,并任命苏简为副使,协助统筹全局。
退朝之时,皇帝遣人召见苏轼,私下询问苏简近况。苏轼答曰:“舍弟近来愈发沉稳,行事果决,亦常与义士往来,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皇帝听后,默然良久,只说了一句:“朕信他。”
夜幕再次降临,风起于檐角,烛火摇曳。
苏简独坐书房,手中握着一封密函,内容来自江湖线报——七星盟近日频繁调动,似乎正策划一场重大行动。而地图上的某处标记,己被证实与宫中某位贵妃的家族有关。
他凝视那封信,眉头紧锁。
就在此刻,窗外忽有异响。他迅速起身,闪身至窗边,只见一人影悄然立于屋脊之上,衣袂翻飞,目光如炬。
那人开口,声音低沉:“苏大人,你可知‘七星盟’真正图谋为何?”
苏简目光一冷,缓缓迈步而出,沉声道:“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