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的漩涡仿佛吞噬了一切,冰冷的黑暗将意识裹挟。当苏简再次睁开眼时,己是三日后。
他躺在一间布置典雅的客房中,窗外传来清脆的鸟鸣与潺潺流水声。空气中飘着淡淡的墨香与檀木气息,让他一时恍惚,仿佛回到了汴京书院。
“你终于醒了。”云柔的声音从侧旁传来,她坐在窗边,手中翻阅一卷书册,眉目间透出几分温柔与关切。
“我们……还活着?”苏简撑起身子,声音沙哑。
“是周砚救了我们。”云柔放下书,轻声道,“那艘船被卷入河底暗流后,周砚带着你游上了岸,我则护送你兄长先行回汴。”
苏简沉默片刻,脑海中浮现出那头目临死前的笑容——“真正的游戏才刚刚开始”。
他知道,江湖的水远比想象中更深。
但眼下,朝堂之上的一场盛会,己不容他退缩。
文人盛会设在汴京城南的玉澜楼,楼高三层,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是北宋文士最喜聚集之地。楼外柳絮纷飞,楼内翰墨盈香,宾朋满座,皆为当今名士。
苏简身着淡蓝长衫,腰系玉带,缓步踏入楼中,目光扫过人群,便见欧阳修正与司马光对坐谈笑,神态自若。西周或有吟诗作赋者,或有执棋论道者,好不热闹。
“苏公子来了。”一名侍者迎上前来,引他至主位一侧坐下。
“今日盛会,群贤毕至,听闻苏公子刚脱险境,竟能如期赴约,实属不易。”主持盛会的是翰林学士赵廷之,年逾五旬,须发微白,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
“多谢赵大人挂念。”苏简微微一笑,“风波虽未平,然文心不可弃。”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侧目,几道目光落在他身上,似有探究,亦有敌意。
吕惠卿的亲信王慎之端坐席间,嘴角微扬,低声道:“苏公子倒是风采依旧,不知今日可愿与诸位同题竞技?”
苏简抬眸望向他,神色不变:“愿奉陪到底。”
赵廷之抚掌而笑:“好!既然如此,便请诸位即兴赋诗,主题为‘秋水共长天一色’,限时半柱香。”
话音落下,全场一片寂静,唯有笔尖划纸之声响起。
苏简闭目凝神,心中默念签到口令。
【签到成功,获得“诗词灵感丹”】
一股暖流自丹田升起,思绪如泉涌般奔腾而出。
他提笔挥毫,片刻之间,一首七言律诗跃然纸上:
秋水连天一色寒,孤鸿影落万山峦。
云开月照千帆静,风起潮生万象宽。
落笔惊雷辞旧梦,登楼望断故人欢。
此身不负家国志,敢向苍穹问短长。
写罢,他掷笔起身,朗声吟诵。
诗句一出,全场哗然。
欧阳修眼中精光一闪,连连点头:“妙哉!妙哉!此诗气魄非凡,意境深远,既有山水之壮阔,又含家国之情怀,堪称今世佳作。”
司马光亦抚须颔首:“苏公子此诗,非但才情出众,更显胸襟高远,令人敬佩。”
王慎之脸色微变,低声对身旁之人耳语几句,那人悄然离席而去。
赵廷之笑着拍手:“今日盛会,得此佳作,实乃大幸。苏公子,不知可否将此诗收录于《文苑集》?”
“荣幸之至。”苏简拱手应允。
就在这时,一位身穿素衣的女子悄然走近,递上一张纸条,低声道:“君之诗才,令人倾慕,然朝堂风云未定,愿君慎行。”
说罢,她转身离去,身形轻盈如燕,转瞬消失在人群中。
苏简展开纸条,眉头微蹙。
他知道,这不仅是提醒,更是警告。
盛会之后,苏简名声更盛,许多文坛新秀纷纷前来求教,更有几位老臣主动邀其参与下一阶段的文化雅集。
他并未沉浸在赞誉之中,而是借势与欧阳修、司马光等人深入交流,谈古论今,旁征博引,展现出非凡的学识与风度。
“苏公子年纪轻轻,却能有此胸襟,实在难得。”欧阳修感慨道,“若能潜心仕途,必成一代良臣。”
“学生不过略通文墨,尚需前辈指点。”苏简谦逊回应。
“你太谦虚了。”司马光笑道,“你的诗,不只是写景抒怀,更藏着忧国忧民之心。这份情怀,正是朝廷所需。”
谈话间,那位神秘老者缓缓走近,目光深邃如海。
“苏公子,可愿随老夫一叙?”他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力量。
苏简心头一紧,知此人身份不凡,便点头应允。
二人步入偏厅,屏风后烛火摇曳,映出两人的身影。
“你是谁?”苏简开门见山。
老者微微一笑:“我只是个看客,但对你,却格外关注。”
“为何?”
“因为你正在做的事,不是常人所能承担的。”老者目光锐利,“你搅动朝堂,牵动江湖,甚至,可能改变大宋的命运。”
苏简沉默。
“但你要记住,越是耀眼的光芒,越容易引来黑暗。”老者缓缓起身,“小心身边每一个人。”
说罢,他转身离去,脚步无声,仿佛从未出现。
夜幕降临,玉澜楼灯火通明,宾客渐散。
苏简立于楼阁之上,俯瞰汴京夜景,心中却隐隐不安。
他想起那神秘女子的纸条,想起老者的告诫,更想起那头目最后的冷笑。
“真正的游戏,才刚刚开始。”
他握紧袖中的系统令牌,眼神坚定如铁。
远处,一座府邸中,王慎之低声禀报:“大人,苏简今日所作之诗,己传至您案前。”
屋内阴影中,一道低沉的声音缓缓响起:“看来,是时候让他尝尝风雨的滋味了。”
烛火晃动,映出一个模糊的身影。
下一刻,一场更大的风暴,己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