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济世堂的挑战
随着李婕妤的胎儿一天天稳定下来,齐王李烨背后有一位“安胎圣手”的传闻,开始在整个后宫里不胫而走。
这些传闻,如同长了翅膀的鸟儿,不可避免地,也会飞出高高的宫墙,流传到宫外的达官显贵之家。
一时间,京城里许多人都对这位神秘的“高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其中,就包括京城第一药堂“济世堂”的千金——沈月。
沈家世代行医,尤以妇科闻名。
沈月自幼聪慧,浸淫医道,年纪轻轻,医术便己青出于蓝,是京城里公认的医学天才。
她为人清高,对自己的医术,有着近乎执拗的骄傲。
当她听到宫里那些关于“高人”的、越来越神的传闻时,她的第一反应,是不信和不屑。
在她看来,那些所谓的“奇效”,多半是夸大其词,以讹传讹,不过是些哗众取宠的江湖骗术罢了。
她不相信,这世上,还有谁的医术,能比她沈家的祖传绝学更高明。
这份骄傲和好奇,驱使着她决定亲自去试探一下,这位传说中的“宫中奇人”,到底有何斤两。
这天,沈月借着为宫中进献一批珍稀药材的机会,成功地求见到了齐王李烨。
在寒暄问候之后,沈月装作不经意地,提起了她最近遇到的一个病例,这是一个在京城各大名医之间都束手无策的、极为棘手的意外难题。
“启禀殿下,”沈月的声音清脆悦耳,但话语中,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挑战意味,
“小女子最近遇到一位病人,是工部侍郎家的千金。
她得了一种怪病,每隔一两个月,腹部便会无端剧痛,痛起来时,满地打滚,生不如死。
但奇怪的是,这疼痛,与她的月事周期,并无关联。”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京中所有名医都看过了,有的说是‘气血瘀滞’,有的说是‘寒气入体’,开出的药方,吃下去都如石沉大海,毫无用处。
小女子不才,也为此症耗费了诸多心神,却始终找不到病根所在,心中实在困惑。听闻殿下身边有奇人异士,不知可否为小女子指点一二?”
她将一个“烫手的山芋”,客客气气地,递到了李烨的面前。
李烨何等精明,立刻就看出了这位沈家千金的试探之意。
他不动声色,心中却是一动。
他知道,济世堂沈家,在京城杏林中,地位举足轻重。
若是能让苗峰折服这位心高气傲的才女,那等于是在宫外,为自己赢得了一面金字招牌。
“沈姑娘客气了。”李烨温和一笑,“此事本王也未曾听闻,待我为你问问那位朋友。”
李烨当即便将这个棘手的病例,原封不动地转述给了苗峰。
苗峰听完沈月的描述,几乎没有任何思索,心中便己有了答案。
周期性腹痛,但与月经周期无关。
所有活血化瘀、温宫散寒的方子,全部无效。
这在现代医学里,是一个典型的指向性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
这是一种极难在古代被诊断出来的病症。
因为它的病根,根本不在子宫里。
所有只盯着子宫治疗的医生,自然是屡战屡败。
“殿下,”苗峰开口了,他的语气,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平静,
“请您转告沈姑娘。此症,京中所有名医都治不好,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找错了方向。”
“哦?此话怎讲?”李烨追问道。
“他们都以为,妇人之病,病根必在子宫。但此症,恰恰相反。”
苗峰用一种全新的、但又符合中医逻辑的理论,包装了他的现代诊断。
“此症,乃‘离经之血’所致。女子每月月事,本应顺流而下。
但这位千金,体质特异,有少量经血,逆行向上,从子宫,流落到了腹腔之内。
这些‘离经之血’,无法排出,久而久之,便在腹中结成‘瘀块’。
这些瘀块,才是她腹痛的根源。其病根,不在宫内,而在其外。”
李烨听得目瞪口呆。
经血逆行,在腹中结块?
这种说法,简首是闻所未闻,但细细想来,却又似乎……无比地符合逻辑!
它完美地解释了,为何所有针对子宫的药,都毫无效果。
“那该如何医治?”
“既然病根是瘀块,治法,自然是‘软坚散结,化瘀止痛’。”
苗峰说道,“寻常的活血化瘀药力不够,必须加用三棱、莪术此类破血行气之猛药,方能击中病灶,消解瘀块。”
当李烨将苗峰这番惊世骇俗的见解,原封不动地转述给沈月时,这位一向以自己医术为傲的天之娇女,彻底被震惊了。
她呆立当场,脑中如同响起了一道惊雷。
离经之血……病在宫外……软坚散结……
这些词汇,每一个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敲碎了她过去所有固有的认知。
这个理论,完全颠覆了她所学的一切。
但它……它是如此的符合逻辑,如此的一针见血,如此完美地解释了这个困扰了她数月之久的难题!
这一刻,她终于明白,宫中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这位隐藏在齐王身后的“高人”,绝不是什么江湖骗子。
他是一位拥有着她完全无法理解的、更高层次医学智慧的、真正的宗师!
这是苗峰与这位女主角的第一次正式交锋。
没有刀光剑影,却在沈月的心中,掀起了比任何刀剑都要猛烈的惊涛骇浪。
她的骄傲,第一次,被彻底地粉碎了。
但随之而来的,并非怨恨,而是一种强烈的、难以抑制的、对于更高深医学境界的向往和好奇。
沈月失魂落魄地告辞了。
她紧紧地攥着手中记下了那几句话的纸条,仿佛那是什么绝世的武功秘籍。
她一边走,一边在心中暗暗发誓。
她一定要想办法,见一见这位神秘的“高人”。
她一定要弄清楚,他那匪夷所思的医术,到底是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