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倾盆的深夜,县委办的会议室内灯火通明。李正将一份标着"绝密"的文件重重拍在桌上,目光如炬地扫过沈霄和周敏:"省纪委收到匿名举报,江城市政工程存在系统性腐败,涉及金额可能超亿元。省领导点名要我们组建特别调查组,七天内必须拿出初步结论。"
沈霄翻开文件,密密麻麻的项目清单中,多个熟悉的名字刺痛双眼——正是此前周强负责的项目。他的指尖不自觉过掌心的老茧,特种兵的首觉告诉他,这将是一场硬仗。周敏则快速翻动着资料,眉头越皱越紧:"这些项目的验收报告全是同一天签署,明显不合常理。"
"七天时间,既要取证又要防止证据被毁,难度极大。"李正盯着两人,"你们有什么计划?"
沈霄起身走到白板前,用红笔快速勾勒出作战图:"第一,兵分两路。周敏带队去省住建厅调取项目备案原始档案,我带人控制关键证人。第二,切断对手反应时间。"他指向地图上的几个关键地点,"在我们行动的同时,申请对所有涉事企业账户进行临时冻结。"
周敏补充道:"我联系省妇联的志愿者网络,发动群众提供线索。这些项目涉及拆迁和征地,肯定有村民掌握第一手证据。"
凌晨三点,沈霄带领纪委干部与公安干警组成的行动小组,如猎豹般包围了某建筑公司老板的别墅。当他们破门而入时,正撞见对方在焚烧账本。沈霄一个箭步冲上前,徒手抓住燃烧的文件,火焰灼伤了掌心也浑然不觉。最终,他们抢救出半本残缺的账本,上面赫然记录着多笔巨额"公关费用"。
与此同时,周敏在省住建厅的档案室里争分夺秒。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件,她迅速制定筛选方案:按项目负责人、资金流向、验收时间三个维度交叉比对。当晨光初现时,她终于发现关键线索——所有问题项目的审批人,都指向一个神秘的"专家组"。
两人在县委办碰头时,身上都带着疲惫。但当沈霄展示那半本账本,周敏亮出专家组名单的瞬间,眼中又燃起斗志。"这个专家组的组长,是赵建成的大学同学。"沈霄的声音冰冷,"他们用学术权威包装腐败,手段够高明。"
时间紧迫,沈霄展现出惊人的组织能力。他将调查组分成五个突击小组,分别负责审讯证人、核查资金、固定证据等任务。每个小组配备详细的作战手册,精确到每个时间节点和行动细节。周敏则发挥她的沟通专长,不仅说服多名受害者出庭作证,还争取到省电视台的暗中支持。
第三天,调查组遭遇强烈反扑。涉事企业集体罢工,煽动工人围堵县委大门;网络上突然出现大量抹黑调查组的谣言,甚至有人威胁要曝光沈霄和周敏的个人信息。面对危机,沈霄手持扩音器站在大门前,条分缕析地向工人解释真相;周敏则连夜撰写辟谣声明,通过妇联渠道广泛传播。
第六天深夜,所有证据链终于完整。沈霄和周敏带着厚厚的案卷,首接叩开了省纪委的大门。当他们展示出完整的资金流向图、证人证词和视频证据时,省纪委领导震惊不己:"你们竟然在七天内完成了!"
一周后,江城市政工程腐败案宣判,多名官员落马。表彰大会上,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亲自宣读任命文件:"鉴于沈霄同志在此次案件中表现出的卓越能力和坚定信念,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破格提拔沈霄同志为河口镇党委书记;周敏同志调任市妇联副主席 ,继续发挥专长。"
消息传开的那天,河口镇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庆祝。沈霄站在曾经被污染的河堤上,看着清澈的河水,耳边回响着周敏的话:"你带兵打仗的本事,用在治理地方上,一样能打胜仗。"他转头望向不远处的周敏,她正在和孩子们交谈,阳光洒在她身上,勾勒出温暖的轮廓。
手机震动,是省纪委发来的新任务邀请。沈霄握紧拳头,眼神坚定。从普通教师到河口镇党委书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和周敏将继续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