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燃春1983
林海燃春1983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林海燃春1983 > 第17章 技艺传承

第17章 技艺传承

加入书架
书名:
林海燃春1983
作者:
倚晴
本章字数:
3470
更新时间:
2025-05-21

塌方来得毫无征兆,刘楠被埋在育苗室的瞬间,脑袋嗡嗡作响。碎石不断从头顶的棚顶掉落,她蜷缩在狭小的空隙里,油锯早己没了油,通风口也被塌落的木板死死堵住。黑暗中,她的呼吸急促而沉重,恐惧像潮水般将她淹没。

“妈的!这什么破地方!” 刘楠骂骂咧咧地摸索着身边的东西,手指触到一个熟悉的硬物。那是父亲留下的斧头,斧柄上刻着的 “截流泄压法” 几个字硌得她手心生疼。记忆瞬间闪回到小时候,父亲蹲在院子里,一边打磨斧头一边对她说:“丫头,这截流泄压法,关键是找准承重柱节点,斧子下去要又快又狠!”

“去他娘的转型!” 刘楠红着眼,猛地握紧斧头。此刻,她满脑子都是林场那些人鼓吹的转型计划,什么现代化育苗设备,什么生态旅游,可现在,真正能救她命的,还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玩意儿。她喘着粗气,在昏暗的光线中仔细辨认着西周的承重柱,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模糊了视线。

“得先确定方向。” 刘楠咬着牙自言自语,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她回忆起父亲教她的方法,“承重柱一般在角落,支撑着整个结构。” 终于,她锁定了一根粗大的柱子,柱子表面己经出现了裂缝,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崩塌。

就在她准备挥斧时,头顶传来一阵令人心悸的响动,更多的碎石掉落下来。“不行,不能再等了!” 刘楠深吸一口气,猛地挥起斧头。锋利的斧刃精准地劈向承重柱节点,木屑飞溅。“砰!” 一声巨响,整个空间剧烈摇晃起来。刘楠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紧紧握住斧头,眼睛死死盯着周围的变化。

轰隆声中,塌方奇迹般止住了。刘楠瞪大了眼睛,看着地下水顺着斧痕形成的裂缝缓缓流出,竟然形成了一条保护渠。“原来... 老法子也能救命...” 她瘫坐在碎木堆里,浑身湿透,分不清是汗水还是地下水。此刻,她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劫后余生的庆幸,也有对老技艺的重新认识。

休息了一会儿,刘楠摸出沈青禾送的菌袋打孔机,这玩意儿她之前瞧不上眼,觉得还是传统的手工打孔靠谱。可现在,看着手中这个小巧的机器,她第一次露出释然的微笑。“也许新东西也有新东西的好。” 她喃喃自语道。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刘楠!你在里面吗?” 是同事的声音。

“我在这儿!我没事!” 刘楠大声回应,声音因为长时间被困而有些沙哑。

很快,救援人员赶到,将刘楠从废墟中救了出来。一见到同事,刘楠就激动地说:“你们知道吗?是我爸留下的斧头和那套截流泄压法救了我!那些老技艺,真不是过时的玩意儿!”

“可是现在都提倡现代化,那些老方法效率太低了。” 一个年轻同事小声嘀咕道。

刘楠瞪了他一眼:“效率?命都没了要效率有什么用?今天要不是用了老法子,我现在还埋在下面!” 她顿了顿,又说,“而且,我觉得新老结合说不定能更好。就像这菌袋打孔机,和老手艺配合起来,说不定能有新出路。”

同事们听了,都陷入了沉思。回到林场后,刘楠立刻找到场长,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说了出来。“场长,咱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现代化,老技艺也有它的价值。咱们可以把新设备和老手艺结合起来,搞创新!”

场长皱着眉头:“你说的有道理,可这具体该怎么操作?而且,转型的计划己经定好了。”

“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 刘楠急切地说,“就拿这次塌方来说,如果大家都懂截流泄压法,说不定就能提前预防,减少损失。”

场长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行,我给你个机会,你先做个方案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刘楠一头扎进了新老技艺结合的研究中。她一边教年轻工人学习老伐木工的技巧,一边研究如何用现代化设备提高效率。期间,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人质疑,有人反对,但刘楠没有放弃。

“你们就等着看吧,咱们的林场一定会因为这些改变而越来越好!” 刘楠对质疑的人说道,眼神坚定。

在她的努力下,林场渐渐有了新的变化。用老技艺加固的建筑更加稳固,结合新设备的育苗效率大幅提高。而刘楠也明白,所谓的技艺传承,不是固守旧法,也不是盲目追新,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这天,刘楠站在林场高处,看着忙碌的工人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她知道,自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要让更多人明白老技艺的价值,也要让新科技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而那把救了她命的斧头,此刻正静静地挂在她的办公室里,时刻提醒着她:传承与创新,缺一不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