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军工:开局手搓八一枪
抗战军工:开局手搓八一枪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抗战军工:开局手搓八一枪 > 第160章 双联装车载高射机枪!

第160章 双联装车载高射机枪!

加入书架
书名:
抗战军工:开局手搓八一枪
作者:
孔二愣子
本章字数:
5960
更新时间:
2025-07-06

经过深度测试,气冷版马克沁,性能基本与后来的民36式相当,理论射速达到650发每分钟,战斗射速一分钟内起码能打完一条250发的弹链,要是李云龙,把弹链给他整成长城那么长他才高兴呢!

弹药充足,他特么敢打東京!

其有效射程一般在1000-1200米,而最大射程可达4000米!

在战场上,重机枪的核心优势首先是强大的火力压制能力,射速高,通常每分钟数百发,能形成密集的弹雨覆盖,压制敌方火力点、集群目标或冲锋的步兵,限制其行动和反击。

要说射速,mg34、mg42这类泼水枪都是典型代表。

其次是远射程与精准度,重机枪有效射程普遍在1000米以上,远超步枪和轻机枪,可在远距离对敌方进行持续打击,且重机枪的稳定枪架,如三脚架,能保证较好的射击精度。

再配备大容量供弹具,且多数有散热设计,能长时间连续射击,维持火力输出的连贯性,保证持续作战能力。

此外,对敌产生心理威慑作用!

密集且极具辨识度的枪声和强大的杀伤力,会对敌方士兵造成强烈的心理压迫,削弱其士气!

马克沁重机枪不仅终结了骑兵时代,也改变了战争模式,索姆河战役,曾创下一天横扫六万英军的血腥战绩,成了当时名副其实的战场绞肉机、寡妇制造者等。

包括在太平洋瓜岛战役,机枪战神约翰巴斯隆,凭借手中的老式马克沁机枪更是治愈了无数武士道患者。

在团长里,除了迷龙外,大胡子崔勇更是个老牌重射手,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就是他用豫省方言嘲讽迷龙,你懂吗?你懂吗?这是马克沁,这是水冷哩,跟你那是两回事。

现在面对气冷版马克沁,不光是李云龙,龙文章等人都仿佛看到了一件大杀器,争着抢着要挨个过瘾。

“诶诶诶,差不多行了,这枪厉害是不用说,但是太喝弹药了,咱们得节俭,得节俭啊。”

李云龙说完扭头看向一旁更暴躁的双联装马克沁,“苏兄弟,我再试试这个?”

他娘的,双联装,二合一,这是双倍快乐啊!

“厂长,俺也想试试。”

和尚早就眼馋得不行了,这比吃肉还香啊。

苏卫笑道:“行,就让你来。”

要说救死扶伤,还得是马克沁啊。

他答应过和尚,有朝一日给他请尊加特林菩萨拜拜,现在加特林没有,先拜拜沁菩萨也是可以的。

有条件的话还得是舰炮登陆,拜火神。

而且加特林其实也不难造,就看你造哪个型号了,要是初期手摇款的格林快炮,那还不如去搞个德什卡增强防空能力,或者搞门意大利炮玩玩呢。

当然,射速高并不一定威力就大,如M134的口径只有7.62mm,对付像悍马一类的目标都比较吃力,如果换成12.7mm的 M2HB勃朗宁,一个连射基本就残了。

而对付单兵目标,精准急促的点射更为有效。

步兵根本用不着太高射速的机枪,谁会排着队等你把1000多发子弹打完?

最后,过高的弹药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别说是我军,就是美军、德军后勤对这种枪也得骂娘。

就拿马克沁来说,它的这些优势主要用于阵地战、防御战中,成为核心火力支点,更多时候并非独立作战,而是配合其他武器形成协同火力网。

在实战中,改良后的民24式气冷重机枪可部署在阵地前沿,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和良好的机动性,对进攻的敌人进行有效阻击。当敌方步兵发起冲锋时,能迅速形成密集的火力网,给敌人造成重大杀伤。

若敌方派出装甲部队,可集中多挺机枪对其薄弱部位进行射击,干扰其行动。

在进攻作战中,伴随步兵前进,为突击部队提供火力掩护,压制敌方火力点,为部队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比如在攻克敌方据点时,用机枪压制据点内的敌人,掩护我方士兵接近并摧毁据点。

而且,由于气冷马克沁机动性相对水冷版强,还可用于伏击战,隐藏在敌人的行军路线附近,出其不意地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至于双联装马克沁,它的主要作用是防空,曾一度成为防空战场的经典传奇!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的广泛应用,给地面部队带来了巨大威胁,传统的单兵武器难以对空中目标构成有效打击,于是各国开始研发专门的防空武器。

马克沁机枪作为当时性能出色的自动武器,成为了改装的首选。

将两挺马克沁机枪并联,组成双联装马克沁机枪,大大增加了火力密度,提高了对空射击的命中率 ,由此,双联装马克沁机枪应运而生,开启了它在防空领域的传奇之旅。

其在保留了马克沁机枪经典的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和水冷式散热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设计。

通过特制的枪架将两挺马克沁机枪并列安装,使两挺机枪能够同时射击,火力瞬间提升一倍。

例如,在对空射击时,两挺机枪可以分别瞄准不同角度的目标,形成交叉火力,让敌机难以躲避。

配备专门的对空瞄准具,如环形瞄准具、象限仪瞄准具等,能够根据敌机的飞行速度、高度等因素,精确计算提前量,帮助射手更准确地击中目标。

以环形瞄准具为例,射手通过调整瞄准具上的刻度,使其与敌机的飞行参数相匹配,然后根据瞄准具上的指示进行射击,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 。

供弹方式上依旧采用弹链,在性能参数方面,我军双联装马克沁机枪首先使用7.92毫米弹药,后续苏卫还打算推出7.62mm毫米版本,以此逐渐取代7.92mm弹药序列。

其对空有效射程可达1400米左右,理论射速每分钟可达600发甚至更高,因为可两挺机枪同时射击。这样的射程和射速,足以对当时大多数低空飞行的敌机构成严重威胁 。

包括在二战中,双联装马克沁机枪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战场的防空作战。

如苏德战场,在苏德战争初期,德军的飞机对苏联的地面部队和城市进行了狂轰滥炸。苏军迅速将双联装马克沁机枪部署到各个重要目标周围,如军事基地、工厂、桥梁等,组成密集的防空火力网。

在一次战斗中,德军的一批俯冲轰炸机试图对苏联的一个重要工厂进行轰炸,苏军的双联装马克沁机枪阵地迅速开火,两挺机枪同时喷出火舌,密集的子弹在空中交织成一张死亡之网。

德军轰炸机在这强大的火力面前,纷纷被击中,有的当场坠毁,有的带着伤仓皇逃窜,成功保卫了工厂。

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也使用过双联装马克沁机枪来防御日军的飞机。

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美军在岛上的阵地周围部署了多组双联装马克沁机枪。当日军的零式战斗机来袭时,双联装马克沁机枪立即投入战斗。它们以强大的火力压制住了日军飞机,使得日军飞机难以对美军阵地进行有效攻击,为美军在岛上的作战提供了有力的防空保障。

即便是在几十年后的战争中,双联装马克沁机枪也偶尔会出现在战场上,甚至能打无人机,还有些国家和地区将其装载在皮卡车上……

甚至某些战争中,连咱的63火还依旧在活跃,世界三大游击神器都频频出现,正应了那句话,经典永流传,我国的经典可不少,哪怕是53式轻机枪,也曾被誉为不死老兵,许多武器都通过军贸走向世界大舞台。

不过,客观分析,虽然双联装马克沁在防空作战中有着显著有点,可防空防空,十防九空,没办法,我军现在的条件不允许,88高炮搞不来,再不整点低空防御性武器,万一鬼子飞机来了滋味可不好受。

苏卫针对双联装马克沁的缺点进行了一些弥补,如机动性,我们现在没有皮卡车,缴获的日军卡车用来当载体又觉得有些浪费,所以他选择了日军的侧三轮摩托车。

当然,卡车也行,或民间的畜力车、改装的简易轮式车架,如用木轮、铁轮拼装的平板车等都能作为载具。

但要考虑结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等,正好前段时间李云龙他们缴获的有陆王97摩托车,苏卫干脆魔改了一番。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