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破苍微微一笑道:“二位爱卿,学宫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成多个专业。
譬如法律科,教学子如何健全周律、监察反腐等各种知识,因为刑部、御史台需要此类人才。
又譬如算科,可以教学子计算税务、财务等知识,度支部、户部需要此类人才,等等诸如此类。
寡人不希望学子出仕后,户部官员不知道计算田亩,刑部官员不知道查案。这叫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董昭赞道:“<淮南子·兵略训>有云,人尽其才,悉用其力,大王深得要旨。”
李破苍一笑,又道:“至于天下学子所用的教材,诸位爱卿可以会后商讨,再报与寡人。”
一众大臣听目瞪口呆,话虽如此,但这可是个相当庞大的工程。
李破天也没管众人的反应,仰头想了想,他又道:“董爱卿,你的大一统理念必须符合如今现实情况,尚需打磨与深化。”
董仲舒躬身道:“臣愚钝,还请大王指点。”
李破苍解释道:“未来在开拓疆土时,将士们是锋利的刀剑,能够击破敌人的防线。
而你的大一统理念,犹如治愈创伤的良药,要能抚平他们的心灵创伤。
让他们忘却亡国之痛,心甘情愿地归顺,继而拿起刀枪,为我大周征战西方。”
众人一时语塞,不就是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的老把戏吗?怎么说得如此冠冕堂皇?
虽说这手段自古有之,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地用过,可谁不是藏着掖着,讲究个含蓄委婉?
你这红果果地说出来,大家不要面子的吗?
董仲舒与谢安对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嘴角不约而同地浮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李破苍道:“至于服饰,华夏文明有服饰之美,寡人之意,当以宋明为蓝本。”
说着,他指了指身上的长衫,道:“特别是宋朝的服饰,在汉唐的基础上有创新突破,具有多样化,美观化的特点。”
宋朝服饰以简洁与质朴著称,穿着上讲究舒适随意,皇帝的朝服就是素红长衫,不绣龙,不描凤,轻松自在。
官员服饰也只凭颜色区色,不用这个鸟,那个兽。
是以他属意宋代的朝服,而民间服饰,则宋明两代皆做推广,根据各人审美观自己选择。
他做为君主,此事可以一言而决,众人都没意见。
宋明两朝的臣子对于李破苍的选择,都是一脸笑容,颇为自豪。
李破苍道:“任许敬宗为少府卿,陈矩暂为东织令。
你二人首要任务,便是征询意见,制做旗帜,百官朝服等。”
许敬宗叉手领命,陈矩则躬身行礼。
他把许敬宗放在眼皮底下,也是有意为之。
许敬宗乃是唐朝宰相,能力十足,但人品有待商榷。
陈矩乃是明朝中后期贤宦,提督东厂,为人清首。
典礼过后会将陈矩调职,组建西厂。
李破苍接着道:“官制也需改革,实行文武分离。文有内阁,武设枢密院。”
大周的官制与大汉的官制近似,他总感觉界限模糊,准备采用宋明官制。
张居正起身劝阻道:“陛下,如今当一切求稳,官制改革是否等您正式登基后再议。”
姚崇也道:“陛下,臣也以为当延后再议。”
李破苍点点头,道:“寡人今天将职位调派妥当,使诸位都有心理准备。
一是写一个施政条陈,二是给你们十天时间,去尚书台和丞相府对应的部门考察人才。
刑部、兵部、工部与登基大典并无人员参与,可以先行改制。
其余几部,待寡人登基后,各衙门可以迅速到位,不至于耽误国事。”
众人点头称是。
李破苍琢磨片刻,原定包拯为都御史,如今人手多了,正好可以调整一下。
他道:“御史台,以李纲为左都御史,以冯去疾为右都御史,州设都察院,府设都察署。
目前首要任务,便是审理今天抓捕的赵立千等人。”
李纲与冯去疾躬身领命。
李破苍继续道:“成立枢密院,曹彬签枢密院事,韩琦同签枢密院事,徐庶领参谋司,董昭领军令司,先把架子搭起来,后续有同僚出世再行安排。”
三人起身一一受命。
宋明清三朝的官员对于曹彬主持枢密院,没有任何异议。
曹彬是北宋开国名将,以宽厚仁爱悦服朝野,在政治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宋朝收拢民心、巩固政权作出巨大的贡献,被后人誉为“宋良将第一”。
但他们对韩琦的任命感到不解,因为韩琦作为辅佐三朝、为相十年的魏国公,其职位明显低了。
通常在签枢密院事之上,还有枢密使、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和同知枢密院事等更高职位。
韩琦却心如明镜,曹彬是他前辈,陛下只是让他辅助组建枢密院。
毕竟自己是文官,不会在枢密院太久。当有军事大才出世,自己必定会调职。
今天出世十位人杰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使得李破苍能用的人手变得宽松起来。
他在心中迅速调整原来的方案,一边道:“安京升为首隶府,以满宠为安京令,整顿治安,若有需要,锦衣卫和苏定方将军配合。”
满宠乃曹魏重臣,立志刚毅,勇而有谋,以执法严格著称。
满宠两人领命。至于现任安京令,把安京治理得一团糟,实属庸才,不足挂齿,自个儿找地方待着吧。
李破苍又道:“成立度支部,财政税收俱由度支部统辖,任张苍为尚书。
另成立礼部,任马周为左侍郎,邬思道为右侍郎。”
马周,字宾王,唐朝宰相,经世名臣,精于吏道,注重行政效率。
他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乃至“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人躬身受命。
李破苍道:“成立兵部,任孙承宗为左侍郎。成立户部,任张廷玉为左侍郎。
成立刑部,任包拯为左侍郎。成立吏部,以张居正为左侍郎。成立工部,任姚崇为左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