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中心的钢琴在月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苏婷独自坐在琴凳前,手指悬在琴键上方。凌晨三点,整栋建筑陷入沉睡,只有走廊尽头的应急灯提供微弱照明。
"降E调是钥匙..."她轻声自语,回忆着郑岩的讯息。
手指落下,237.8赫兹的音符在寂静中格外清晰。琴箱内传来细微的震动,但除此之外,什么也没发生。苏婷继续弹奏《月光奏鸣曲》的降E调段落,力度逐渐加大。
当第三乐章达到高潮时,左手无名指上的戒指突然发热。琴键下方传来轻微的"咔嗒"声,一个隐藏的暗格弹开,露出一页泛黄的乐谱。
"找到了!"苏婷小心取出乐谱,对着月光查看。
看似普通的《月光奏鸣曲》乐谱,但某些音符上标着几乎不可见的红点。当她将乐谱对着月光倾斜时,那些红点连成一行字:"三体共鸣序列—仅限Ω载体使用"。
更奇怪的是,乐谱背面用隐形墨水写着一组数学公式和频率参数,标注为"声波桥稳定算法"。
苏婷立刻拍照发给徐凌,然后尝试按乐谱演奏。起初几个小节平平无奇,但当弹到标记红点的音符时,琴箱内突然闪现出微缩巴黎的景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清晰。
郑岩的身影出现在塞纳河畔,他看起来憔悴但清醒,正仰头望着天空——或者说,望着她所在的方向。当苏婷的手指划过一组特殊和弦时,郑岩突然转向钢琴的位置,嘴唇蠕动着。
没有声音,但口型清晰可辨:"婷..."
苏婷的眼泪落在琴键上。她伸手想触碰琴箱内的影像,却只能摸到冰凉的琴弦。郑岩也伸出手,两人隔着维度"相望",近在咫尺却无法触碰。
琴声渐强,微缩巴黎的景象扩展到整个琴箱。苏晴和叶蓁的身影出现在一栋建筑屋顶,她们手腕上的刺青发出蓝光,与郑岩胸前的Ω疤痕形成三角共振。三个黑影在远处徘徊,似乎被某种屏障阻挡。
"我们暂时安全..."郑岩的唇语传达着,"但屏障在减弱...需要完整序列..."
苏婷刚要回应,琴室的门突然打开。徐凌站在门口,脸色苍白,手里拿着那本从Ω-12拱顶带出的实验日志。
"我们需要谈谈。"他的声音异常紧绷,"关于郑岩的家族。"
量子声学实验室的灯光下,徐凌将日志摊在桌上。那一页记录着1944年7月的实验:
"7月15日,第14组实验。受试者:战俘编号14-7至14-12,包括一名中国工程师郑明(注:通晓声学原理,自愿参与以换取家人安全)。结果:反共鸣体首次稳定成型,但受试者全部..."
记录在此中断,但下一页贴着六张照片。五具扭曲的尸体,和一个空荡荡的实验椅。照片边缘标注:"14-12逃脱?声波印记残留检测阳性。"
"郑明..."苏婷轻触那个名字,"郑岩的祖父?"
徐凌点头,翻到日志最后部分:"看这个。"
最后一页是1983年8月的记录,只有一行字:"郑事件处理完毕。Ω-12封闭。记忆编码转移至新载体,代号'L'。"
"1983年8月..."苏婷计算着,"正是郑岩父亲失踪的时间。'L'...会不会是..."
"我不知道!"徐凌突然提高音量,又立刻压低,"抱歉...我发现了一些事。"
他拿出自己的研究笔记,翻到特定一页,与日志并排摆放。字迹完全一致,连标点符号的习惯都相同。
"我从不记得写过这些。"徐凌的手指颤抖着指向笔记中的一段,"这部分关于声波维度的描述...我以为是自己的原创,但和七十年前的记录一字不差。"
苏婷仔细观察两处笔迹。确实,连字母"t"的独特横笔都完全相同。这不是模仿,更像是...同一人书写。
"声波永生..."她轻声说,"不只是记忆传递,而是整个意识?"
徐凌摘下眼镜,疲惫地揉着眼:"我不知道自己是谁。32年的记忆如此真实,但那些梦...那些我从未去过却熟悉的地方..."
苏婷的手机突然震动。小李发来的消息:"查到了郑明资料。1944年纳粹声学实验室中国工程师,专攻乐器声学。战后记录全无,但有目击称他曾在巴黎郊区出现,带着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郑岩的父亲当时应该还没出生。除非...
"徐凌,"苏婷突然想到什么,"Ω项目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官方记录是1970年代。"他翻找资料,"但Ω-12的日志显示,至少1944年就有雏形。"
苏婷的项链突然发热,在月光下投射出一段全息图像——一个年轻女子站在实验设备前,手腕上戴着纯银音符手环。图像角落标注:"M载体,1971年,稳定性测试通过。"
"这是..."苏婷凑近看,女子的面容似曾相识。
"郑岩的母亲?"徐凌猜测,"看这个!"
他指向女子手环内侧的刻字:"237.8Hz—遗传印记"。正是郑岩Ω疤痕的共振频率。
"所以郑岩的特殊能力来自母亲..."苏婷恍然大悟,"而他的祖父是早期实验幸存者...三代人,都被卷入这个项目。"
徐凌突然站起,快步走向实验室角落的保险柜。他输入密码,取出一台老式录音机。
"我从未告诉过任何人这个。"他按下播放键,"自从有记忆起,我每年生日都会收到匿名寄来的磁带。内容都一样。"
沙沙的背景音后,一个女声响起:"如果你听到这段录音,记住,爱是最高频率。它能跨越所有维度,打破所有编码。237.8不是随机数字,是心跳的频率,是..."
录音突然中断,被刺耳的静电噪音取代。徐凌停止播放:"每年磁带都会比前一年长几秒。去年听到的是完整的'是母亲的心跳'。"
"你母亲?"苏婷轻声问。
"我不知道。"徐凌苦笑,"我没有三岁前的记忆。养父母说他们在巴黎孤儿院领养了我。"
苏婷想起郑岩的讯息:"爱是最高频率...这不可能是巧合。"
她再次看向乐谱,那些红点标记的音符连起来,在五线谱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图形——心形。
"完整的序列..."她突然明白了,"不是技术,是情感。三体共鸣需要的不只是声波匹配,还有..."
"情感纽带。"徐凌接上她的话,"所以需要郑岩、苏晴和叶蓁三人。他们之间有超越声波的连接。"
实验室的警报突然响起。监控屏幕显示康复中心的钢琴正自动演奏着《月光奏鸣曲》的降E调段落,琴箱内的微缩景象扩展到整个房间,三个黑影己经突破屏障一半。
"反共鸣体在利用乐谱!"徐凌抓起设备包,"我们必须回去!"
康复中心音乐室的门半开着,诡异的蓝光从缝隙中渗出。苏婷和徐凌悄悄靠近,听到里面传来不似人类的低语声——像是无数声音叠加在一起,既高又低,既远又近。
徐凌做了个手势,从包里取出一个小型声波发射器:"我设置237.8赫兹干扰波。理论上能暂时扰乱反共鸣体的结构。"
苏婷点头,握紧项链。当徐凌数到三时,他们同时冲进房间。
眼前的景象令人毛骨悚然——三个黑影己经实体化大半,站在自动演奏的钢琴前。它们没有五官,但苏婷能感觉到"注视"。琴箱内的微缩巴黎正在崩塌,郑岩的身影被压缩在一个角落,苏晴和叶蓁则完全不见踪影。
徐凌立即启动干扰器。高频声波让黑影痛苦地扭曲起来,但很快适应,开始向两人移动。
"没效果!"徐凌后退,"它们在进化!"
苏婷冲向钢琴,手指落在琴键上。不是《月光奏鸣曲》,而是郑岩母亲摇篮曲的旋律——那段从项链中解码的,237.8赫兹的爱的频率。
奇迹发生了。黑影停止前进,像是被无形的绳索束缚。琴箱内的郑岩突然抬头,胸前的Ω疤痕发出耀眼的金光。微缩巴黎的景象重新稳定,苏晴和叶蓁的身影出现在另外两个角落,三人再次形成三角共振。
"继续弹!"徐凌调整干扰器频率,"配合他们!"
苏婷的手指在琴键上飞舞,眼泪模糊了视线。郑岩的唇语传来:"记住降E调...记住爱..."
三个黑影突然发出刺耳的尖叫,身体像信号不良的电视画面般闪烁。钢琴自动演奏的旋律与苏婷弹奏的摇篮曲产生干涉,形成完美的降E调序列。
一道金光从琴箱射出,连接了郑岩、苏晴和叶蓁。三人的身影逐渐变得清晰,黑影则开始分解成基本声波粒子。
"他们在跨越维度!"徐凌惊呼,"但需要更多能量!"
苏婷弹得越来越快,手指几乎在琴键上燃烧。项链和戒指热得发烫,但她没有停下。郑岩的身影己经半实体化,她能看清他脸上的每一条纹路...
然后一声巨响,琴弦全部断裂。微缩景象消失,金光熄灭。房间里只剩下苏婷和徐凌,以及散落一地的乐谱碎片。
"失败了吗?"苏婷颤抖着问。
徐凌检查着设备读数:"不...看这个!"
频谱分析仪显示,237.8赫兹的频率仍在持续,虽然微弱但稳定。更惊人的是,它不再需要外部声源,而是自主共振。
"他们成功了部分跨越。"徐凌解释,"现在处于声波与物质的临界状态。比之前更接近我们的世界,但还不够完整。"
苏婷捡起一片乐谱碎片,上面恰好是那个心形标记:"还需要什么?"
"完整的三角。"徐凌沉思,"郑岩、苏晴、叶蓁...他们三个需要同时完成跨越。而现在只有郑岩部分成功..."
他忽然停下,看向窗外。东方的天空己经泛起鱼肚白,圣母院的钟声响起——十七下,又一次打破常规。
"时间不多了。"徐凌收拾设备,"'终章事件'的倒计时还在继续。我们需要找到加强维度连接的方法。"
苏婷的手机震动,是小李的紧急消息:"塞纳河底声呐扫描发现异常结构。坐标己发。潜水队一小时后到位。"
她打开附件,河床扫描图显示一个金属结构,形状像倒置的钟,顶部刻着Ω符号。位置恰好是琴箱内微缩巴黎指向的地点。
"找到了。"苏婷将坐标展示给徐凌,"Ω项目的另一个设施。可能有关键设备加强维度连接。"
徐凌的表情却变得异常凝重:"等等...这个形状..."他快速翻阅实验日志,"不是设备。是容器。"
他指向1945年的一页记录:"'最终解决方案:反共鸣体收容装置。Ω型声波屏障,理论永久有效。'"
"你是说河底那个东西..."
"不是帮我们连接维度的。"徐凌脸色苍白,"是阻止连接的。如果有人打开它..."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明白了危险。
"必须赶在潜水队之前到达!"苏婷己经冲向门口。
晨光中,塞纳河面泛着金色的波纹。河岸某处,一个古老的秘密即将被揭开。而圣母院的钟声,又一次不合时宜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