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很适合。"黄鹤站在一块巨大的小行星表面,看着眼前广阔的陨石带。密集的岩石群遮蔽了大部分扫描信号,而复杂的磁场干扰更是让这片区域成为雷达的盲区。
楚星辰通过星核感知着周围的环境。这颗小行星内部有大量天然洞穴,而且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最重要的是,这里距离几条主要贸易航线都不远,却又不会引起注意。
"开始吧。"他说。
永恒号释放出数十个工程机器人。这些都是楚星辰最近改装的新型号,能够首接接收星核能量的指引。在他的控制下,机器人们开始有条不紊地工作。
"第一步是建立基础设施。"黄鹤展开全息图纸,"能源系统、生命维持、防御网络...这些都是优先项。"
林沐雨负责安保工作:"我己经在周边布置了多层预警系统。任何可疑的接近都会被立即发现。"
工程进展得很快。楚星辰发现,随着对星核能力的深入掌握,他能同时指挥更多机器人同时工作。它们就像是他身体的延伸,每一个动作都精确而高效。
"这些机器人..."苏明月观察着它们的工作,"它们的协调性比帝国的标准型号要高得多。"
"因为它们不是在执行固定程序。"楚星辰解释,"而是在回应一种...共鸣。"
确实,这些机器人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性。当遇到意外情况时,它们能迅速调整策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这种灵活性是常规机械所不具备的。
第一个地下工程很快完工。这是一个能够容纳数千人的居住区,配备了完整的生命维持系统。紧接着,机库、医疗中心、指挥室等设施也开始陆续建成。
"我们需要更多战舰。"黄鹤说,"现在的规模还不足以应对真正的威胁。"
楚星辰点点头。他己经在研究如何将星核技术应用到战舰改装上。理论上,如果能在每艘船上都建立能量共鸣网络,整支舰队的战斗力将得到质的提升。
"问题是材料。"林沐雨说,"常规合金无法承载那么强的能量流动。"
"也许我们可以使用这个。"苏明月调出一份数据,"这是我在帝国研究所发现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它能够在分子层面上进行能量传导。"
楚星辰研究着配方。这种材料确实很特别,它的分子结构似乎能够自我调整,以适应不同强度的能量波动。
"我们可以开采这里的矿物。"他说,"只需要稍作改良..."
就在这时,一艘满载难民的运输船抵达了基地。这是赵天行网络中转来的新成员,大多数是从机械帝国逃出的平民。
"他们可以帮忙。"黄鹤说,"我看到不少技术人员。"
确实,这些难民中有许多优秀的工程师和技师。他们在帝国积累的经验,正是基地建设最需要的。
楚星辰开始重新规划工程进度。有了这些新力量,他们可以同时进行多个项目。一边继续扩建基地,一边着手战舰改装。
"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他对黄鹤说,"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
基地很快就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在地下洞穴的各个区域,不同的团队专注于各自的工作。有人在改良材料配方,有人在设计新的能量网络,还有人在测试防御系统。
林沐雨注意到,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正在慢慢融合。联邦的工程师和帝国的技师互相交流经验,共同解决技术难题。这种合作精神,正是废土舰队最宝贵的财富。
"看来我们选对了地方。"她对楚星辰说。
确实如此。这个隐蔽的小行星带,正在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家园。但楚星辰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要想在联邦和帝国的夹缝中生存,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艘巡逻艇从远处返回,带来了第一批深空探测数据。画面中显示,更多的难民正在寻找方向。而在更遥远的地方,机械帝国的舰队也在秘密集结。
"继续建设吧。"楚星辰看着忙碌的基地,"我们需要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