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号的主控室内,黄鹤站在全息投影前,手指划过一个个闪烁的光点。这些都是他在流亡期间收集到的情报 - 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支被遗弃的舰队,或是一群无处可去的难民。
"看到了吗?"他转向楚星辰和林沐雨,"边缘星系到处都是这样的人。被联邦抛弃的军人,逃离机械帝国的平民,甚至还有一些不愿屈服的自由商人。他们都在等待一个机会。"
楚星辰仔细观察着地图。确实,在那些被标记的星系中,隐藏着大量的潜在力量。但要把这些分散的个体整合起来并非易事。
"问题是如何让他们信任我们。"林沐雨说出了关键,"这些人都经历过背叛,不会轻易相信任何组织。"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不同的理念。"黄鹤的声音中带着某种坚定,"不是为了权力,不是为了利益,而是为了保护那些无法保护自己的人。"
就在这时,一艘满载难民的货船发来求救信号。机械帝国的巡逻舰正在附近搜索,他们的燃料即将耗尽。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机会。"楚星辰说。
永恒号很快就找到了那艘货船。当舱门打开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群疲惫不堪的面孔。儿童,老人,伤员...他们的眼神中既有恐惧,又带着一丝希望。
"欢迎登船。"黄鹤亲自迎接,"这里很安全。"
林沐雨注意到,这些难民中不乏专业人才。有机械师,医生,甚至还有几名退役的战斗机驾驶员。他们都带着各自的技能,却无处施展。
楚星辰走进货船的驾驶舱,发现飞船的状况比想象中还要糟糕。但通过星核能力,他能感觉到这艘船还有潜力。只要稍加改造...
"我可以让它重新飞起来。"他对着通讯器说,"而且会比以前更好。"
消息很快在难民中传开。当他们看到楚星辰徒手修复损坏的设备时,眼中的戒备开始消退。这种能力不属于联邦,也不属于机械帝国。这意味着新的可能。
黄鹤抓住这个机会,向所有人说明了他们的计划。一支不依附于任何势力的舰队,为边缘星系的居民提供庇护。没有等级制度的压迫,没有意识形态的束缚,只有相互扶持的承诺。
"我们称之为废土舰队。"他说,"因为我们都来自那些被遗弃的地方。但正是这些废墟,将成为我们重建的基础。"
出乎意料的是,许多人立刻表示愿意加入。一位老机械师说,他厌倦了逃亡的生活。一名前联邦军官则表示,他一首在寻找一个值得效忠的理念。
林沐雨开始组织人员分工。医疗队,维修组,战斗小队...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惊讶地发现,这些曾经破碎的个体,竟能如此迅速地凝聚起来。
楚星辰则带领一群技术人员开始改装货船。在星核能力的帮助下,这艘破旧的飞船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曾经的货舱被改造成生活区,引擎系统得到全面升级,甚至还加装了一套简单的防御系统。
"这只是个开始。"他对着忙碌的人群说,"我们还会有更多的船。每一艘都会变得更强。"
黄鹤则开始制定战术计划。他们需要在联邦和机械帝国的势力范围之间开辟安全航线,建立补给点,设置预警系统。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有了这些专业人才的加入,一切都变得可能。
很快,其他流亡者的队伍也收到了消息。一支来自矿业星球的运输舰队主动请求加入。他们带来了宝贵的资源和丰富的太空航行经验。紧接着是一群星际商人,他们可以提供情报网络和补给渠道。
林沐雨发现,每个加入的群体都带来了独特的优势。商人们熟悉星际贸易的规则,军人们了解战术部署,工程师们精通各类设备。这种多元化的结构,反而成了废土舰队最大的优势。
"看来我们不需要说服他们。"她对楚星辰说,"他们自己就找到了理由。"
确实如此。对这些流亡者来说,废土舰队不仅是一个庇护所,更是一个可以重建生活的地方。他们不再是孤独的个体,而是一个有着共同目标的群体。
黄鹤开始着手建立指挥体系。但这与传统军队完全不同。没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而是根据专业和贡献来分配职责。决策也不是自上而下,而是通过共同协商。
"这可能会让行动效率降低。"他承认,"但至少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楚星辰则专注于技术改造。在他的指导下,一支支工程队开始对各类飞船进行升级。星核能力让这个过程变得异常高效。每一天,都有新的战舰加入编队。
一个月后,当永恒号停靠在一处隐蔽的小行星带时,楚星辰站在观察甲板上,看着眼前的景象。数十艘大小不一的飞船排列在太空中,每一艘都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这就是废土舰队的雏形。
林沐雨走到他身边:"情报显示,联邦和机械帝国都注意到了我们的存在。"
"让他们看吧。"楚星辰说,"也许这能告诉那些还在挣扎的人,他们并非孤独。"
黄鹤的声音从通讯器中传来:"检测到一支难民船队正在接近索斯星系。他们遭到了机械帝国的追击。"
"那就让我们告诉整个银河系。"楚星辰转向舰桥,"废土舰队不只是一个名字。"
"全体人员,战斗准备。"黄鹤下达了第一个正式的作战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