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柳砚秋坐在作坊的灯下,手中握着一份名单,上面写着近几日参与加工的所有人员姓名。他的目光沉静,指尖轻轻敲打着木桌边缘,思绪却己飞到了更远的地方。
赵德厚不会罢休,张家岭的合作虽暂缓了原料危机,但并非长久之计。他太清楚那个里正的脾性——贪婪、阴险,一旦发现正面压制不了,便会从暗处下手。
“小弟。”柳承志推门进来,轻声道,“你还没睡?”
柳砚秋抬起头,点了点头:“我在想明天的事。”
“你是说……系统那边?”柳承志压低声音。
柳砚秋没有回答,而是缓缓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熟悉的界面:
【万物图鉴】系统提示:检测到当前资源供给受阻,建议开启‘资源扫描’功能,获取周边可稳定供应的原材料来源。
他心念一动,系统迅速响应,一道淡蓝色的光晕在他眼前展开,显示着附近的山林分布与潜在资源信息。
片刻后,一条红线指向西北方向的一个村落——刘家沟。
那是一个偏僻的小村,距离柳家村足足有三十多里地,平时极少有人往来。但根据系统的分析,那里不仅野果丰盛,还有一片未被开发的野生梅林,足以支撑作坊至少半年的原料需求。
更重要的是,刘家沟并无势力盘踞,村民们淳朴且贫困,只要开出合适的价格,合作的可能性极高。
想到这里,柳砚秋睁开眼,对柳承志道:“明天一早,我带几个人去一趟刘家沟。”
柳承志怔了怔:“又要去谈合作?”
“这一回,我们要把源头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柳砚秋语气坚定。
翌日清晨,天还未亮,柳砚秋便带着两个帮工出发,翻山越岭赶往刘家沟。
山路崎岖,行走艰难,首到午时才抵达目的地。村庄不大,十几户人家散落在山谷之间,炊烟袅袅,显得格外宁静。
村里人见来了外乡人,纷纷围上来打量。
一个身穿粗布短褂的中年汉子走出人群,问道:“你们是做什么的?”
柳砚秋拱手行礼:“我是柳家村的柳砚秋,来此想和大家谈一笔生意。”
那人皱眉:“什么生意?”
柳砚秋取出一小包腌制好的野莓干,递给对方:“这是用我们新工艺制作的果脯,味道尚可吗?”
汉子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这东西能卖钱?”
“不仅能卖,而且价高。”柳砚秋笑道,“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长期收购你们的野果,并提供加工方法,让你们也能做一些简单的腌制品出售。”
汉子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转身招呼几个村民过来商议。
经过一番讨论后,双方达成协议:刘家沟以市场价八折供应野果,并派遣两人前往作坊学习加工技艺;而柳砚秋则承诺每月定期派人前来收货,并预付部分订金。
事情顺利解决,柳砚秋一行人返程时己是傍晚。
回到作坊,刚进门,柳承欢便跑了过来:“哥,今天集市上的事闹得挺大。”
柳砚秋点点头:“我知道。”
柳承志忍不住问:“那你打算怎么应对那些谣言?”
柳砚秋沉吟片刻,忽然露出一抹笑意:“既然他们想靠嘴皮子抹黑我,那我就让他们亲眼看看真相。”
他当即召集作坊里的众人,宣布将在村口搭建一个临时展台,现场展示产品的制作过程,并邀请全村老少免费品尝。
“这样会不会太张扬?”一名妇人小心翼翼地问。
“恰恰相反。”柳砚秋淡淡一笑,“越是张扬,就越能堵住悠悠之口。”
接下来的两天,作坊上下齐心协力布置场地,准备食材。第三天一大清早,村口就搭起了宽敞的棚子,中央摆放着整齐的陶罐、竹匾,旁边还有几位熟练的女工正在演示如何挑选、清洗、腌制野菜和果干。
消息传开后,不少村民都好奇地赶来围观。
柳砚秋亲自站在摊位前,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我们所选用的材料均为当季新鲜山货,每一批都要经三次筛选,确保无腐坏、无杂质。腌制时也绝不使用任何有害辅料。”
说着,他将一碟刚做好的腌山楂递到一位年长的村妇手中:“您尝尝看,是否合口味?”
老人接过,咬了一口,连连点头:“嗯,酸甜适中,脆而不烂,不错!”
人群中响起一阵附和声。
这时,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走上前来,迟疑道:“听说有人吃了你们的东西拉肚子……”
柳砚秋神色不变,温和回应:“如果您方便的话,可以让孩子尝一点。如果真有问题,我负责到底。”
那妇人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接过去喂了一点给孩子。孩子吃完后毫无异常,反而笑嘻嘻地伸出手要再吃一块。
众人哄笑起来,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谣言不攻自破。
活动结束后,订单重新开始涌入,作坊的生产也逐渐恢复了正常节奏。
然而,柳砚秋并未因此放松警惕。他在心里默默记下了几个可疑的名字,这些人极有可能是赵德厚安插的眼线。
当晚,他独自一人坐在院子角落的一张石凳上,仔细思索下一步的计划。
月光洒落,微风拂面。
突然,一声细碎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柳砚秋抬头望去,只见一个人影悄然靠近。
他微微一笑,低声开口:“赵德厚让你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