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农耕机并非家庭采购的必须品,一年也就翻地一两次,收获一两次,买台机器放家里,种地赚那点钱连保养费都不够。
除非是大老板,几百上千平,那才会考虑自己买两台,需要的时候也不至于着急忙慌到处租。
苗一刀自然也不会为了两亩地首接去买一台,何必呢!
手机嗡一下,是大师兄。
【Cell不要啊】:可以啊,机器都买上了,我们试验田还纯人工呢
【我懂什么实验】:租的嘿嘿
跟刘澄平叭叭叭的讲完了对大蒜的期望,还把两种蒜的具体型号发过去。
大师兄不愧是大师兄,讲了不少有效内容。
买种子的时候商家一般都会送一本小小的种植手册,但其实里面有部分内容并不像写的那么容易。
比如说有的农作物喜欢水,册子上就写多浇水。
多少算多呢?
有的人首接浇到花盆变沼泽,有些人看泥巴表面颜色变深就收手。
刘澄平讲的就是这些。
苗一刀乖乖看完,回复了一堆的大拇指。
甜蒜辣蒜的种子分别泡上后,苗一刀开始配肥。
肥料这种东西,都说农家肥好,但其实在含量上差别并不大。
而且现在上哪整粪肥,买又买不到,自己堆肥又受不了那个味。
苗一刀还记得学校里教到这一课的时候,专门带他们去猪圈铲粑粑回来堆肥,堆肥期间,那股味跟种身上了一样,好久好久才慢慢消退。
得亏学校够大,宿舍里只有身上那点顽固味道,要是在家搞这个,那就不能住人了,地头搞更不行,迟早被人举报。
顶多整点厨余垃圾拌枯枝败叶和林子里表层的腐殖土,找个箱子装起来,隔几天去搅和搅和,弄点不那么臭的搞地里。
厨余垃圾供不上了就整点化肥,以后要是想养鸡了倒是可以试试鸡粪,那玩意也好使。
苗一刀把泡好的种子拍在干净的纱布上,罩个透明罩子,放在温度光照适宜的位置进行育苗。
随后溜溜达达就去了自己的地头。
那两亩地的边缘己经挖出了一条沟,用来标注田地的边界,旁边不是荒地就是山,跟别人家的地都有点距离,但胜在平坦且面积比较大。
要不是这片土地相对贫瘠一些,都留不到他来包。
据说很久之前饥荒,这里也是有人偷摸种的,只不过并不属于个人,后来人口少了,再加上班比种地更有钱有面,这边一片就任由它荒芜,等种地的人老去,这一片就再也没人来了。
不过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到现在,这里己经跟荒地没两样。
苗一刀大致规划了一下,在甜蒜辣蒜两片种植区中间插了根树枝。
按照常理,想靠种地生存不应该只包两亩,但谁让他心里还略有点虚呢。
实验室里确认过,不那么精心的种,农作物在生命值降低到百分百变异的程度之前成熟,就能避免因变异产生的大面积死亡。
但那会只有几棵,现在一口气种一批,还需要再试探一下是否有区别。
当然,不想太累可能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吧,苗一刀悄悄转移了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