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正常情况,卖肯定是能卖出去,回本应该也差差不多,赚多少就很难说。
好在苗一刀也不指望自己挣大钱,父母种的那一大块地都是自己家里的,只要留两亩地种粮食就饿不死。
真正能赚钱的还是特殊个体或者异常个体。
就像这棵不死鸟,虽然能量没研究明白,但副产品出乎意料的牛逼。
有这点情分在,到时候种出点什么东西,跟导师撒撒娇,耍耍赖,过来借个实验室,问点问题,导师也不至于给他撵出去。
说不好哪天他自己就能攒一个特殊植物拍卖会,每种植物的变异都不一样,那各大研究所不得抢疯了。
苗一刀给自己描画着未来蓝图,终于完成手头的任务,他长舒一口气,跑外间摸鱼去了。
蛇鳞细胞膜的人工合成己经提上日程,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是找志愿者就是进行分析与尝试合成。
苗一刀也说不上来哪个更累一点,分析合成费脑子,找志愿者废嗓子。
他们实验室可没有跟医院合作过,这第一回,不得磨破嘴皮子。
苗一刀自认不是什么口才很好的人,他宁可废点脑子,也不想来来回回的费嗓子。
一样新事物的发现往往伴随着学术成果的井喷,国内外大大小小的研究所纷纷表示有了新成就。
为了安抚群众因能量改造产生的恐惧,也为了促进交流共享,国科院将在北城召开以“能量”为核心的专场宣讲和科研成果交流会。
周文昌得知消息后,带着学生们紧赶慢赶,连隔壁师兄都拉过来打工,到底让他们赶上了。等交流会名单公布后,不少人大感震惊。一个依托于学校的小型私立研究所,竟然真的攀到了交流会的正式名额。
交流会虽然以交流为名,但实质上还是对成果的展示为主,有了正式名额便能够登台发言,展示自己实验室里的成果,周文昌要的就是这个展示机会。
事实上,没有获得正式名额的实验室也能够申请交流名额,在交流会中发表个人意见,但不管怎么说,总是没有出了成果的实验室更令人信服。
毕竟这场宣讲交流会的本质就是为了安抚人心,叫大家知道“能量”并不可怕,它的到来有利有弊,人类正在逐渐攻克当中,因此得到展示机会的实验室必然能吃到一大波流量,科研成果的价值也能顺理成章的水涨船高。
名单公布的时候,实验室内一片欢欣鼓舞。
经过一番拉扯,他们决定留两个人照顾植物,其他人全员参加。
实质上,再是全员参加也不过十几个人罢了,可能还没有别人实验室一个项目组的人多。
苗一刀美美收拾行李,这回他们导师名下,除了科考的西师姐之外,都能去北城长长见识。
因为项目是他们这边的,所以留守的人从隔壁周文昌师兄手底下出。
隔壁也一点不介意,去北城的人属于带薪出差,留守的人给双倍工资。
这好事搁谁都得笑出声。
哪怕隔壁只有周文昌的师兄能混到署名,但那又怎样呢?
圈外人看值不值钱,圈内人看有没有技术含量。刚巧,他们这次的成果两样都占,时机也恰到好处,又是同一个研究所的人,说出去别人一听,欸你是那个研究出了那什么什么的研究所的人,当场高看两分,态度都得热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