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二年二月壬午日,骊山陵地宫深处,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诡异氛围。幽蓝的磷火在陪葬坑内飘忽不定,照亮了一尊尊表情肃穆的青铜人像,他们手持兵器,仿佛在守护着千年的秘密。然而,此刻这里却不再宁静,残酷的夺书之战正在上演。
赵亥带领的工匠义军,身着破旧的麻衣,手持磨尖的青铜灯架、锈迹斑斑的凿子等简陋武器,在青铜人像间灵活地周旋。他们眼神坚定,透着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抗争。而章邯的骊山军,则身披厚重铠甲,手持锋利的戈矛,如同一头头凶猛的野兽,步步紧逼。金属碰撞声、喊杀声在封闭的地宫空间内回荡,惊起阵阵回音,显得格外阴森恐怖。
黑冰台的密探在混乱中小心翼翼地穿梭,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找到《弱民篇》孤本。终于,一名密探在一尊巨大的青铜鼎下发现了那卷珍贵的竹简。他屏住呼吸,颤抖着双手将竹简展开,昏暗的光线下,竹简上的文字若隐若现。当他看到竹简上多出来的那段始皇帝临终批注时,瞳孔猛地一缩:“扶苏若得此书,当知‘弱民’非弱百姓,乃弱贵族。”这句话如同一记惊雷,在他脑海中炸响。他不禁想起九原的“新秦民籍”,正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削弱旧贵族的特权,让普通百姓能够挺首腰杆,获得更多的权利和自由。原来,始皇帝早在多年前就己经预见了这一切,而扶苏正在践行着这份未竟的事业。
就在此时,地宫深处突然传来一阵轰鸣,紧接着,大量的水银从通道中喷涌而出,水银河开始倒灌。冰冷的水银如同一条银色的巨蟒,迅速蔓延开来,所到之处,无论是义军还是骊山军,都不得不纷纷躲避。混乱中,钟离昧带领着扶苏的亲卫及时赶到。他骑在战马上,手持长枪,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战场。
突然,钟离昧的目光被一个身影吸引。只见赵亥浑身浴血,却依旧用身体死死护住一卷水道图。他胸前刺着“楚秦”二字的刺青,在血迹的映衬下格外醒目——那正是陈胜起义军的标记。钟离昧心中一震,他忽然明白,这场暴动的意义远不止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这些工匠们并不是单纯地反秦,他们是在追求变革,渴望摆脱“隶臣妾”的身份,建立一个让工匠不再为奴的新秦。
“保护重要物品,撤退!”钟离昧大声下令。亲卫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一边与骊山军交战,一边掩护着密探和赵亥等人撤离。在混乱的战斗中,赵亥将水道图和《弱民篇》孤本交给了钟离昧,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当《弱民篇》与水道图历经千辛万苦送达九原时,扶苏正伏案撰写《楚地新令》。案头摆满了各种竹简和文书,烛火将他的脸庞映照得忽明忽暗。他手中的笔停顿了一下,接过送来的珍贵资料,仔细研读起来。良久,他的目光变得更加坚定,提笔在《楚地新令》开篇写下:“废‘隶臣妾’制,楚民皆为‘自由民’,可耕可商,可仕可学。”
这简短的话语,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和梦想,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它不仅是对楚地百姓的承诺,更是对整个天下发出的变革宣言。在这场地宫惊变中,各方势力为了不同的目的而争斗,但最终,历史的车轮将朝着更加光明的方向前进。而扶苏,正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着这场伟大的变革,让秦楚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