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外传
扶苏外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扶苏外传 > 第51章 楚秦合璧(二世二年正月乙卯)

第51章 楚秦合璧(二世二年正月乙卯)

加入书架
书名:
扶苏外传
作者:
逝风如梦
本章字数:
2358
更新时间:
2025-05-31

二世二年正月乙卯日,九江郡官署笼罩在一片肃穆而又微妙的氛围中。凛冽的寒风拍打着朱漆大门,门环上的铜兽仿佛也在寒风中瑟缩。官署内,议事厅的青铜灯将暖黄的光晕洒在地面,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凝重。扶苏身着玄色长袍,腰间系着楚式玉璜,端坐在主位,目光平和而坚定,静静等待着楚地三闾大夫的到来。

不多时,屈氏、景氏、昭氏的族长鱼贯而入,他们身着华丽的楚式长袍,衣袂间绣着精致的云纹与凤鸟图案,尽显楚地贵族风范。众人围坐在青铜案旁,案上,楚式青铜冰鉴泛着冷光,冰鉴上雕刻的“山鬼纹”神秘而瑰丽;一旁摆放的秦式竹简整齐排列,记录着大秦的律法与政令。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象征,在此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扶苏率先打破沉默,他伸手推过一卷《九原新令》楚语译本,语气诚恳而沉稳:“诸位族长,本公子许楚宗保留三闾大夫署,可自治宗族事务,但须遵秦律‘杀人者死’。秦楚虽有别,但律法的根本,是为了守护百姓安宁。”他的话语不卑不亢,既展现了对楚地文化的尊重,又坚守着秦律的底线。

屈族长伸手抚过冰鉴上的“山鬼纹”,苍老的手指微微颤抖,眼中泛起泪光。他声音哽咽:“始皇帝当年焚《楚辞》,许多珍贵典籍付之一炬,楚地文化几近断绝。公子却许我等传习,此恩堪比再造!”说着,这位历经沧桑的老者竟老泪纵横。他的情绪感染了在场众人,其他族长也纷纷点头,眼中满是感慨与动容。

就在气氛逐渐缓和之时3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蒙恬神色匆匆地闯入议事厅。他身上还带着寒气,铠甲上沾着些许尘土,显然是刚从军中赶来。蒙恬单膝跪地,呈上一份军报:“公子,骊山工匠暴动,朝廷己派人镇压,然南阳方向有异常调动。”

扶苏接过军报,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文字。当看到“镇压”二字时,他不禁皱起眉头,脑海中想起陈胜日记中提到的“章邯寻《商君书》”。他沉思片刻,转头对屈族长说道:“请贵宗派人随蒙将军查南阳,若寻得秦律孤本,可作楚地立法参考。秦楚若要长久共存,律法的融合至关重要。”

屈族长闻言,微微一怔,随即抱拳行礼:“公子所言极是。楚地愿与公子一同探寻秦律精要,共商立法之事。”他的语气坚定,展现出楚地贵族对扶苏的信任与支持。

随后,扶苏与众人详细商讨了南阳探查的具体安排,以及楚地立法的初步构想。整个议事厅中,秦人与楚人不再有明显的界限,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融洽。

夜幕降临,九江城被笼罩在一片灯火之中。城头,一面崭新的“楚熊秦龙”旗缓缓升起。旗帜上,熊首朝东,象征着楚地的古老传承;龙尾向西,代表着秦的威严与力量。微风拂过,旗帜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两个古老族群的和解与共生。这面旗帜,不仅是秦楚文化融合的象征,更是扶苏心中理想的具象化展现——他坚信,只要秦楚携手,摒弃前嫌,便能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而九江郡的这次会谈,也将成为秦楚合璧的重要里程碑,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