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元年十一月丁巳日,九原城的天空被厚重的云层遮蔽,寒风如刀,却无法吹灭墨家工坊内众人心中的炽热。经过多日的筹备,工坊中央的巨型熔炉终于迎来点燃的时刻。这座熔炉以长城基石为基,表面雕刻着古朴的纹路,仿佛承载着大秦的厚重历史。
随着腹?一声令下,墨家弟子们齐心协力,将火把投向熔炉。瞬间,熊熊烈火在炉内燃起,火光冲天,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十二金人残片被缓缓放入熔炉,这些历经岁月沧桑的碎片,在火焰的炙烤下发出阵阵低沉的嗡鸣,宛如龙吟一般,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与如今的使命。
腹?身着粗麻短衣,额头沁满汗水,却顾不上擦拭,全神贯注地操控着「连星鼓风器」。这是墨家精心研制的器械,通过精巧的齿轮与皮囊结构,能够稳定地向熔炉内鼓风,维持火焰的高温。随着鼓风器有节奏地运作,炉火愈发旺盛,青铜溶液在模具中剧烈翻涌,如同沸腾的岩浆,不断变换着形态,渐渐形成弩机的雏形。
扶苏站在熔炉旁,目光紧紧盯着翻滚的青铜溶液。跳动的火光中,溶液表面的倒影忽明忽暗,恍惚间,他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始皇帝当年铸造十二金人的宏大场景。那时的咸阳,同样是炉火熊熊,天下能工巧匠汇聚一堂,将六国的青铜重器投入熔炉,只为铸就大秦的威严与昌盛。父亲是否也曾站在这样的熔炉前,怀着熔铸六国文明为一体的宏愿?这个疑问在扶苏心中久久盘旋。
“第一炉合金己成!”腹?的声音中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他小心翼翼地取出锻好的弩机部件,高温让部件通体赤红,还散发着刺鼻的金属气息。“含楚鼎的锡、赵戈的铅、秦剑的铜,硬度比寻常青铜高三成。”他详细地向扶苏介绍着合金的成分与特性,眼中满是自豪。
扶苏接过部件,触手滚烫,却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部件上,“合六为一,共铸太平”的铭文还在发烫,每一笔都刻得刚劲有力。这一刻,他忽然想起《商君书》里的“壹教”思想。以往,人们理解的“壹”,往往是统一、同化,可如今看着手中融合了六国金属的部件,他意识到,真正的“壹”,不是消灭差异,而是让不同的文明、文化、技艺熔铸共生,相互交融,共同创造新的辉煌。
熔炉的火光照亮了整个九原城,将城墙与街道都染成一片金红。远处的阴山在夜色中若隐若现,时不时传来阵阵狼嚎。然而,这曾经令人心惊胆战的声音,如今却不再让人感到恐惧——因为那里现在是盟友的牧场,是秦人与匈奴和平共处的见证。
陈胜站在人群边缘,手中紧握着日记本,目光随着熔炉的火光跳动。他亲眼目睹了金人残片的熔铸过程,见证了不同国家的金属融合成新的器物。这一刻,他心中涌起无限感慨,随即在日记中写道:“今日见金人熔铸,方知公子之志,不在称帝,而在铸魂。”他终于明白,扶苏所追求的,不是个人的权力与地位,而是要熔铸一个全新的文明,让天下百姓能够摆脱战乱,共享太平。
在这火光冲天的夜晚,墨家工坊内的众人仍在忙碌着。他们知道,这第一炉合金只是开始,前方还有更多的挑战与未知等待着他们。但他们坚信,只要怀着共同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打造出足以改变局势的利器,为九原的安宁、为大秦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而那熊熊燃烧的熔炉,不仅熔炼着金属,更熔炼着所有人的希望与梦想,照亮了九原城的夜空,也照亮了通往和平与融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