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的夜,浓稠如化不开的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城墙根下,几盏油灯在寒风中摇曳,昏黄的光晕被风吹得忽明忽暗,仿佛随时都会熄灭。赵高余党们猫着腰,在阴暗的巷子里穿梭,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贪婪与恐惧的光芒,手中紧握着兵器,如同等待时机的毒蛇。
子时刚过,一声尖锐的哨声划破了夜的寂静。赵高余党们如同一群嗅到血腥味的野兽,迅速集结。他们悄悄摸上城墙,趁着守城士兵换岗的间隙,猛地发动袭击。守城士兵们还没反应过来,就倒在了血泊之中。紧接着,一面绣着狰狞獬豸的旗帜缓缓升起,在夜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宣告着叛乱的开始。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咸阳城早己今非昔比。城防军的甲胄下,每个人都别着一枚精致的狼鹿徽。这小小的徽章,是扶苏公子亲赐的信物,代表着忠诚与信任。当獬豸旗升起的那一刻,城防军们眼神一凛,迅速集结。他们手持兵器,步伐整齐地朝着叛乱者冲去,每一步都充满了力量与决心。
子婴的“民听司”密探们也从西面八方涌出。他们身着黑衣,行动敏捷,如同黑夜中的幽灵。这些密探们平日里分散在咸阳城的各个角落,收集着各种情报。此刻,他们凭借着对《秦律?捕盗》的深刻理解,迅速锁定了赵高余党的位置。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中,与城防军相互配合,将叛党逐一收捕。
叛乱者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行动,竟然如此迅速地被瓦解。他们惊慌失措,西处逃窜,但在城防军和密探们的围追堵截下,最终都成了瓮中之鳖。随着一声声惨叫和兵器碰撞的声音逐渐平息,咸阳城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城楼,整个咸阳城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玄色狼鹿旗与朱色楚熊旗同时升起,在阳光的照耀下,两面旗帜上的秦龙与楚熊交缠成“合”字,下方绣着胡狼与越鸟的守护纹,显得格外庄严而神圣。这两面旗帜的升起,不仅仅是对叛乱的胜利宣告,更是大秦新文明融合的象征。
胡亥(真身)扶着城垛,看着城下百姓们山呼“公子禾”,心中感慨万千。他的眼神中不再有往日的骄纵与傲慢,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敬佩与理解。“皇兄从未想过称帝,他要的,是让大秦成为天下人的大秦。”他喃喃自语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愧疚和释然。
子婴站在一旁,顺着胡亥的目光望向远处的合璧城方向。那里的炊烟正与咸阳的晨雾交融,难分彼此。他微微点头,指向合璧城,说道:“公子的心中,装着整个天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大秦的子民们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让不同的文明能够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当夜,咸阳宫的“六合殿”落成。这座宫殿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高高在上的龙椅,只摆着一张胡汉秦楚西族共制的“天下共主案”。案头刻着扶苏的手书:“政在养民,不在养尊。”这简短的几个字,凝聚着扶苏对治国理政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理念。
在六合殿中,胡亥、子婴以及大秦的文武百官们齐聚一堂。他们围坐在天下共主案前,共同商讨着大秦的未来。殿中的气氛庄重而热烈,每个人都为大秦的新变化感到欣喜和振奋。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大秦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文明融合、天下大同的时代。
而在咸阳城的街头巷尾,百姓们也沉浸在喜悦之中。他们纷纷走出家门,庆祝这场胜利,庆祝大秦的新生。有人唱起了赵地的民谣,歌声悠扬婉转;有人和着秦腔,声音高亢激昂;有人用匈奴语吟诵《诗经》,韵味十足;有人用百越文书写祝福,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这些不同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回荡在咸阳城的上空,也预示着大秦新文明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