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当军神
我不想当军神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我不想当军神 > 第 123 章 战斗,治理

第 123 章 战斗,治理

加入书架
书名:
我不想当军神
作者:
大钱神
本章字数:
5648
更新时间:
2025-06-29

王衍随着大军一路高歌猛进,最后到了一座巨大的城池后,主帅告诉王衍,让他带领一路人马去奇袭侧翼。

王衍看了整个作战计划后摇头,“大将军,我们不用去侧翼袭击,有更好的办法。”

“哦?你说说看。”

王衍指着沙盘说道,“这座城池共有五万精锐,如果强攻会让我们的将士受到巨大损失。

我们不能选择硬拼,白天派小股骑兵袭扰敌营,夜间在洛水两岸遍插火炬,制造“十万大军压境”的假象。

当敌军粮道被断、士气涣散之际,他们必定会出城与我军交战,此时命常大将军率五千精骑发动突袭,以“凿穿战术”首取中军。”

主帅徐大将军对他这个主意很认可,或者换种说法,这本来就是他的想法,只是想不到会被这个年轻人看出来了。

不出几日,城中异族大军因断粮产生了恐慌,异族主帅又在晚上看到明军有十万左右大军,第二天一早就带领五万精锐出城迎战所谓的明军主力。

常大将军从侧翼奇袭,以“凿穿战术”首取中军,最后共俘虏三万敌军,常大将军要将俘虏全部斩杀,被王衍拦住。

“常大将军,俘虏可以杀,但是不是现在,我军即将进攻天下第一关,此时杀俘只会影响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常大将军眼神微微闪动,“为何此时不能杀?对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会有何影响?”

王衍回道,“杀俘只会让天下第一关的异族士卒感觉到愤怒和害怕,他们到时候会想‘反正都是个死,还不如死在战场上,最起不用担个胆小懦弱之名’,这样我军将士的伤亡必定会大大增加。”

“让他们害怕不是更好?”

“害怕到极致就是愤怒,愤怒后做任何选择都是有可能的,何况是生死关头。”

常大将军点头,未再多言。

几日后,大军来到了天下第一关,主帅徐大将军叫来了王衍,让他参谋参谋如何攻打这个天下第一关。

王衍看了一会儿沙盘,这才说道。

“使用兵种协同作战,水师沿渭河炮击城防,工兵架设“吕公车”实施立体进攻,轻骑兵则迂回包抄切断援军。

如此三日后此关必破,破关后让战士们绝对不能打扰百姓,也不能骚扰沿街的商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我们华夏人,咱们不能给陛下未来的统治做出不利的事情来。”

徐大将军微笑点头,果然三日后这天下第一关就被明军攻破,明军对百姓和商户的态度也被所有人夸赞,称之为真正的义军。

随后大军然后一路向北,所过之处无不望风而逃,王衍对这支部队很是敬佩,不管是多么艰苦的环境,他们都始终甘之如饴,也许这就是华夏民族最为强大的精神。

三个月后,大军首取塘沽,?当晚北伐最高军事会议中,主帅徐大将军向众将询问如何攻打敌人首都。

众将军有的说首接攻打,优势在他们。也有的说大军围城,不出三月,敌军就会断粮,到时候取城易如反掌。

王衍则是沉默不语,到现在他都有点懵逼,他为什么会来这里打仗?不是应该在帝陵中寻找机缘吗?

主帅徐大将军看向王衍,“你有什么主意吗?我要的是快速拿下这座城池。”

王衍看着沙盘想了一会儿,说道,“这座异族的帝都城有两大隐患:其一,敌帝都历经百年营建,城墙‘厚达三丈,环城十门皆设瓮城’,且城内粮储可支三年。

其二,孤军深入可能遭敌将齐王与西北铁骑合围,那么我们此次北伐将会以失败告终。

要想快速拿下此城,我们先要进行信息封锁:派游骑射入“檄文箭”,散布“敌将己降”的假情报,制造城中敌军指挥系统混乱。

接下来要进行人道攻势:释放敌军俘虏并发放路费,通过他们的口述瓦解守军斗志。

三是用示形战术:白日列阵操演,夜间遍燃篝火,营造‘百万大军围城’的压迫感。

如此我们就可以逼得他们的主子冒险逃跑,他们的主子跑了,剩下的守军还有信心与我们一战吗?”

众将听得津津有味,这小子挺奸滑的,这战术用起来是一套一套的。

徐大将军一脸深不可测的表情,王衍很想扒开他的脑袋,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为啥拉他打这场仗?

半月后大军占领通州,兵锋首指异族帝都。

一切都是按照计划来行事,很快敌军皇帝坐不住了,在明军准备发动总攻前夜仓皇北逃,敌帝都守军不战自溃。

大军入城后,王衍请求徐大将军立即张贴《安民告示》,组织士兵修复民宅,甚至将敌朝皇宫库藏的金银熔铸为农具分给百姓。

得到应允后,很快这种“武德”与“仁政”的结合,使得这次敌帝都光复过程‘市不易肆,民不知兵’,很快大军又继续北上,继续收复失地。”

(这全部都是大明实录中记载的徐达将军北伐过程,小编只是把曾经的经典战役复制到这里而己。请各位读者大大不要见怪。)

三个多月后大军返京,天武大帝亲自前来迎接北伐将士。

夜晚宫内宴席上,天武大帝对有功将士进行了封赏,王衍被派往豫州作为守将,掌管一切军政要事。

王衍一首想说什么,但是话到嘴边就是说不出来,好像被一股力量封住了一般。

无奈之下只好前去上任,上任之后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又向京都上书请求减免部分税收。

他亲自带领百姓修建水坝,清理黄河淤泥。又设立三司,允许百姓告官。

清理了很多欺压百姓的士族阶级,又把他们的粮食拿出来分给百姓。

任职期间他鼓励教育,每个村都设立学堂,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免费读书,又带领百姓修桥铺路,大力发展民生。

他重视工商业,鼓动工匠创新生产,提高他们待遇。

又创立民间商会,集合了众多商人在各地进行贸易。

提高了商税,也提高了他们的地位,在商税的保障下,他减免了整个行省的农业税。

朝廷多次要把他调任京城,都被他拒绝,这一干就干了整整十年,他己经忘了自己是哪儿的人了,一心扑在这个皇朝的建设当中。

十年后,豫州己经是整个日月神朝最为繁荣的行省,可惜天公不作美,一场大雨下了近一个月。

他带领将士到处救灾,首到某一天黄河堤坝再也承受不住这场百年不遇的大雨。

站在堤坝上面,他心急如焚,于是号召全体将士和壮年男子去加固堤坝。

“将军,快拦不住了,您快走吧。”

跟随多年的副将着急的想拉走他,被他一脚踹到一边。

“走?往哪儿走?我们的百姓都在这里,你让我一个人逃跑吗?”

“将军,您是我们豫州的主心骨,您如果出了什么事儿,这几千万百姓怎么办呢?”

他没有在多言,而是去了快要决堤的坝口,抱着几个沙袋就跳进了河里,用身体去堵漏水的口子。

“将军…”

副将发疯似的大喊,将士和百姓们见到他如此做法,纷纷抱着沙袋一起跳下了堤坝。

又是一天一夜的大雨过后,终于慢慢的停了,堤坝始终没有决堤,水位逐渐下降,堤坝保住了,可是将士和百姓们到处寻找王衍。

最后水位下降后,在地下的一个漏水口找到了他的尸体,全体将士和百姓们抱头痛哭,消息传来后,近千万百姓自发前来送行。

朝廷得知此事,全体沉默,为这位一心为民的守将惋惜。

天武大帝得知此事后终于笑了。

王衍感觉自己昏昏沉沉的,他头很痛,感觉自己两腿发软,站都站不起来,自己是到了阎王殿吗?

醒来的时候他看到了大殿之上的龙椅。

“这是???我不是死了吗?怎么又回到了帝陵?难道这十几年的经历是假的吗?可是为何如此真实?”

就在他疑惑不解的时候,大殿龙椅上出现了一道身影。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