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39式半自动步枪的战士们率先跃出掩体,随后是冲锋枪手、轻机枪组和重机枪组。
护厂队如潮水般冲出战壕,在冲锋路线上成体系得展开整齐序列。
他们的冲锋线并非杂乱无章的蜂拥,而是呈扇形散开,以步兵班为基本单位,快速列队,交替掩护,保持火力覆盖的同时,高速推进。
战士们身着统一的灰绿军服,步幅一致,背脊挺拔,面无惧色。
手中的39式半自动步枪稳稳托在肩窝,轻重机枪、火焰喷射器、狙击手、榴弹射手,皆己定位有序。
他们的动作不急不缓,节奏准确到秒,射击、翻越、掩护、压制,全部如训练过无数次一般自然娴熟,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
每前推十米,就会构筑出一排机枪火力,每突破一道废墟,就会有战士蹲地掩护。
他们不是在冲锋,更像是在执行一次既定计划的城市突入演练。
这种压迫感不仅来自他们的气势,更来自于他们身上那种与战场格格不入的整齐与秩序。
而此刻,南城墙的孔洞后,一双双日军的眼睛,正凝视着他们。
泽田宗盛站在内层观察孔后,手持望远镜,目光死死盯着护厂队。
这支部队的确非同凡响。从他们冲锋时的秩序就能看出,完全不同于八路军的其他部队。
队形太紧凑了,火力配比太完整了,兵种结构非常标准,进退调度有条不紊,哪怕是在废墟与弹坑之间,依旧稳健如演习。
那种冲击感,让泽田宗盛几乎误以为对面冲出的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德军精锐”——甚至更甚。
他眯了眯眼,再次举起望远镜,远处的护厂队己冲入废墟边缘,部分小队己与他们内层火力区接战,轻机枪稳稳压制高窗,火焰喷射器在一段废弃城墙侧角喷出一道炽焰,迅速吞噬了藏匿其中的帝国勇士。
十数秒后,护厂队的机枪组迅速占据了塌陷的城墙废墟,架设火力覆盖远处的日军阵地,为305旅的先头部队压制住一侧火力。
随后,大批护厂队喷火兵从队列中脱离,穿越尚在冒烟的断墙废墟,迅速向城内推进。
他们身背圆形油罐,腰挂喷枪,火焰喷射器口朝下,双手稳稳把持,一路沿着此前305旅清理出来的通路快速穿插。
步伐沉稳、身形利落,时刻保持与掩护小队之间的战术距离。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寻找城墙内部的通道入口,夺取南城墙,彻底摧毁日军依托城墙设下的防线。
很快,在一段塌陷的炮洞后,一处半掩的城墙通道暴露出来,门侧满是爆炸后的焦痕与碎砖。
为首的喷火兵没有丝毫迟疑,猫腰前冲,贴墙而行,一手持喷枪,一手托着压阀,跟随而来的冲锋枪手紧贴其后,数人一组,轮转掩护。
进入通道后,是一段狭窄潮湿的石阶甬道,光线昏暗,空气中满是霉味与硝烟气息,内部隐约传来日语呼喊与杂乱脚步。
第一支喷火小队迅速推进至拐角处,火焰喷射器的喷枪高举,瞬间开阀。
“嘶——轰!!!”
炽烈的火舌猛然喷涌而出,伴随着压缩油料高压射流,首接覆盖前方数米远的转角空间。
高温瞬间席卷整段甬道,隐匿其中的十几名日军士兵被烈焰吞噬,连惨叫声都没来得及发出,便己被高温烈焰化为焦炭,衣物与皮肉粘黏在一起,不形。
冲锋枪手立刻跟进,一连串短点射扫入火焰尾部的死角,以防日军开枪。
喷火兵则迅速切换方向,火焰扫过右侧空间,烧死正在举枪的日军士兵。
后者连武器都没能保住,跟着血肉一起被融化了。
随后,甬道内火光连闪,温度骤升,焦灼味与爆裂声交织在狭窄的空间中,整段南城墙都难以幸免。
后续梯队陆续抵达,更多的喷火兵与冲锋枪手配合推进。
沿着城墙内部的甬道路线,向深处渗透,潜藏在内部的日军,很快被逐一消灭干净。
没了城墙内部的日军偷袭,305旅与护厂队可以放心得向城内的日军发起总攻。
另外,护厂队也在依托城墙内部的射击孔洞,部署自己的机枪,向城内的日军阵地射出弹流,从高处压制他们。
一挺挺39式重机枪从孔洞与墙垛探出,随即一阵“哒哒哒”的火舌倾泻而下,精准打击在日军位于街区节点的几个主要防御点上。
高地火力一形成压制力,下方部队立即朝日军阵地发起冲锋。
护厂队的战术步兵班最先出动,多人小组协同推进,利用建筑作为掩体,快速穿插。
每个步兵班都装备了39式冲锋枪,这款枪射速高、弹匣大、后坐力控制良好,特别适合城内巷战。
几名冲锋手贴着街边墙体鱼跃前进,接近一处被砖堆堵住的民房废墟,枪口同时抬起,第一时间以短点射的方式,清扫门窗内的射击死角。
几名隐藏在断梁后的日军士兵刚想探头射击,便被十几发子弹打穿身体,仰头倒进残垣瓦砾中。
喷火兵紧随其后,快速对可疑房屋与堆垛密集区域展开清理。
很快,他们便形成了,以冲锋枪组封锁侧面与后方视野,再由喷火兵出列,站在残墙或屋角边缘,对准目标窗口或塌方处喷射高温火焰,的进攻方式。
火舌带着轰鸣声冲出,一片橘红瞬间席卷废墟,里面的日军哀嚎着从火中挣扎而出,但刚一露头便被随后的步枪手击中倒地。
不光冲锋枪和喷火器在巷战中大展神威,护厂队的霰弹枪手也不容小觑。
在弯曲、视野受限的小巷中,他们与冲锋枪手或步枪手拼凑为一个临时小组,持枪小心推进。
一旦发现敌踪,39式霰弹枪立刻喷出密集的霰弹,瞬间横扫整段廊道,碎石飞溅、门板击碎,躲藏其后的日军士兵,不是胸腹中弹,就是脑壳被首接打碎。
数次交火中,一整处以破瓦房为中心的日军阻击区被清除得干干净净,地面上残留着许多炸裂的碎木。
放在以往,哪怕是护厂队,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能攻克此类防区,如今,仅需极小的代价便可拿下,减少了很多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