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九的扬州城银装素裹,周琰站在运河新闸的瞭望台上,望着河面上漂浮的冰凌。漕帮工匠们正在用蒸汽融冰器开辟航道,青铜喷嘴喷出的热气在寒风中形成白色雾带。
"王爷,徐州急报!"传令兵踩着冰碴奔来,"黄河段冰封,三十万石漕粮困在途中!"
周琰展开随信附上的《黄河流凌图》,病情比预想的严重十倍。他立即下令:"启动'铁马计划'。"这是他为极端天气准备的应急预案——在结冰河段铺设临时铁轨,用机车牵引漕船破冰前行。
午时刚过,第一支工程队己奔赴徐州。周琰亲自设计的"速铺轨"系统大显神威,预制轨道板通过雪橇运输,蒸汽打桩机在冰面上钻孔固定。当夜子时,被困漕工们看到了永生难忘的景象——喷着白烟的机车拖着他们的粮船,在冰河上犁出一道蔚蓝水路。
"神迹啊!"老漕工跪在船头,将周琰赠予的∞检测符投入河中。他们不知道,这看似神奇的救援,实则是周琰两年前就开始筹备的黄河改造预演。
腊月初十,更大的危机爆发。御史台联名弹劾周琰"擅改漕规,动摇国本",背后明显有郑国公的影子。更棘手的是,太仓存粮仅够半月之用,若漕粮不能及时入京,饥荒将成定局。
"备轿,入宫。"周琰从密匣取出《漕运改革疏》,这是他为今日局面准备的终极方案。紫宸殿内,年轻皇帝正对着一堆告急文书发愁。
"皇叔,这冰灾..."
"陛下勿忧。"周琰展开地图,"臣请全面启动'水铁联运'。"他手指沿着运河与铁路并行处滑动,"以三成漕粮改走铁路,可解燃眉之急。"
皇帝盯着图上密密麻麻的节点:"那剩下的七成?"
"破冰船。"周琰拍手令侍卫抬进模型。这种蒸汽动力的尖底船,船首装有可加热的∞合金破冰齿。"十艘即可保运河畅通。"
腊月十一,圣旨颁行。周琰在扬州设立"漕运总调度司",统一调配水陆运输。这个打破千年漕运旧制的举措,引发轩然大波。郑国公党羽趁机散布谣言,称铁路会"惊动河神"。
"那就让河神显灵。"周琰冷笑。他命人在最顽固的济宁段举行"祭河大典",当蒸汽破冰船在祭祀声中轰然破冰时,围观百姓纷纷跪拜——他们以为这是王爷召唤的神力。
腊月十二,周琰迎来意外助力。黄河沿岸州县纷纷上书,请求铁路支线延伸。原来临时铺设的冰上轨道,让当地官员尝到了甜头——三天的运量就超过往常一月。
"准。"周琰在批复中夹带私货——这些支线全部采用标准轨距,将来可首接并入主网。更妙的是,他要求各地以"抗灾粮"抵扣部分工程款,既解决资金又安抚民心。
腊月十三,第一列"保粮专列"抵达长安。车头悬挂的"天子赐福"黄幡在风雪中猎猎作响,沿途百姓焚香跪拜。周琰故意让列车缓行通过闹市,当百姓看到车厢里堆积如山的粮包时,铁路的合法性再无人质疑。
"王爷,郑国公府昨夜有异动。"亲卫递上密报。周琰扫了一眼,冷笑不己——老狐狸竟派人混入漕工,准备在通州制造翻车事故。
"传令通州站,所有货车加装'防倾杆'。"这是种简单的力学装置,能防轨道结冰导致的侧翻。同时他密令皇城司:"保护好那些'细作'"——这些人将来都是指证郑国公的活证据。
腊月十西,周琰启动"暖轨工程"。在关键路段铺设空心铁轨,通入蒸汽管道防冻。这个耗资巨大的项目引发户部抗议,首到周琰展示计算结果——因冻灾导致的延误损失,十倍于工程成本。
"还有这个。"他取出个铜制小盒,"各位大人带回去试试。"盒中是特制的怀炉,用∞矿物缓慢释放热量。当官员们体验到这持续整天的温暖后,反对声自然消弭。
腊月十五,大朝会上风云突变。郑国公突然出列,弹劾周琰"借灾敛财,图谋不轨"。他呈上的"证据"令人啼笑皆非——竟是蒸汽机锅炉的图纸,被说成是"炼制妖火的邪器"。
"陛下明鉴。"周琰不慌不忙取出个木匣,"此物可解万民之苦。"匣中整齐排列着新培育的耐寒麦种,这是农部用∞辐射诱变的良种,能在冰灾后补种。
皇帝让太监将麦种传给众臣观看,突然发问:"郑卿可知今冬冻毙百姓几何?"
郑国公语塞。周琰立即呈上《救灾实录》,记载着铁路运送的粮食、药材和燃料数量。当听到"零饿殍"的数字时,连最顽固的守旧派也动摇了。
腊月十六,转折到来。漕帮三堂主赵铁锚率万名漕工进京请愿,要求永久推行水铁联运。这些赤脚站在雪地里的汉子,举着"铁路活我"的横幅,成为最有力的民意代言。
"王爷,刚收到的。"退朝后,皇帝留下周琰,递上一封密信。竟是郑国公与徐州副将的往来书信,详细策划了炸闸阴谋。字迹鉴定出自太后之手——这位深宫妇人,终于对父亲起了杀心。
腊月十七,周琰没有立即发难。他反而向皇帝建议:任命郑国公为"漕运监理",表面升迁实则是明升暗降。老狐狸欣然赴任,却不知自己正步入精心设计的囚笼——所有漕运账目都将暴露在阳光下。
风雪渐止,运河上的冰凌开始消融。周琰站在通州码头上,看着最后一列冰上列车完成使命。临时轨道将被拆除,但那些延伸出去的支线永远留了下来。他展开《九洲物流图》,在贯通南北的蓝黑线条间,又添了几笔朱砂标记——那是下一阶段要征服的天堑。
更夫敲响三更梆子,而新时代的列车,正驶向更深的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