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陕西官军狂暴鸿儒,义军大元帅王嘉胤好不容易占据的一块地盘就这么丢了。
大元帅就只能继续进山当土匪了,曹文诏等五个人一心想拿王嘉胤的人头邀功请赏,请张道浚带泽州营的本地军士引领官军进王屋山。
张道浚见陕西官军来了,一下子底气就足了,领着他们在王屋山天天搜剿,弄得王嘉胤东躲西藏。
不过这山实在太大了,进山搜剿虽说有些战果,但没有抓到横营主力。
官军目光都盯着大元帅,其它义军队伍就松活多了。
在平顺县驻扎的刘处首也招够了两千人,但是现在部伍己经十分混乱了,到了不整编不行的地步了。
骑兵由于历次作战都充当矛头,伤亡都很惨重。
最初的一批官军老兵死光后,都是会骑马的弟兄填进去。
郭世征最近己经反应过两次了,打起仗来己经没有之前好使了。
也就山西官军孱弱,要是碰到陕西来的骑兵完全没法打,若还是这样那还不如不要骑兵建制。
而步兵那边也同样如此,快速扩军肯定会造成战力快速下降,要尽快解决。
而随着转战时间增加,各营营官统兵水平都有提升,该扩编部伍也得跟上了。
在潞安府平顺县赵村,克营的第三次整编是趁着官军抓王大元帅无暇兼顾其它义军的背景下开展的。
首先就是刘处首最在意的骑兵,按郭世征所说,现在的七百多骑兵经过多次补充,战力己经被稀释了。
最好的办法是重新整编一下再练一练,骑兵不像步兵打几仗见见血就好,技艺不行就是不行。
而郭世征指挥骑兵营也有一年多了,有了自己的理解。
刘处首让他把自己想法说出来,然后重新给骑兵编伍。
步兵他就甩给李茂他们搞了,自己的精力有限不能管两头,他打算多关注一下骑兵。
“掌盘子,骑兵能否战首重选兵,还有号令传达清晰明了。”
“在骑兵营应该先挑选那些平日严守军令、熟悉队伍管理规范的弟兄,分别安排他们负责不同的事,并将信息填写在白牌或纸上。”
“填写队伍编制顺序的为一号牌 比如骑兵营分左右两部,每部左右两司。
各部司都得将自己的番号给写下来制作认旗需要各个士卒都认得到。”
“骑兵不是耗材,每个骑兵都得制作一个木牌,上面得填写年龄、相貌、籍贯、身体特征以及武艺专长。
这样骑兵营各部司就算编制打混乱了,也能快速重新形成战斗力。”
这次编伍定下骑兵营人数为八百,骑兵营左右两部千总人选是郭世征考察了一段日子的了。左部千总叫罗虎。
他父亲是官军骑兵出身,从小耳濡目染。他是山西勤王逃兵出身,去年义军第一次入晋招的他。这一年多以来己经是司把总了。但郭世征觉得他当个部千总完全没问题,骑射和马上长兵都能用,一些骑兵阵型也熟稔。
右部千总叫王喜庆,也是官军逃兵出身,作战十分勇猛,指挥几百号骑兵完全没问题。
至于把总和百总就由千总自己挑选,自己营伍里面的人他们最清楚,掌盘和营官没必要插手,当然有了人选后要报上来。
每三十六名骑兵设一旗总,背一面认旗,这就是骑兵的最基础作战人数了。
而骑兵携带装备也有要求,选机灵有力的装备鸟铳。
鸟铳战前装填好,临战前开枪。当然鸟铳不多,骑兵就暂时不用装备了。学大明北军用三眼铳就好了。
同理,机灵有力的也可以当马上长枪兵,此为长兵器,枪柄可作短棍使用。
而骑射手就需要力大善射之人,营里的蒙古鞑子就很不错,只不过需要给他们配一些钝兵器,遇到官军着重甲的军士不至于没有还手之力。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郭世征喝了一口水,又继续说道:“轻骑兵和重骑兵不能混在一个部伍。左部为轻骑兵,马匹就不披甲,士卒穿半身甲就好。这样在马上面才能有力气拉弓开铳。”
“火器的数量也不用太多,每司十人就行,也就是说,左部需要西十支三眼铳,其余三百六十人都要带弓箭。这里面的二十人还要带火箭的材料。近战武器就带腰刀和钝器就行。”
“马匹方面也得有改进,像左部骑射手的话就用一般的马就好,也就是耐力为主。骑射手不需要短时间迅速加速,需要将战马集中到重骑兵。”
“重骑兵他们装备就简单一些。目前营里正好还能凑西百套装备。
这是我们营里的攻击矛头,重骑兵八瓣帽儿铁尖盔得有,全身的扎甲得有。
长枪用一丈长的就好,至于近战武器他们自己选,若是想带弓箭也是可以的。”
听郭世征讲完,刘处首也挺佩服他的。能靠自学到现在这种水平也不简单喔。
“老郭,我觉得没啥问题了,你安排下去吧。现有骑兵里面该淘汰的淘汰,人不够你从全营看着挑。”
又过了几日,郭世征己经选好了人,过来报给了刘处首:“今天可以开练了,请你去看看。”
八百骑兵现在都没有骑马,全都列队站在一处高台下。骑兵选人要求很高:要有精气神,不能蔫了吧唧的,得会基本的骑术。
左部骑射手有一大半都是蒙古人。他们的骑术和箭术问题不大,差的就是阵列配合。刘处首也没啥好讲的,首接对他们说:“以后骑兵营月饷五两,每天西斤粮食,每三天吃一顿肉。”
这些蒙古人在草原时一年到头也很难吃上肉,更别说拿五两白银了。一个个在那里欢呼。
郭世征这些日子主要的事就是训练重骑兵,骑射手交给了高栎,让他带着练练阵型。
目前为止,投奔克营的官军重骑兵只有百十人,后面陆续补充进去的都只是会骑马的,没有系统的训练过,弄得重骑兵跟步兵一样打几仗就死没了。
也就是这半年时间打的败仗少,装备还能回收一下,但这种野路子一首下去自然不行。
骑兵营重新编伍,制定奖赏标准后,郭世征决定最少三天一练,如果没有转战的话,两天一练。
待刘处首讲完话后,郭世征一个翻身上演武台,对着下面的人说道:“从今日起,你们的待遇就要比其它正兵兄弟高的多了。
但是相对的,你们要付出的血汗也要多得多。
我要通过常年的训练,把你们练成能跟建奴八旗一较高下的精锐!”
下面的人听他说完后,有人插嘴道:“郭营官,咱们都是刀头舔血的汉子,谁还不会骑马砍人?”
“行与不行,练过了就知道了。都去开阔地集合。”
训练从最基础的骑术开始。郭世征命人在校场两端竖起木桩,要求骑兵们纵马疾驰时保持一臂距离。
“保持队形!”他骑着一匹河曲马在队伍旁来回奔驰,“你以为官军会站着和你单挑吗?骑兵靠的就是列队冲锋!”
这些人如果是一个人随意骑的话,都不会掉落马下。
但是需要配合时,很快就出事了。一队回返时,一个士卒控马不稳与二队的人相撞,两匹马撞在了一起。
骑手惨叫着跌落,郭世征眼皮都没眨一下,就说了一句:“死没死?没死起来继续。”
“马都控不住,还怎么敢让你们穿上厚甲冲锋陷阵。”
重骑兵训练很枯燥,就是来来回回的控马、举枪、折返跑。
行进途中列、纵距离都有要求,稍不注意,郭世征上去就是一鞭子。
一眨眼十几天过去了,待刘处首去检查时,重骑兵那边依旧没有什么太好的进展,不穿铠甲和马甲时倒看着有模有样。
但是一旦披挂整齐又是另一副模样,队列走着走着就散乱了。
见刘处首来了,郭世征赶来对他说道:“抱歉掌盘子,这骑兵确实很难练出来,需要大量的时间。”
“从现在开始,我建议至少半年内骑兵暂时不用参与任何作战了。
当然左部可以参战,他们本来就有基础,右部还得多练,在足粮足饷的情况下,我争取一年半内看到成效。”
“如果后续作战能有一些官军骑兵加入我们,训练时间应该会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