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囊相授
倾囊相授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倾囊相授 > 第199章,朱元璋:去看看李明会整什么活儿

第199章,朱元璋:去看看李明会整什么活儿

加入书架
书名:
倾囊相授
作者:
诸羊黄昏
本章字数:
6204
更新时间:
2025-07-03

李明将两本书轻轻放在沾满铁屑的工作台上,指尖划过粗麻布封面上的墨迹,目光扫过使节们写满疑惑的脸庞。

锤子的咔嗒声在身后有节奏地响着,与工坊内突然凝滞的空气形成诡异的对比。

撒马尔罕使者搓着手指,小眼睛在《三国演义》的书名上转了两圈,终于忍不住嗤笑出声:

“李大人,您莫不是把我们当孩童哄?这普普通通的小说也能叫‘强国秘籍’?”

“普普通通的小说?”

李明突然放声大笑,震得旁边的铁架都嗡嗡作响:

“诸位可知,我大明皇帝起于草莽,帐下谋士如宋老先生这般饱读经史者,如徐达蓝玉李文忠有万夫不当之勇者,多如牛毛,为何?当年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压境,鄱阳湖决战时,我陛下当初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为何?”

他猛地翻开《三国演义》,指尖点在“官渡之战”的篇章上,墨香混着机油味飘向使节:

“就说这袁绍七十万大军,为何败于曹操七万之众?因他不懂‘天时、地利、人和’!我大明如今强军百万,靠的不是蛮力,而是华夏数千年来的文化传承!”

说到这里,李明眼睛炯炯有神,宛如一个被神明附体了的传销……呸,金牌讲师!

“你们以为这只是普通的小说,可是在我眼中,这却是华夏民族的精神传承之所在!没有这些先贤的教育,我大明不可能诞生如宋老先生这本宝读经史的学子,更不可能诞生,如徐达蓝玉李文忠一般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猛将!”

他本来还想拿朱元璋举个例子的,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

虽然没有九族,但自己的脑袋也还是比较珍贵的。

琉球国的使节拾起一本三国演义,慢慢的翻阅了几下:

“可……可这些东西跟历史好像不太沾边啊……这诸葛亮都能求来三天三夜的大风,这不是神仙了吗?拿这种子虚乌有的事情来写……”

李明眼神炯炯,脸上挂起了一抹不屑的笑容:

“呵呵,看来你们还是根本不懂老百姓啊!”

琉球使节一脸懵逼:

“不懂老百姓?什么意思?”

李明轻轻的摇了摇头:

“如果你们真的把那些活生生的历史搬到老百姓的面前去,老百姓肯定不喜欢听!那些冗长的历史描述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过于深奥太过于难懂了,可是这些轻松活泼的故事,就像是把历史在他们面前重新又演示了一番,他们能够更轻松更愉快更主动地接受这些故事,当然也就能够更好地从这些故事之中学到更多的精神!”

琉球使臣下意识凑上前,目光落在书页上密密麻麻的汉字上。

他昨夜宿醉未醒,此刻却被李明眼中的狂热慑住。

那眼神像极了大明工匠锻造精铁时的火焰,灼热得让人无法直视。

“可……这只是故事罢了。”他喃喃道,手指却不由自主地拂过“桃园结义”的插画。

“故事?”李明突然摇了摇头,“当初中山狼张士诚困守平江,我大明军队用的‘襄阳炮’,其原理便脱胎于书中‘霹雳车’!这不是简单的故事,是刻在骨子里的智慧!”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宋濂,见此时的宋老头也已经被他说的一愣一愣的,便更来了精神:

“诸位且看这《水浒传》——”

他哗啦翻开另一本书,书页在空气中划出清脆的响声:

“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靠的是什么?是‘替天行道’的道义!是兄弟齐心的血性!我大明百姓为何能万众一心?因我们从小就读这书,知道‘四海之内皆兄弟’!番邦诸位,你们可知为何你们的部落总在互相厮杀?因你们不懂‘忠义’二字!”

撒马尔罕使者的脸色变了变。他想起自己部落里为了水源常年争斗的族人们,喉头滚动了一下。

李明见状,猛地将两本书推到他面前:

“这两本书,讲的是谋略,是道义,是让一个国家从散沙聚成铁板的秘诀!你们拿回去,找最好的译者,一字一句地读!读出其中的‘仁’,便能让百姓归附;读出其中的‘智’,便能让军队强盛;读出其中的‘勇’,便能让蛮夷不敢犯境!”

宋濂人都麻了!

什么?我大明老百姓从小开始就读这些东西?

艹,老夫咋就没读过啊?

而且这书页上的墨水都还没有干,分明是你这几天刚刚印出来的吧?

心中虽然还在吐槽,但宋濂也有点好奇,他也拿起了两本书。

老宋头对于文学这方面的东西其实非常在行,他只是简单的翻了一下这两本书,就会发现这两本书和真正的历史相差的实在是太多了。

三国倒是还好一点,毕竟魏蜀吴的故事大差不差,总不可能偏离主线,可问题是这水浒的故事……

宋江当年确实造反过,可是也没听说他手下有什么李逵武松之流啊?

可是看到李明那一副精神百倍的样子,宋濂又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不对劲……

李明可是被陛下称赞的大才,如果这小子真的没有什么才华的话,就算他是陛下的私生子,陛下也不会把那些政策都安排在他的名下!

所以,李明必然是真正的大才!

更重要的是,宋濂虽然有点不太清楚李明的目的,但是他现在很能够确定李明就是在撒谎!

因为这小子眼神总是贼溜溜的!

也就是说,李明就是想用这些书籍把这些使节给糊弄过去吗?

不对不对……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到时候陛下怪罪下来,就算是李明再怎么得到陛下的宠爱,也必然会吃挂落!

而且,宋濂也不相信,那么一个奇谋频出的大才,肯定不会因为这么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推广这两本小说!

既然如此……

宋濂微微眯了眯眼睛,深深的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的话,老夫要不也给他当一把托?

方孝孺在一旁冷哼一声。

作为能够在日后被朱允炆引以为臂膀的人,方孝孺肯定是真有才学的,最起码,别的不说,阅读能力和记忆力这方面肯定要比这些番邦小国的使节要强得多!

仅仅是轻轻的翻阅了几下,他就发现这两本小说基本上就是江湖故事的大杂烩,根本没有半点正史的影子!

这不是糟蹋东西么?

可就子啊方孝孺刚想说些什么的时候,他却直接被宋濂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这种时候,不能捣乱!

老宋头转向使节,语气郑重:

“诸位莫要轻视这两本书。想当年,日本遣唐使带回《论语》,方有大化改新;高丽使者求得《资治通鉴》,方知治国之道。如今李大人赠予你们的,是我大明千年文脉的缩影,是比黄金更贵重的国礼!”

单单是一个李明,肯定是无法让这些番邦小国的使节信服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李明实在是太过年轻了,而且他们在来到大明之前,对于李明这个人根本就没有一丝一毫的了解!

可宋濂就不一样了!

作为从元朝的时候就开始当官的宋濂,虽然不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谋臣,但也绝对算得上是核心圈里面的几个人物之一了!

既然他都说了……

撒马尔罕使者突然抓起《三国演义》,粗糙的手指在“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上着,喃喃道:

“那说不定,这办法也能用在我们那边的部落身上……”

琉球使臣则翻开《水浒传》,看到“三打祝家庄”时,突然拍案而起:

“他们用内应破城!这法子有点巧妙,要是再有叛军,我们也可以用这个办法打他们村子……”

看着这些番邦小国的使臣真的就这么读起书来,蓝凌英悄悄拽了拽徐妙锦的袖子,低声道:

“这……这有用吗?他们真能从话本里看出强国之道?”

徐妙锦望着李明从容的背影,心中疑窦丛生,她也摇了摇头:

“我觉得他们绝对看不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你没发现今天的李公子有点不太对劲吗?”

不太对劲?

蓝凌英看了一眼李明,迟疑了片刻之后,轻轻的点了点头:

“你还真别说啊姐姐,我从刚才就开始觉得李明好像和我们刚认识的时候不太一样,现在听你这么一说,我也反应过来了,今天的她实在是太过激动了!”

徐妙锦连连点头:

“事出反常必有原因!我觉得李公子肯定有什么新的计划!”

蓝凌英眼前一亮:

“那姐姐你知道是什么计划吗?“

徐妙锦苦笑一声:

“我?我要是能知道就好了,听他这么一说完,我对于他有什么计划完全不了解,现在我只想下去跟那些使节一起看一看那两本小说!”

蓝凌英顿时嘟起了嘴巴:

“谁说不是呢!我也想看啊!”

“你俩说的不错,咱也想看看啊……”

猛然之间,一声有些苍老的长叹在二人的背后响起。

蓝凌英一时间都没有反应过来,还是徐妙锦反应快,她一下子就听出了这个声音的主人到底是谁!

“陛……”

没错,来人就是朱元璋。

只不过没等徐妙锦话说完,朱元璋就笑眯眯的捂住了徐妙锦的嘴巴:

“嘘,小点声,咱今天也是白龙鱼服来的,你俩不要声张,咱要看看这到底是咋回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