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裹挟着银杏叶掠过走廊,在玻璃窗上投下细碎的影子。林语溪趴在课桌上,手里拿着一根笔有以下无一下的敲打着桌面,眼睛盯着物理练习册上密密麻麻的公式,耳边还回响着各科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诫。办公室里,化学张老师推了推眼镜:“以你的文科成绩,报文科的话是非常有优势的,稳稳当当会在前面。” 语文李老师则握着红笔,在她的作文本上圈圈点点:“这篇《老井旁的夏天》情感真挚,你对文字的敏感度,在理科班怕是要被埋没了。。”
可林语溪的笔尖却无意识地在草稿纸上画着几何图形。她讨厌政治课本里晦涩的理论,厌恶历史课上无休止的时间线背诵,更让她头疼的是那些历史人物,她即便是靠死记硬背也搞不清楚哪个大人物在哪个年代干了什么大事件,领着大家或者为后辈做出了哪方便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她在图书室看到的一本关于风云人物杂志彻底点燃了心中的火种 —— 那是一篇关于张瑞敏的文章,像磁石般吸引着她。1984 年张瑞敏接手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当时工厂产品质量差,用户投诉不断,库存积压,员工士气低迷。张瑞敏接到顾客反映冰箱质量差的来信后,率领班子成员在全体员工面前砸了 76 台不合格冰箱,以此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向员工传递 “要么是最好的,要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的质量理念。砸冰箱事件后,张瑞敏推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亲自抓生产环节,引入德国技术提升工艺。几年后,海尔冰箱拿下中国家电行业首个国家质量金奖,彻底扭转了企业颓势,也为海尔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使质量意识深入海尔员工心中,成为海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将来搞管理,必须报理科,只有理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养成跳跃和活跃的思维模式,理科才是未来,文科出路太窄了。” 她咬着嘴唇在心里默念,指甲在练习册边缘留下深深的掐痕。
与林语溪的纠结不同,苏逸辰的选择早己注定。作为体育特长生,他每天清晨五点就要到操场训练,肌肉的酸痛与汗水浸透的运动服,构成了他生活的底色。文化课对他来说本就吃力,而理科至少还有公式可以死记硬背。此刻他正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汗水顺着下颌滴落在塑胶跑道上,脑海里却全是林语溪的身影。“要是能和她分到一个班……” 这个念头像野草般疯狂生长,他甚至偷偷研究过年级的分班规则,计算着两人同班级的概率,他在纸上不停的写着,画着,在外人看来他只是在纸上胡乱的比划着,其实,他的每一个数字都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往年分班只要报了理科的同学,都是按照综合成绩排名S形分班的,他早都去了老师的办公室,偷偷查了最后一次排名考试的分数,男生女生分开,用排雷组合的方式计算着,一个方案,又一个方案,他就想算出来,他们两个能不能分到一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