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是最好的说书人。
它能将最惊心动魄的真实,打磨成语焉不详的传说。也能将最平凡无奇的日常,渲染出荡气回肠的色彩。
在长安城,这个从来都不缺少故事的帝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开始流传起一个,关于“格物院”和那位“陆先生”的,新的传说。
这个传说,不像那些关于神仙鬼怪的故事那么虚无缥缈,也不像那些关于英雄将相的故事那么金戈铁马。
它,很奇特。
它,更像是一段段,散落在市井之间、寻常百姓口中的……“奇闻异事”。
比如,城东的老百姓会说,几年前,渭河差点决堤,眼看就要淹没大片的良田。就在所有人都束手无策,只能跪地祈求河神息怒的时候。司天台的一位“高人”,带着几车奇形怪状的“木牛流马”,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在河道最危险的地段,筑起了一道,比石头还坚固的堤坝。
那堤坝,用的不是泥土,而是一种,将沙子、石子和一种白色粉末混合在一起,再浇上水,就能自己凝固的“神仙土”。
从此,渭河水患,不复存在。
而城西的工匠们,则会津津乐道,说皇家新开的“少府监”里,有一种,不用人力、只靠水力就能自己打铁的“神力锻锤”。那锻锤,力大无穷,一天打出来的精铁,比得上过去一百个工匠打上一个月。
大唐的兵器,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精良,越来越锋利。连北方的突厥人,都私下里说,如今唐军的陌刀,连他们最好的战马,都能一刀两断。
还有那些,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们,他们会带回来,来自更遥远地方的故事。
他们说,如今,在西域,出现了一种,极其精准的“堪舆图”。那图上,不仅画着山川河流,甚至连每一片绿洲、每一个水源地的位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
靠着这张图,许多商队,都成功地,穿越了那片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大沙漠。
他们还说,这张神奇的“堪-舆图”,就出自,长安城里,那位神秘的“陆先生”之手。
……
一个又一个的传说,像一颗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长安城里,荡开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陆先生”,这个名字,渐渐地,被蒙上了一层,近乎神话的色彩。
他,不住在天上,也不住在洞府。他就住在,那座谁也进不去的“格物院”里。
他,不出仕,不结党,甚至很少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
但他的存在,却又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他的智慧,化作了坚固的堤坝,守护着万顷良田。
他的发明,化作了锋利的兵刃,保卫着帝国的边疆。
他的知识,化作了精准的地图,连接着东西方的文明。
人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到底想做什么。
人们只知道,因为有了他,大唐,变得越来越好。
他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安稳。
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一个新的称谓,开始在民间,悄然流传。
人们,不再称他为“陆少傅”,也不再称他为“陆先生”。
他们,开始尊称他为——
“守护者”。
一个,沉默的、看不见的、却又无处不在的……大唐守护者。
……
而这个传说中的“守护者”,此刻,正在做什么呢?
格物院,那间充满了各种稀奇古怪仪器和图纸的静室里。
陆承宇,正站在一具,由无数个精密的齿轮、杠杆和水晶片构成的、极其复杂的“星轨推演仪”前。
他的脸上,己经有了,属于中年人的、深刻的轮廓。眼角,也爬上了几丝,因常年思虑而留下的细纹。
但他的那双眼睛,却比二十年前,他初来这个时代时,更加的明亮,也更加的……深邃。
那是一种,看透了世事变迁,洞悉了时空法则之后,所特有的,平静与通透。
他手中的这台“星轨推演仪”,是他这二十年来,最伟大的杰作。
它,融合了司天台传承千年的“浑天仪”之精髓,与他脑中,来自未来的“天文物理学”之理论。
它,不再是像浑天仪那样,只能被动地,去模拟天上星辰的运行。
它,可以,主动地,去“计算”!
只要输入足够精确的参数——比如,某颗星辰的质量、速度、初始位置——它,就能通过内部那套复杂到令人发指的齿轮系统,模拟并推演出,这颗星辰,在未来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内的……运行轨迹!
这,己经不是“占星术”。
这,是真正的,属于这个时代的——“天体物理学”!
而今天,陆承宇,要用这台仪器,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最大胆的——推演。
他,要推演的,不是某一颗星辰。
而是……他自己。
或者说,是他手腕上,这枚“守护者臂环”的,最终轨迹。
自从,那封来自“时空尽头”的尺素,将关于宇宙最本源的知识,都注入臂环之后。陆承宇,就一首在,试图,彻底地,解析它。
他发现,臂环,并非一个,可以无限使用的“永动机”。
它的能量来源,虽然是与整个“时代之核”绑定,看似无穷无尽。但,它每一次,进行“守护”——比如,预测灾难,推演技术——其实,都是在,极其微小地,“透支”着这个时代的“未来”。
就像一个国家,不能无限制地,发行货币一样。
每一次的“守护”,都像是一次“量化宽松”,虽然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但,也会在时间长河的下游,积累起,微不可察的“通货膨胀”。
当这种“透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时代之核”,也就是苏星若的守护之力,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衰退。
最终,会导致,整个时空的……再次失衡。
而苏星若留给他的那些知识,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他,学会,如何,去“偿还”这份“透支”。
陆承宇,用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才终于,找到了这个“偿还”的方法。
那就是——
将臂环,送回,它该去的地方。
未来。
他,必须,在“时代之核”的力量,彻底衰退之前,利用臂环中,那仅存的一次、由苏星若为他开启的“单向时空航道”,将臂环,连同他这二十年来,所积累的所有关于这个时代的“数据”,一起,传送回2077年。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时代,彻底地,与未来“脱钩”。
让历史,回归它,最原始、最纯粹的,自然演化轨道。
这,才是,对她,对这个时代,最终极的——守护。
而这个,传送的“窗口期”,极其的短暂,也极其的苛刻。
它,需要,在下一次,“九星连珠”的天象,出现之时。
利用行星之间,引力场相互叠加,所产生的、最强大的“时空翘曲点”,才能,精准地,打开那条,回家的路。
所以,陆承宇,建造了这台“星轨推演仪”。
他要,计算出,下一次“九星连珠”,出现的——精确时间。
他伸出手,缓缓地,拨动了仪器上,代表着“地球”和“太阳”的初始齿轮。
瞬间,整个仪器,都活了过来。
数以万计的、大小不一的齿轮,开始以一种,极其复杂、却又充满了韵律感的节奏,缓缓地,转动了起来。
它们,就像是,宇宙本身。
精密,而又,冷酷。
陆承-宇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些,代表着九大行星的“指针”。
他看着它们,在各自的轨道上,周而复始地,运行。
一天,一月,一年……
十年,百年,千年……
时间,在这台仪器上,被压缩成了,可以被观测的刻度。
终于,不知过了多久。
或许是一瞬,或许是一世。
所有的指针,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
仪器,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如同天籁般的——“叮”。
九星连珠。
推演,成功了。
陆承宇缓缓地,抬起头,看向仪器上,所显示的那个,最终的时间刻度。
他的瞳孔,猛地,收缩了。
脸上,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因为,那个时间,距离现在,还有——
三百八十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