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军徽下的炽烈与坚守
八十年代:军徽下的炽烈与坚守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八十年代:军徽下的炽烈与坚守 > 第6章 破土的光

第6章 破土的光

加入书架
书名:
八十年代:军徽下的炽烈与坚守
作者:
爱吃蒜蓉茄子
本章字数:
6256
更新时间:
2025-07-08

晚风裹挟着槐花香和渐弱的蝉鸣撞进军属大院时,苏明薇和林小满正猫着腰从后门溜进来。

晾衣绳上,两件蓝布校服褂子在晚风中徒劳地晃荡,像两只被抽了筋骨的蝴蝶——那是她们出门前用晾衣夹精心撑起的“跳皮筋”假象。

“下回得往褂子里塞团旧报纸,”林小满抹了把额头的汗,马尾辫上的红绸带歪斜到耳后,“这空壳子,风一吹就露馅。”

苏明薇话未出口,转角处骤然响起“咔嗒”一声——是苏建国腰间配枪枪套撞击门环的脆响。

她的脊背瞬间绷紧如弓弦,抬眼便撞见父亲伫立在院门口的身影。军帽帽檐下,那双眼睛像淬了冰的刺刀,精准地刺向她怀中鼓囊囊的帆布包——那里面,讲座笔记的棱角正倔强地顶起布料。

“苏明薇。”苏建国的声音冷硬如钢板相击,“跟我进屋。”

林小满的手指在她掌心掐出几道月牙白痕,声音细若蚊蚋:“我…我先家去。”话音未落,人己像只受惊的花斑雀,抱着花布书包一溜烟跑了,只留下书包带在身后慌张地颠簸。

屋内的老式座钟沉重地敲了十二下,余音在凝滞的空气里震颤。

苏明薇僵立在方桌前,看着父亲从抽屉深处抽出一个牛皮纸信封——封口处,赫然是赵副主任的私人印鉴。“赵副主任下午来送文件,”苏建国的手指捏得指节泛白,“说他闺女今早亲眼看见,有两个丫头片子坐着2路公交,奔军医大学去了!”

他猛地将信封拍在桌上,震得搪瓷缸嗡嗡作响:“你当这大院是你家菜园子?想进就进,想出就出?”

辩解的话语在苏明薇喉头滚动——“我是去听急救讲座”——却在对上父亲眼底那片刺目的红时,生生哽住。他鬓角新生的白发,在斜射进来的光线里,像极了母亲临终前为她编进辫子的那缕银线头绳。“爸,我……”她声音艰涩。

“想考军医大学?”苏建国突然截断她,从信封里抖落出一张被揉得发皱的讲座海报,海报上王教授的头像肃穆,“王教授的课我听过!当年在援朝前线,他用一条止血带,硬是从阎王殿门口拽回了半个连的兵!”

他抓起桌上的大搪瓷缸,仰头猛灌一口,茶水顺着下巴滴落在洗得发白的军装前襟上,洇开深色的痕迹。“可你才十七岁!人生的路长着呢,现在就铁了心要往这条道上奔?”

苏明薇的呼吸骤然停滞。

父亲军装第二颗纽扣没系,露出里面同样洗得发白、针脚歪斜的旧秋衣——那是母亲留下的最后一件手作。她眼前蓦然闪过刘明朗军帽下亮如星子的眼睛,还有那句低沉有力的话:“‘明’是光,照路的光。”

“我想当那样的光。”她的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像陈教授,像林医生,像王教员像……刘排长那样。”

“当啷!”

苏建国手中的搪瓷缸失手落在桌面上,发出刺耳的声响。他死死盯着女儿眼中那簇灼灼燃烧的光,仿佛要穿透时光,看清这决心的源头。良久,他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这星期,别跟我说话。”说完猛地转身,军装下摆带起一阵熟悉的“冰山”牌牙膏的冷冽气息,扫过她的脚边。

接下来的三天,苏建国沉默得如同一块被岁月侵蚀的老砖。

早饭时,他将油条利落地掰成两段,无言地推到她面前,却在她伸筷夹菜时,刻意将盘子挪远半分;傍晚,他在院子里一遍遍擦拭他那把老旧的配枪,可只要屋里传出她背诵“心脏按压频率100次/分”的声音,他便立刻收枪回屋,关门声带着沉闷的赌气;就连田婶子送来明薇最爱的腌黄瓜,他也只是面无表情地往餐桌边一放,不发一言。

“傻丫头,你爸这是闷着劲儿疼你呢!”田婶子叹了口气,用指头轻轻戳了戳苏明薇的额头,“昨儿个傍晚,我可瞧见他猫在你那屋窗户根底下,竖着耳朵听你背书呢!手里还攥着你妈留下的那本《育儿手册》,攥得死紧……”

苏明薇抱着冰冷的玻璃腌菜罐,指尖传来阵阵凉意,心头却翻涌起关于赵晓雯的记忆。那天大院门口,赵晓雯高扬着扎得一丝不苟的马尾辫,正对几个女兵家属高谈阔论:“有些人啊,真以为跑两趟军医大学就能飞上枝头当凤凰了?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照照镜子看看配不配!”

“铁定是她告的密!”林小满不知何时蹲在了她脚边,揪着地上的草叶愤愤道,“我哥说了,赵晓雯上周在家闹翻了天,非要她爸托关系让她去军医大学旁听,结果被她爸狠狠训斥‘胡闹’!”她突然“噌”地站起来,眼睛亮得像两盏小铜铃,“嘿!明儿下午大院篮球赛,咱报名!赵晓雯可是女篮队长,咱上场好好杀杀她的威风!”

苏明薇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的讲座笔记,王教授那句“战场上要抓住敌人的弱点”言犹在耳。她想起赵晓雯投篮时总是不自觉地向右偏斜,再掂量掂量自己这一个月帮营区炊事班搬了二十箱蜂窝煤练出来的臂力,一丝笃定浮上心头。“行!”她伸手扯了扯林小满活泼的辫梢,“我把钱给你,你帮我去供销社买双新球鞋回来,我这双鞋底都磨平了,跑起来打滑。”

林小满接过钱正要跑开,忽然又想起什么,回头压低声音,带着点幸灾乐祸:“哦对了!刚听我妈说,赵晓雯她爸到底给她找着‘门路’了——不是军医大,是让她去考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啧啧,搞文艺去了,怪不得看不上咱这‘救死扶伤’的土路子!”说完,一溜烟跑远了。

七月的蝉鸣在篮球场上空聒噪地织成一张密网。

苏明薇在场上奔跑,如同一道青色的疾风。她看准时机,闪电般截下赵晓雯试图传给队友的球,旋即转身,一个干净利落的三步上篮!篮球擦着篮筐边缘滴溜溜转了两圈,在众人屏息凝神中,“咚”地一声,应声入网!

“明薇!明薇!”场边炸开林小满几乎破音的尖叫。

赵晓雯的脸瞬间涨成了熟透的西红柿,发带被剧烈的动作甩脱也顾不上去捡,只瞪着苏明薇,声音带着被戳破的气急败坏:“你!你耍诈!”

苏明薇抬手抹去额角滚落的汗珠,脑海中闪过刘明朗在火场中义无反顾冲入浓烟的矫健身影。“战场上可没人跟你讲什么君子规矩,”她喘着气,目光清亮地回视,“要怪,就怪你自己没把弱点藏好。”

这场酣畅淋漓的篮球赛,像一把钥匙,瞬间拧开了苏明薇心中最后一丝迷茫。志愿的方向从未如此清晰。

她翻出母亲留下的旧木箱,箱底静静躺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里,穿着洗得发白却整洁的白大褂的母亲,温柔地抱着襁褓中的她,身后是“第一军医大学”庄严古朴的校门。照片背面,母亲娟秀的字迹被时光晕染开,却依然清晰:“愿我的小薇,成为照进生命裂缝的那束光。”

高考放榜那日,大院里枝繁叶茂的梧桐树,在骄阳下绿得晃眼。

苏明薇攥着那张写着“632分”的成绩单,一路飞奔回家。院子里,苏建国和通讯员小张正弓着腰修理煤炉,听到急促的脚步声小张猛地首起身,动作之大,连头上的军帽都滑到了后颈。

苏建国他接过那张轻飘飘又重若千钧的纸片,手指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镜片瞬间蒙上了一层白雾:“好…好…你妈要是能看见……”

傍晚时分,田婶子端着一个垫着新鲜荷叶的大瓷盆,笑盈盈地敲开了苏家的门。盆里码着雪白软糯的凉糕,上面撒满了亮晶晶的桂花糖。“明薇丫头真有出息!给咱大院争光了!婶子没别的,就这点心意,沾沾你的喜气!”

苏建国破天荒地开了那瓶珍藏多年的竹叶青。金黄的酒液倾入玻璃杯,在灯下轻轻晃动,荡漾着揉碎了的星光。

夜色如墨,温柔地漫过窗棂。

苏明薇独自坐在书桌前,台灯的光晕柔和地笼罩着抽屉里那张空白的“高考志愿表”。清冷的月光透过薄纱窗帘,恰好落在“报考院校”那一栏上。她伸出指尖,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轻柔,抚过那方空白。纸张的纹理着指腹,那触感,仿佛穿越时空,触到了母亲照片背面温柔的掌纹,又恍惚间,感受到刘明朗腕上那道月牙形旧疤的微凸与温度。

明天,那空白处将被郑重地填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一阵晚风悄然潜入,掀起桌角那本《野外急救手册》的书页。纸页哗啦啦地翻动,最终停驻在“战地包扎”那一章。

窗外,大院里昏黄的路灯一盏接一盏地亮起,将她伏案的侧影清晰地投射在志愿表上。那影子,像一道正在积蓄力量、破土而出的光,坚定地指向未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