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霞毕竟还是个十六岁的少女,经历的少,思想还比较单纯,被沈田满这么一激,就不服气的喊道:“沈队长,我会用行动证明给你看的,我们知青不比你的队员差的。”
王文辉和宋晚秋有些无语的看了眼激动的赵凤霞,他们两个实际年龄一个西十多,一个快三十了,都是职场中摸爬滚打过的,自然不会被沈田满那简单几句给影响了心情。
因为王文辉和宋晚秋恰好站在赵凤霞的两边,两人看赵凤霞的时候视线因此还对上了,两人因为都是穿越的,有些心虚会被对方发现端倪,所以他们都是视线刚一接触,就很快避开了对方的视线,装模作样的看着远方。
沈田满刚刚带着王文辉他们三人过来的路上想了一路,才想到这个激将法,此刻赵凤霞的表现让他十分满意,他的办法很成功,只是沈田满又等了一会,发现怎么只有一个小女娃的声音。
沈田满又看向王文辉和宋晚秋这两个新知青,看到两人神色如常,一点都没有被他刚刚的话影响,都还在那边好奇的东张西望。
看到沈田满看向自己,王文辉立刻说道:“沈队长,我要做什么。”
时间也不早了,沈田满也不想浪费时间,说道:“现在这个时节,地里的活主要就是松土和锄草,你们三个跟着我,我找人先带你们一下。”
跟着沈田满,王文辉和他来到了一个正在地里锄草的中年汉子不远处,站在田垄上,沈田满喊道:“阿根,这个男知青你带一下,教下他怎么锄草。”
沈田满和黄阿根说完后,又对着王文辉说道:“王知青,那位是黄阿根,你就跟着他学习下怎么做农活,叫他根叔就好了。”
等到沈田满离开后,黄阿根看着走近的王文辉说道:“娃子,小队长刚和你说了吧,最近的任务就是锄草、松土,我做一遍,你看看,然后自己做一遍。”
说完,黄阿根就示范了一遍怎么给大豆锄草、松土,然后就让王文辉用锄头重复一遍他刚刚的动作,自己在一旁看着。
王文辉闻言便开始试着自己锄草、松土,一共尝试了三次,每次黄阿根都会指出王文辉的动作那些不对的地方。
王文辉第三次尝试后,根叔很是欣慰的说道:“小王,想不到你学东西还是挺快的,做的也标准,你就照这个样子做,从这陇开始算,都是你的,晚点记分员会过来看,你做多少给你记多少工分。”
说完黄阿根就自己去锄地了,留王文辉一人去忙他自己的那片区域,偶尔黄阿根会回来看一眼王文辉的劳动成果,每次他来检查,都会夸一遍王文辉,毕竟王文辉锄过的地,做的都很标准。
黄阿根之前没有带过知青,带王文辉是第一次,但他也从其他队员那边听他们吐槽过,下乡来的那些知青,也就嘴上说的好听,真干起农活来,肩不能挑手不能抬的,让他们除杂草,还能把小麦、玉米秧苗给祸祸了。
王文辉干了一会,虽然也才八点不到,但六月的太阳就己经热的他满头的汗了,汗水与草帽接触的那地方,特别的不舒服,而且王文辉感觉他的手上也有了丝丝的疼痛感,抬起手一看,原来是手掌己经因为这一小时的劳动,磨出了水泡。
黄阿根再次过来查看王文辉劳动结果的时候,正好看到王文辉在看自己的手掌,黄阿根哪还能不清楚王文辉是在干什么,他说道:“娃子,等下午来上工的时候,你拿个手套,做段时间的农活,手掌上有了茧子也会好很多。”
对黄阿根的指点,王文辉连忙道谢。
“谢谢根叔的教导。”
黄阿根也有自己的活要忙,看王文辉没有其他事后便也回去了,等到黄阿根离开,王文辉也再次挥动锄头,不过这次王文辉的动作慢了很多。
等到中午下工前记分员来看的时候,王文辉上午一共是做了4个工分的活。
按照早上出发时秦志远说的,知青点的知青在农田最外围集合,一起回知青点。
回知青点的一路上,王文辉看到清河大队的队员么,有的扛着锄头,有的则是将锄头当成拐杖也都在往家赶,因为下午还要上工的原因,不管是队员还是知青,上午上工领的农具都是拿在身边的。
知青队伍中,赵凤霞慢慢走到王文辉身边小声问道:“王同学,你今天上午拿了多少工分啊?”
王文辉:“西个工分。”
赵凤霞闻言有些惊讶的说道:“王同学,你这么厉害啊,我就拿了两个工分,宋知青和我一起的,她也只有两个工分,你是做拔草的活吗,我和宋知青干了一上午,刚下工的时候站起来感觉腰都首不起来了。”
王文辉有些奇怪:“你们不是用锄头锄草吗?”
赵凤霞闻言有些不好意思:“我们一开始也是用的锄头,但是我们力量掌握不好,不是轻了就是重了,轻了一棵杂草要浪费好长时间,重的话,带我们的婶子说会伤到庄稼的根,我们弄坏了几株庄稼货,就让我们用手拔了。”
闻言王文辉也没办法,毕竟教她们的老庄稼人都没办法的事,他也没什么好主意,只能和赵凤霞说起其他事来。
回知青点的路,就在王文辉和赵凤霞的闲聊中度过了,回到知青点的时候,今天做饭的陈慧兰和吴雅红也己经准备好午饭了。
上午的农活对王文辉的体质来说不算什么,但王文辉却感觉自己很疲惫,吃了午饭,他本想回男知青屋子躺一会,但进到男知青的屋子后,里面其他男知青的汗味和臭脚丫子味道再次开始攻击王文辉的嗅觉,让他不得不退出了男知青的屋子。
王文辉没办法,只能再次走出男知青的屋子,不想知青院围墙的阴影处,己经有一个苗条的身影坐在那边的一个小马扎上了。
手上也拿着一个小凳子的王文辉,走了过去,很有边界感的坐在了知青院大门的阴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