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远刚刚说完,赵凤霞和宋晚秋当即就举起了手,赵凤霞表示自己用不来土灶,宋晚秋则是表示自己只会将食物煮熟,但想要做的如晚上这餐一样,就没有这个实力了,表示自己就不浪费粮食了。
王文辉不喜欢做饭,在秦志远安排新知青后面在知青点的家务时,同样举手表示自己可以去预留地种菜。
曹大志和陈来娣己经通过今天的晚餐展示过自己在做饭上的实力了,自然被分进了做饭小队,正好之前老知青中,因为男女有别,做饭的知青都是男知青一对或者女知青一对,田有余和吴素琴因为没有人搭伴,所以只能分到了管理自留地。
现在有了曹大庆和陈来娣的加入,知青点做饭的人员中就正好多出了两组人,分别是田有余和曹大庆,陈来娣和吴素琴
分配好新知青在知青点中所要承担的家务后,男知青和女知青就在院子里,由秦志远带头拿出红书朗读、学习起来,等到天空黑下来时,时间差不多快一个小时了。
集体学习结束后,由当天轮到做饭的两位知青便去厨房清洗锅碗了。
这么看起来似乎选择负责打理自留地蔬菜的那些知青要轻松些,不过那些选择做饭的知青,其实并不亏,毕竟时代不一样。
大部分知青更喜欢承担知青点做饭这事,第一点就是做饭的知青当天可以提早下工一小时,这个是大队允许的,还有一点好处就是那句荒年不饿厨子,轮到做饭的知青在做饭的时候试吃点菜和主食,谁都不好多说什么,一年下来,可以省下不少粮食。
至于饭后刷锅洗碗这事,其实每天要洗的碗并不多,首先每个知青吃饭的碗和筷子都是自己洗的,至于灶上的锅和盛菜的碗,这年代的锅子上不会留下一粒米,或者再小的一块面饼,碗上也不会留下一点菜汤,洗起来很方便。
轮到今天做饭的两位老知青去洗碗的时候,其他老知青都是回屋去,从自己的粮食口袋中拿出自己明天的要吃的粮食回来放到了厨房里。
王文辉想到自己第二天还要去公社,叫住了同样拿着自己第二天口粮从屋里走出来的秦志远:“秦知青,我明天要去趟公社,想问下去大队有没有牛车去公社的。”
秦志远停下脚步想了想说道:“最近正是大队豆角大量采摘的时节,每天早上4点半都会有拖拉机送豆角去公社,你们坐车的时候,可以问下拖拉机几点往公社送青砖,回来你们正好可以搭大队的拖拉机,大队这边知青坐拖拉机每次需要交5分钱的车费。”
王文辉得到了想要的信息后,和赵凤霞商量了下,正好宋晚秋也在,明天也就他们三个因为刚来的原因,可以请假去公社置办自己的日常用品。
王文辉:“明天公社的拖拉机有些早,早饭肯定是不能在知青点吃了,拖拉机几点回公社的不确定,我觉得中午要么也在外面吃么好了。”
赵凤霞和宋晚秋闻言也同意王文辉的提议,便各自回屋就拿了晚饭需要的粮食拿到厨房中,和第二天做饭的两位知青也说了自己第二天只吃一顿晚饭就可以了。
知道王文辉他们要去公社,曹大庆、陈来娣还有老知青有人写了信让王文辉他们帮忙寄出,有的则是让帮忙从公社带些日用品。
清河大队作为条件最好的几个大队之一,此时己经通电了,知青点也是通了电,装了电灯的,不过知青点晚上一般并不会开电灯,毕竟电费也是要花钱的。
而且那时候的电灯寿命也不长,坏了还要知青集资重新购买,但知青中总有几个条件不好的,不愿意承担换灯泡的钱,这也会让更换灯泡的事情变的麻烦。
躺在长炕上,王文辉却非常的不自在,他那被王屠提升到人类巅峰的身体素质,可以清晰的感觉到有一只只小小的虱子在自己身体上爬来爬去,虽然王文辉己经捏死了十几只爬到他身体上的虱子,但他总感觉虱子的数量并没有减少。
王文辉的动作引起了屋子里其他老知青的注意,也知道王文辉为什么这样,毕竟其他知青也是这么过来的,昏暗中,有个声音说道:“王知青,不用白费劲了,这虱子你是抓不完的,等睡个一礼拜,你也就习惯了。”
王文辉听出是林正华的声音,说道:“林知青,打扰到你了,不好意思。”
王文辉并没有等来林正华的回答,听那边传来的轻微鼾声,王文辉知道林正华应该是睡着了,而且就那么一会会的功夫,其他男知青的鼾声也响了起来。
整个男知青屋子里面,现在就王文辉一个人没有睡着。
身体的感官太敏锐了,王文辉发现他想用精神力在集装箱中做其他事情来分散注意力都做不到,想到白天宋晚秋找自己假结婚去知青点外单独住,应该就是怕这虱子吧。
感受到虱子在吸自己的血,王文辉只能不断用自己上午提醒宋晚秋的话来劝自己接受现实,但脑中的思绪也开始不受控制的发散出去,向着如何才能一个人单独居住的办法了。
胡思乱想一通后,王文辉就感觉到肚子有些饿了,他可以自己开小灶,所以晚上没吃多少。
王文辉控制着空间中的小笼包首接出现在了自己的嘴里,先炫了十几个小笼包,在用特制药水祛除嘴里的味道的时候,王文辉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王屠给他留的那些医书,里面应该会有驱虫的方子。
发现新的希望的王文辉当即就摒弃杂念,开始用精神力在最后一个集装箱柜子里寻找起杀虫的药方。
此时女知青屋子那边,老知青们却没有马上睡觉,而是开始了闲聊,聊起了自己白天从大队婶子那听来的八卦消息,似乎是因为霍青松和顾知秋来过的原因,今晚女知青屋子里不知道是谁起的头,开始聊起了霍青松和顾知秋。
宋晚秋也从老知青闲聊时关于两人的只言片语知道了老知青为什么那么不待见这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