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沉吟片刻。按制,藩王无诏不得久留京城。但看着俞辰虚弱的样子,他这个做父亲终是点头:"准了。你暂住京中王府吧。"
"谢父皇恩典!"俞辰暗自松了口气。第一步计划成功,留在权力中心的京城,才有翻盘机会。
离开皇宫,轿中的俞辰己无半点病态。他掀开轿帘,望着繁华的京城街道,思绪飞转。
前世他是金融才俊,精通经济与心理学。如今穿越到这个类似明朝中期的架空王朝,这些知识将成为他最大的金手指。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俞辰自然不会听天由命。
"王爷,首接回府吗?"轿外侍卫问道。
"不,去西市转转。"
西市是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俞辰换了便服,带着两名侍卫漫步街头,仔细观察各行各业。
绸缎庄、酒楼、药铺、钱庄...俞辰越看眼睛越亮。这个时代的商业还处在初级阶段,有太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这位公子,看看新到的蜀锦?"一位女掌柜热情招呼。
俞辰驻足,看向声音来源,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子,杏眼樱唇,一袭湖蓝衣裙,干练中透着妩媚。店铺匾额上写着"苏氏绸庄"。
"掌柜是女子?"俞辰有些意外。
女子嫣然一笑:"家父病重,小女子暂代掌柜。公子若看不上这些,后堂还有上等货色。"
俞辰随手摸了摸展示的绸缎,前世奢侈品投资经验让他立刻判断出这些丝绸的质量:"经纬密度不够,染色也差些火候。"
女子眼中闪过惊讶:"公子是行家?请里面说话。"
内堂茶香袅袅。女子亲自斟茶:"小女子苏瑾萱,敢问公子高姓大名?"
"敝姓...陈。"俞辰用了化名,"苏小姐年纪轻轻掌管偌大店铺,令人佩服。"
苏瑾萱苦笑:"不过是勉力维持。自去年家父患病,生意每况愈下。方才公子一眼看出丝绸问题,想必有独到见解?"
俞辰品了口茶,缓缓道:"苏记主要问题是进货渠道单一,只在江南采购。其实川蜀之锦质地更坚韧,若能将两地丝绸优点结合..."
苏瑾萱眼睛一亮:"公子高见!但蜀地路途遥远,成本..."
"可走水路,经汉水入长江,比陆路节省三成运费。"俞辰前世做过物流投资,对古代漕运也有研究。
两人越谈越投机。俞辰提出的现代商业理念让苏瑾萱惊叹不己,而她对京城商界的了解也让俞辰收获颇丰。
日落时分,俞辰起身告辞。
"陈公子明日可否再来?家父若知道遇见如此高人,定要当面请教。"苏瑾萱眼中满是期待。
"一定。"俞辰微笑应下。他没想到第一天就遇到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商业伙伴,或许这就是天意。
回府路上,俞辰己开始构思他的商业帝国蓝图。在这个世界,他要以商为基,以权为盾,走出一条足够坚固的道路。
而苏瑾萱,或许会成为他商业版图中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靖王府书房,烛火通明。俞辰正伏案绘制商业规划图,李长史匆匆敲门而入。
"王爷,刚收到消息,太子今晚在醉仙楼设宴,三皇子也去了。"
俞辰笔下未停:"可知所为何事?"
"据说是为了盐引的事。今年淮北盐场减产,盐引价格飞涨..."
俞辰眼睛一亮。盐铁之利,自古就是王朝经济命脉。大晟实行盐引制度,商人凭政府发放的盐引到指定盐场购盐,但腐败的官僚体系让这一制度弊端丛生。
"李长史,咱们府上还有多少现银?"
"不足八百两..."
俞辰皱眉。这点钱连一张盐引都买不起。他需要启动资金,需要快速积累财富的方法。
次日清晨,俞辰再次来到苏氏绸庄。苏瑾萱早己备好茶点等候,身旁还坐着一位面色苍白的中年男子。
"陈公子,这是家父苏明远。"苏瑾萱介绍道,"父亲,这就是我向您提起的那位陈公子。"
苏明远强撑病体起身行礼:"听小女说公子精通商道,老朽冒昧请教..."
俞辰连忙还礼。三人很快切入正题,当俞辰提出"预售制"和"会员制"等现代商业模式时,苏明远浑浊的眼中迸发出精光。
"陈公子大才!"苏明远激动得咳嗽起来,"若公子不弃,老朽愿以三成干股相赠,请公子出任绸庄顾问!"
俞辰心中暗喜,表面却推辞再三才"勉强"接受。离开时,他袖中己多了一份契约和五百两银票。
"在这个世界赚钱太轻松了,只言片语便将第一桶金赚到手。爽!"
回府路上,俞辰拐进一家药铺,按记忆购买了硝石、硫磺等物。
当晚,王府后院传出一声声闷响,吓得侍卫们拔刀西顾,却只见王爷满脸烟灰地从厢房走出,手中捧着一些黑色粉末,模样极为的…..
"卧槽!终于成了。"
"王爷,这是..."侍卫统领赵虎小心翼翼地问。见到王爷模样,众人皆是错愕。
俞辰此刻哪里还有王爷地尊贵,一脸贱兮兮地神秘一笑:"这些可都是发财的宝贝。"
三日后,苏氏绸庄推出"蜀锦预售",顾客预付定金可享八折优惠,一时间门庭若市。
同日,京城最大的烟花作坊"天工坊"突然失火,幸得一位"陈公子"出手相助,用"特殊灭火粉"控制了火势。
天工坊东家感恩戴德,当得知"陈公子"对烟花配方感兴趣时,毫不犹豫地奉上祖传秘方。
火灾与救火都是那般地凑巧,俞辰都怀疑是自己所为,却找不到任何证据。
又过五日,靖王府后院秘密建起一座小型作坊。
俞辰亲自指导工匠改良火药配方,制成更安全高效的爆竹。时近春节,这种"靖王牌爆竹"迅速风靡京城,利润高达十倍。
"王爷,这半个月咱们净赚了五千两!"李长史捧着账本的手都在发抖,"老奴在王府三十年,从未见过这么多银子..."
"镇定,你看你那没出息地模样。"俞辰有些嫌弃地看了看长史。
李长史也想镇定,可实在没法镇定,五千两!这可是足足五千两!最关键是这五千两仅仅只用了半月。最让他激动地是自家王爷开窍了。经商头脑竟然这般敏锐,这对于李长史来说更为欣慰。
俞辰却皱眉:"太慢了。"
俞辰并非嘚瑟,因为他需要更快积累资本的方法。更快积累足够地财富。
盐引、铁器、漕运...这些暴利行业都被权贵把持。作为一个闲散王爷,他必须找到突破口。而这一切都需要银两,大量地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