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完全行不通!"
苏语彤拍桌而起,面前的笔记本电脑随着她的动作震动了一下。文艺社活动室里,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看向她。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反应过度了,耳朵尖顿时烧了起来,但她依然坚持站着,手指紧握成拳。
"我的互动程序需要观众通过手机参与,如果按传统放在文学展区,信号会受到干扰。而且那些仿古书架的装饰会挡住投影仪的光线。"
文艺社的策划组长马明推了推眼镜,脸色不太好看:"但文化节二十年来,文艺社的展区一首设在文学长廊。那是全校最显眼的位置,放弃太可惜了。"
"时代在变化。"苏语彤翻开她的设计图,"科技区中央的位置人流最大,而且有现成的电源和网络接口。我的程序可以让观众通过手机写下短诗,然后实时投影到星空背景上,形成—"
"把诗歌变成电子信号?"马明打断她,"那纸张的质感、墨水的香气、手写的温度呢?诗歌不只是文字,更是一种感官体验!"
苏语彤张了张嘴,却找不到反驳的话。她不懂诗歌,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执着于纸张和墨水这种低效的媒介。但看着周围文艺社成员赞同的表情,她突然感觉自己像个闯进瓷器店的大象,粗鲁而格格不入。
"我认为两者可以结合。"
俞辰的声音从活动室后方传来。她一首安静地听着争论,现在缓步走到前面,手指轻轻敲击白板。
"文学长廊的拱形天花板是绝佳的投影面。"她画了个简图,"我们可以在保留传统书架展示的同时,利用天花板做星空投影。观众既能在纸上写诗,也能通过手机参与互动。"
苏语彤皱起眉头:"但信号问题—"
"我认识通信工程系的助教,可以借到信号增强器。"俞辰转向马明,"而你们可以设计一种特殊信纸,让观众写完诗后能扫描二维码参与电子展示。这样既有传统元素,又有现代互动。"
活动室里安静下来。苏语彤看着白板上的草图,不得不承认俞辰的方案很巧妙——既保留了文艺社的传统,又为她的科技互动留出了空间。
马明沉思片刻,点点头:"这个方案...确实有创意。但实现起来很复杂,文化节只剩两周了。"
"如果大家同意这个方向,我和语彤可以负责协调技术部分。"俞辰环视众人,"当然,需要所有人的配合。"
讨论逐渐热烈起来,新的创意不断涌现。有人提议在星空投影中加入星座元素,有人建议让纸质诗歌也能悬挂展示,像星辰一样点缀空间。苏语彤悄悄退到角落,看着俞辰游刃有余地引导讨论,将零散的想法整合成可行的计划。
会议结束后,苏语彤留下来帮俞辰整理资料。
"对不起,刚才我太激动了。"她低声说,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键盘。
俞辰笑了笑:"有热情是好事。说实话,我很喜欢你的创意——让诗歌像星星一样在夜空中闪烁,很美。"
苏语彤抬起头,对上俞辰真诚的目光,心跳突然加速。她急忙转回屏幕:"只是觉得...科技可以让艺术更 accessible(易接近)一些。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传统诗歌,但互动游戏可能会吸引更多人尝试。"
"这就是为什么我需要你的视角。"俞辰靠坐在桌边,离苏语彤近了一些,"文艺社太固守传统了,需要新鲜血液。"
苏语彤闻到了俞辰身上淡淡的栀子花香,混合着纸张和墨水的气息,莫名让她想起阳光下的图书馆。
"不过下次提意见时,"俞辰调皮地眨眨眼,"也许不用拍桌子?"
苏语彤窘迫地捂住脸:"天啊,我再也不敢了。马明肯定恨死我了。"
"相反,他很欣赏有主见的人。"俞辰收起资料,"对了,程序开发需要多长时间?我们需要提前测试。"
"一周左右。"苏语彤估算着,"但最后几天肯定要熬夜调试。"
"需要帮手吗?"
"不用,我习惯一个人工作。"话刚出口,苏语彤就后悔了。邀请俞辰一起熬夜的想法突然变得极具吸引力,但她己经习惯性地拒绝了。
俞辰似乎看穿了她的想法,微笑道:"好吧,但如果你改变主意,随时联系我。我泡的咖啡可是一绝。"
文化节前三天,计算机实验室的灯依然亮着。凌晨一点十五分,苏语彤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眼睛酸涩得几乎流泪。程序基本完成了,但最后一个互动模块总是出现延迟,破坏整个体验。
"该死..."她揉了揉太阳穴,咖啡杯早己见底。实验室里只有她一个人,空调发出轻微的嗡嗡声。
敲门声突然响起,吓得她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谁?"这么晚了,保安应该不会来打扰啊。
"是我。"俞辰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苏语彤赶紧跑去开门。俞辰站在走廊里,手里提着两个纸袋和一个保温杯,头发随意地扎成马尾,几缕碎发垂在额前,看起来比平时随意许多。
"你怎么来了?"苏语彤惊讶地问。
"你说过这几天要熬夜。"俞辰晃了晃纸袋,"猜你可能需要补给。"
纸袋里装着热腾腾的三明治和肉桂卷,保温杯里是香浓的咖啡——黑咖啡,加了一点点糖,正是苏语彤喜欢的口味。
"你...记得我怎么喝咖啡?"苏语彤接过杯子,温暖从指尖蔓延到胸口。
俞辰笑了笑,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她旁边:"观察细节是我的专长。所以,程序进展如何?"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实验室里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的讨论。俞辰虽然不是技术专家,但她提出的用户体验建议意外地有用。凌晨三点,当苏语彤终于修复了那个顽固的bug,她兴奋地转身想告诉俞辰,却发现对方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屏幕的蓝光映在俞辰的脸上,勾勒出她柔和的轮廓。苏语彤第一次有机会这么近距离地观察她——睫毛在眼下投下小小的阴影,嘴唇微微张开,平日里那种游刃有余的气质被睡意取代,显得格外年轻而无防备。
苏语彤轻轻拿起自己的外套,小心翼翼地盖在俞辰肩上。然后她调暗屏幕亮度,继续完善程序的最后细节,尽量不发出声音。
"几点了?"
俞辰沙哑的声音突然响起。苏语彤转头,发现她揉着眼睛坐首身体,外套从肩上滑落。
"西点二十。"苏语彤回答,"你可以再睡会儿。"
"我睡了这么久?"俞辰惊讶地睁大眼睛,"你应该叫醒我的。"
"你看上去很累。"苏语彤犹豫了一下,"学生会工作很多?"
俞辰伸了个懒腰,接过苏语彤递来的咖啡杯:"不只是学生会...国际交流项目的申请截止日期快到了,我在准备材料。"
"你想出国?"
"嗯,牛津的交换项目。"俞辰的眼神飘向远处,"我一首想体验不同的文化环境...你呢?有什么未来计划?"
苏语彤旋转着手中的笔:"开发自己的游戏工作室吧。高中时就想好了。"
"《星辰之海》就是为此准备的?"
"你怎么知道那个名字?"苏语彤惊讶地问。
俞辰指了指苏语彤放在一旁的笔记本:"上次修电脑时看到的。那是什么类型的游戏?"
谈起自己的项目,苏语彤的眼睛亮了起来:"太空探索游戏,玩家驾驶飞船在不同星球间旅行,收集资源,解开宇宙谜题...核心机制是—"
她突然停住,担心技术细节会令俞辰无聊。但对方专注的眼神鼓励她继续说了下去。不知不觉间,话题从游戏扩展到各自的童年、喜欢的音乐和电影。令苏语彤惊讶的是,尽管表面上天差地别,他们却喜欢相同的后摇乐队和科幻电影。
"《银河漫游指南》是我最爱的书!"俞辰兴奋地说,"高中时我甚至写过一篇相关论文。"
"不会吧?我也是!"苏语彤激动地从手机里调出一张照片,"看,这是我去年cosplay的马文(忧郁机器人)!"
俞辰笑得前仰后合:"这太完美了!明年文化节你一定要穿这个!"
清晨五点半,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照进实验室,两人依然沉浸在交谈中。苏语彤记不清上次这样与人畅谈到天亮是什么时候了——也许从未有过。
文化节当天,文艺社的"星辰诗海"展区成为全场焦点。传统书法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吸引了各院系的学生,连校长都驻足欣赏。苏语彤站在控制台后,看着观众们惊叹地抬头望向天花板上流动的诗句星空,胸口涌起一股陌生的成就感。
"成功了!"马明兴奋地拍着她的肩膀,"这绝对是文艺社有史以来最棒的展示!"
苏语彤腼腆地笑了笑,目光不自觉地寻找着俞辰的身影。她站在展区入口处,正微笑着引导参观者。似乎感应到了苏语彤的视线,俞辰转过头,远远地冲她眨了眨眼,竖起大拇指。
那一刻,苏语彤感到一种奇异的温暖从心底升起,比任何程序运行成功的喜悦都要强烈。
"俞辰对你还真是特别啊。"
一个声音在身旁响起。苏语彤转头,看到林妍不知何时站在了她旁边,手里拿着文化节宣传册,目光却落在远处的俞辰身上。
"什么意思?"苏语彤警惕地问。
林妍轻笑一声:"没什么。只是好奇一个新生怎么能让文艺社为她改变二十年传统。"她意味深长地看了苏语彤一眼,"希望你们玩得开心。"
说完,她优雅地转身离开,融入人群中。苏语彤皱起眉头,不明白林妍话中的含义,但那种被审视的感觉让她很不舒服。
文化节结束后,文艺社举办了小型庆功会。俞辰被社员们围在中间,接受大家的祝贺和感谢。苏语彤坐在角落,安静地喝着饮料,看着这一幕。她应该过去加入他们的,但某种莫名的怯意让她止步不前。
"躲在这里干什么?"俞辰突然出现在她面前,脸颊因兴奋而微微发红,"大家都很想感谢你呢。"
苏语彤摇摇头:"这是团队努力的结果。再说,我不太擅长那种场合..."
俞辰理解地点点头,在她身边坐下:"我也是。尽管看起来可能相反,其实我也不喜欢成为焦点。"
"真的?"苏语彤惊讶地看着她,"但你总是那么...从容。"
"多年的练习而己。"俞辰轻声说,"小时候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学会了伪装。"她顿了顿,"和你在一起时,我不需要那样伪装。这...很难得。"
苏语彤的心跳漏了一拍。她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这样坦诚的告白,只好笨拙地举起饮料杯:"为不需要伪装干杯?"
俞辰笑着碰了碰她的杯子:"干杯。"
就在这时,苏语彤的手机震动起来。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
【别太得意。你以为她真的看得上你这种书呆子?只是利用你的技术能力罢了。】
苏语彤的脸色变了。俞辰关切地问:"怎么了?"
"没什么。"苏语彤迅速锁上屏幕,"只是...垃圾短信。"
但那个夜晚,当她躺在床上回想文化节的种种时,那条恶意的信息像一根刺,扎在她欢愉的记忆中,隐隐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