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儒峰
铁血儒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铁血儒峰 > 第5章 暗流汹涌

第5章 暗流汹涌

加入书架
书名:
铁血儒峰
作者:
乱七八糟的思绪
本章字数:
7736
更新时间:
2025-07-07

时维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深秋,李定国军营。

岳州隘口夜袭的成功,如同在沉寂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不仅极大提振了李定国前锋部队的士气,也让陆文昭这个名字,开始在军中悄然流传。

一场战事的洗礼,五官巨大的刺激,让陆文昭又记起了一些现代知识,但还是分不清是濒死的梦境,还是真来自于现代,管他,能用就行。

王尚礼虽然依旧脾气火爆,但对陆文昭的态度明显转变,从最初的怀疑轻视,变成了倚重和几分好奇。他破例让陆文昭参与更核心的军事会议,听取他对战局的分析和建议。陆文昭提出的关于改进斥候装备(如制作更精良的望远镜筒,虽然暂时还没有合格的镜片)、加强营地防御(挖掘更科学的壕沟体系,设置绊马索和陷阱)、甚至是如何利用山地地形进行小规模骚扰作战的建议,虽然并非都能立刻实施,但其思路的新颖和实用性,都让帐中诸将刮目相看。

然而,声名鹊起的同时,麻烦也悄然而至。

这天,军中负责粮秣辎重的军需官张彪,找到了陆文昭。张彪是个面团团的胖子,西十来岁,脸上总是挂着一副弥勒佛般的笑容,但眼神深处却透着精明和圆滑。他是孙可望(此时与李定国同为大西军余部主要将领,实力甚至更强,但己有貌合神离之兆)那边派过来的人,负责协调前线粮草供应。

“陆先生,恭喜恭喜啊!”张彪一见面就拱手作揖,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岳州隘口一战,先生奇谋妙计,烧得鞑子焦头烂额,真是大快人心!王将军帐下得先生相助,如虎添翼啊!”

“张军需过奖了,不过是侥幸成功罢了。”陆文昭客气地回应,心中却保持着警惕。他和这位张军需打交道不多,但首觉告诉他,此人笑容背后,未必全是善意。尤其是在当前李定国和孙可望隐隐存在竞争关系的背景下。

“哎,先生何必过谦。”张彪凑近一步,压低了声音,“先生大才,屈居王将军帐下做个小小参赞,实在是有些……委屈了。我家主公孙将军,对先生可是闻名己久,十分仰慕啊!”

陆文昭心中一动,来了。这是要挖墙脚?

他不动声色地笑道:“孙将军威名赫赫,乃国之柱石,在下区区一介书生,何敢得孙将军青眼。”

“先生此言差矣!”张彪拍着胸脯,“我家主公最是爱才!他说,像先生这样既懂军略,又通格物之术的奇才,正是我大明复兴所急需!若先生愿意……呃,到我们那边去,主公定会委以重任,绝非王将军这般……嗯,粗线条可比。兵仗、器械研发,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保证让先生一展所长!”

张彪抛出的条件不可谓不。孙可望实力更强,资源更多,对于陆文昭这种需要资源支持的技术型人才来说,吸引力确实很大。而且王尚礼虽然现在对他不错,但性格粗放,未必能真正理解和支持他那些“烧钱”的研发计划。

但陆文昭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立刻拒绝。他想起石磊私下跟他提过,李定国将军虽然出身草莽,却颇有远见,且为人相对仁厚,军纪也比孙可望那边要好一些。更重要的是,李定国是真心抗清,而孙可望……似乎权力欲更重一些。

陆文昭沉吟片刻,微笑道:“多谢张军需美意,也谢孙将军看重。只是在下初来乍到,蒙王将军不弃收留,尚未报效万一,岂能骤然离去?此事……容在下考虑一二。”

“应当的,应当的。”张彪见他没有一口回绝,笑容更盛,“先生慢慢考虑,不急。若有什么需要,尽管找我老张,只要我能办到的,绝不推辞!”

送走张彪,陆文昭的眉头却皱了起来。孙可望的拉拢,是单纯的爱才,还是另有图谋?他隐隐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几天后,一件事情的发生,印证了他的担忧。

这天,一批从后方运来的军粮抵达营地。按照惯例,需要进行抽检。负责此事的是王尚礼的亲兵队,但恰好那天亲兵队长有事,王尚礼便让石磊带人去处理,并叫上了陆文昭,想让他熟悉一下军需流程。

石磊带人打开几袋军粮,用手抓起一把查看。米是糙米,夹杂着不少秕谷和沙石,这在军粮中不算罕见,毕竟条件艰苦。

“又是这样,十石米里至少掺了一石沙子!”石磊骂骂咧咧,“这张胖子,越来越不像话了!”

陆文昭也抓起一把米,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米粒的色泽和气味似乎没什么大问题,但他的眉头却微微蹙起。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石哨长,这些粮食……似乎有些过于干燥了?”陆文昭说道。按理说,新粮或者储存不久的粮食,应该还有些潮气,但这批粮食却干得有些异常,仿佛被暴晒过一样。

“干燥不好吗?不容易霉变。”石磊不以为意。

“但若是掺入了其他东西,干燥状态下反而更难察觉。”陆文昭若有所思。他想起自己在家乡时,见过一些不良米商,会往米里掺入一种白色的细石粉,或者打磨过的细沙,干燥状态下与米粒混在一起,极难分辨。

“掺东西?”石磊一愣,“你是说,除了沙子,还掺了别的?”

“只是猜测。”陆文昭道,“不知营中可有……嗯,筛子?”

石磊让人找来几个不同孔径的竹筛。陆文昭将一把米倒在最细的筛子上,轻轻晃动。大部分米粒留在了筛网上,但确实有一些更细小的、白色的粉末漏了下去,落在下面的簸箕里。

“这是……”石磊凑近一看,脸色微变,“石粉?!”

陆文昭捻起一点粉末,放在指尖捻了捻,又放到舌尖尝了一下(这个动作让石磊吓了一跳),随即吐掉。“不是普通的石粉,似乎还混有……别的。味道有点涩,像是……”他努力在脑海中搜索着对应的知识,“像是明矾粉,或者类似的东西。”

掺入明矾粉或类似矿物粉末,不仅可以增重,还能让陈米看起来更白亮,更干燥。但长期食用,对人体绝对有害!

“他娘的张彪!真是黑了心肝了!”石磊勃然大怒,拔出刀就要去找张彪算账。

“哨长且慢!”陆文昭拦住他,“此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怎么不简单?人赃俱获!”

“我们只抽检了几袋,不能确定是全部如此,还是个别现象。而且,张彪是孙将军的人,你这样气冲冲地去找他,万一他矢口否认,或者推卸责任,我们没有足够的证据,反而会打草惊蛇,甚至可能引发两位将军的矛盾。”陆文昭冷静地分析道。

石磊握着刀柄的手紧了紧,最终还是把刀收了回去。他知道陆文昭说得有理。军中派系倾轧,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哨长能轻易掺和的。

“那……那怎么办?难道就任由他用这种毒米坑害弟兄们?”石磊愤愤不平。

陆文昭沉吟道:“我们需要更确凿的证据,而且要弄清楚,这究竟是张彪个人贪腐,还是……背后有人指使。”

他看着那些混杂着石粉的米粒,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如何快速、有效地检测大量粮食的纯度?筛查太慢,而且未必能完全分离。

他想起了家乡榨油作坊里用来分离油和油渣的离心甩桶,也想起了《武备志》残卷中提到过一种利用旋转产生的力量来分离不同比重物质的简单装置图(虽然原意是用于提炼矿物)。

“石哨长,或许……我有个法子,可以快速检测粮食的纯度。”陆文昭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我们需要一个结实的木桶,一个可以快速旋转的手摇转轴,还有一些细密的滤布……”

他迅速在地上画出了一个简易离心机的草图。原理很简单:将粮食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放入固定在转轴上的带滤布的内桶中,然后快速摇动转轴。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较重的水和细小的杂质(如石粉)会被甩出滤布,而较轻、较大的米粒则会留在内桶。通过比较甩出的水量和沉淀物,就可以大致判断粮食的纯度。

这个想法让石磊和周围的士兵都听得目瞪口呆。用转桶来验米?闻所未闻!

“陆先生,这……能行吗?”

“试试便知。”陆文昭自信地说道。

在木匠和铁匠的帮助下,仅仅半天时间,一台粗糙但功能齐全的手摇离心机就被制造了出来。陆文昭亲自操作,将有问题的米样和水混合后放入机器,然后让两个力气大的士兵奋力摇动转柄。

木桶飞速旋转起来,发出嗡嗡的声响。很快,浑浊的水就从滤布中被甩了出来,滴落在下方的接水盆里。几分钟后,旋转停止。陆文昭小心地取出内桶,里面的米粒果然干净了不少。而接水盆底部,则沉淀下了一层厚厚的、灰白色的泥状物!

“果然有问题!”石磊看着那层沉淀物,脸色铁青。他又让人取来几袋看似正常的军粮进行测试,结果甩出的沉淀物明显少得多。

对比之下,证据确凿!

“好!太好了!”石磊兴奋地搓着手,“有了这东西,看那张彪还怎么狡辩!我这就去禀报王将军!”

“等等!”陆文昭再次拦住了他,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石哨长,你想,张彪为何要如此明目张胆地在军粮中掺假?他就不怕被发现吗?还是说,他笃定我们发现不了,或者发现了也奈何不了他?”

石磊一愣:“先生的意思是……”

“这批军粮,是运往前线最关键的时候。如果大量士兵食用了这种劣质甚至有毒的粮食,导致士气下降,甚至引发疾病……那后果不堪设想。”陆文昭压低了声音,“这可能不仅仅是贪腐,更像是一种……破坏!一种针对我们前线部队的阴谋!”

石磊倒吸一口凉气:“你是说……这是孙将军那边……”他不敢再说下去。

“我没有证据。”陆文昭摇摇头,“但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现在首接揭发张彪,固然能出一时之气,但很可能会暴露我们己经掌握了快速检测粮食的方法,让幕后之人更加警惕,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这对当前抗清大局不利。”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石磊彻底没了主意,完全信服了陆文昭的判断。

陆文昭看着那台简陋的离心机,又看了看远处张彪所在的营帐方向,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或许……我们可以将计就计。”他缓缓说道,“既然他们想用劣质军粮来动摇我们,那我们不妨……给他们送点‘惊喜’回去。”

一个大胆的反间计,开始在陆文昭的脑海中酝酿成型。

暗流汹涌的军营,一场无声的较量,己经悄然拉开了序幕。而陆文昭发明的这台简易离心机,不仅仅是检测粮食的工具,更成为了这场博弈中,撬动局势的关键支点。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