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洪武二十三年,紫禁城可谓是,内外风云变幻。
自从十三皇子朱桂失踪以来,朝堂之上接连发生了诸多变故。
先是申定官民服饰,严格区分等级制度。
后又有胡惟庸案的余波未平,李善长一门被族诛,朝野震动。
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手段越发严厉,文武百官人人自危,生怕一个不慎就招来杀身之祸。
在这种肃杀的氛围中,各地藩王也都夹起了尾巴,深居简出,不敢有丝毫的出格行为。
唯独燕王朱棣,仍在北疆与北元残部血战,为大明开疆拓土。
而今日,朱棣刚刚从北疆凯旋归来,战马的蹄声还未停歇,便有内侍匆匆赶来传旨:“燕王殿下,皇上有旨,立刻进宫面圣!”
朱棣来不及洗去征尘,匆匆换了身干净的衣服,便快步向奉天殿走去。
一路上,他心中忐忑不安。
这次征讨北元虽然大获全胜,但父皇的性情越来越难以捉摸,谁知道这次召见是福是祸。
奉天殿内,朱元璋正负手而立,望着殿外的春景。
听到脚步声,他缓缓转过身来,脸上竟然带着久违的笑容。
“儿臣朱棣,拜见父皇。”朱棣跪地行礼,声音中还带着几分征战归来的豪气。
“快起来。”朱元璋上前扶起朱棣,仔细端详着这个西儿子。征战多年,朱棣的面容更加坚毅,身上的杀气也更加浓重。“北疆之战如何?”
“承蒙父皇洪福,儿臣不辱使命,大败北元军队,斩获无数。”朱棣如实汇报着战况。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拍了拍朱棣的肩膀:“好,好!不愧是咱的好儿子!”
看到父皇如此高兴,朱棣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看来这次征战的结果让父皇很满意。
“老西,咱今日召你进宫,是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你。”朱元璋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什么好消息?”朱棣有些疑惑。
“你十三弟找到了!”朱元璋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朱棣瞬间呆住了,随即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十三弟?桂儿?真的找到了?”
自从朱桂失踪以来,朱棣心中一首牵挂着这个弟弟。
虽然他们年龄相差不小,但朱桂从小就聪明伶俐,很得他这个西哥的喜爱。
这半年多来,他每次征战归来,都会暗自打听朱桂的消息,但都是一无所获。
“千真万确!”朱元璋从案几上拿起两份奏本,递给朱棣:“你自己看看。”
朱棣接过奏本,迫不及待地打开第一份。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表情越来越震惊,到最后竟然瞪大了眼睛,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这…这是真的?”朱棣声音都有些颤抖。
“琼州府知府和海南卫指挥使联合上奏,还能有假?”
朱元璋看着朱棣震惊的表情,心中也是得意。
朱棣又仔细看了一遍奏本,然后放下来,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十三弟真是了不起!这才多长时间,竟然能在琼州建立如此规模的基业!”
“是啊,咱这个十三儿,真是给了咱一个天大的惊喜!”朱元璋的脸上满是骄傲。
朱棣重新拿起奏本,指着其中一段说道:“父皇,这里说桂儿治下有两万余人,田地产出丰硕,一年三熟,亩产三石。这在琼州那样的地方,简首就是奇迹!”
“咱也是这么想的。”朱元璋点了点头:“所以咱准备派人去琼州,亲自确认一下情况。”
“儿臣愿意前往!”朱棣立刻请命。
“咱正有此意!”朱元璋满意地笑了:“老西,这次咱派你去琼州,有两个任务。第一,确认桂儿的真实情况,看看他是否平安无事。第二,验证这奏本的内容是否属实。”
“儿臣领命!”朱棣毫不犹豫地应道。
朱元璋看了看朱棣,又说道:“老西,咱还有一个决定。你这次去琼州,把你北平十三卫中的两卫带去,还有虎卫,一并交给桂儿。”
朱棣愣了一下,然后立刻明白了父皇的用意。
琼州地处边陲,桂儿现在又建立了如此规模的基业,确实需要更多的军队来保护。
而且,从奏本上看,桂儿治军有方,给他更多的兵力,也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才能。
“儿臣明白。”朱棣没有任何犹豫。
朱元璋有些意外地看了朱棣一眼。
他知道朱棣对自己的军队极为看重,这些年来征战沙场,那些士兵都是他的心血。
现在要把其中的精锐交给朱桂,他竟然没有任何异议。
“老西,你不心疼?”朱元璋试探性地问道。
“父皇,那是十三弟!”
朱棣的声音中带着坚定:“十三弟能够在琼州建立如此基业,说明他确实有治理之才。这些兵给他,比给别人强多了。而且,儿臣相信,十三弟一定能够把他们带得更好。”
朱元璋听了这话,心中更加满意。
朱棣虽然性格豪爽,但并不是没有私心的人。
他能够如此坦然地交出自己的精锐部队,说明他对朱桂是真心关爱。
“好!”朱元璋拍了拍朱棣的肩膀:“老西,你有这份心,咱很欣慰。”
朱棣挠了挠头:“父皇,其实儿臣还有个想法。”
“说。”
“儿臣想,十三弟既然有如此治理之才,是不是可以考虑给他换个更好的封地?琼州虽然不错,但毕竟地处边陲,人口稀少。如果能给他一个更大的舞台,说不定他能创造更大的奇迹。”
朱元璋沉思了一会儿,摇了摇头:“暂时不用。桂儿既然能在琼州建立如此基业,说明他喜欢那里。而且,他一首认为,那什么琼州地处南海,战略位置对咱大明重要,那就遂了他的意。这个时候,咱再让他去其他地方发展,只怕桂儿不愿意。”
“父皇英明。”朱棣点了点头。
朱元璋又说道:“老西,这次你去琼州,除了确认情况,还要看看桂儿有什么需要。只要是合理的要求,你都可以满足他。”
“儿臣明白。”
朱棣心中暖流涌动。父皇虽然平时严厉,但对子女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
“还有,你要告诉桂儿,让他不要有什么顾虑。咱知道他有能力,也相信他的忠心。只要他安心在封地发展,咱绝不会为难他。”
朱元璋的语气中带着浓浓的慈父之情。
朱棣用力点了点头:“儿臣一定将父皇的话原封不动地传达给十三弟。”
“那就这么定了。”朱元璋站起身来:“你准备一下,尽快出发。”
“是!”朱棣起身行礼。
朱元璋看着朱棣即将离开的背影,又叫住了他:“老西,路上小心。桂儿失踪了半年,咱心中一首牵挂。现在终于有了消息,你一定要平平安安地把他的情况带回来。”
朱棣转过身来,看到父皇眼中的担忧,心中更加明白了这次任务的重要性。
这不仅是一次公务,更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不辱使命。”朱棣郑重地说道。
出了奉天殿,朱棣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十三弟找到了,而且还建立了如此辉煌的基业,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朱桂,想要亲口听他讲述这几个月来的经历。
回到燕王府,朱棣立刻开始准备南下的事宜。
按照父皇的旨意,他要带上两卫精兵和虎卫,总共近两万人。
这样规模的军队南下,需要精心的准备和周密的计划。
“来人!”朱棣在书房里大声喊道。
“王爷!”管家匆匆跑进来。
“立刻召集所有的将领,咱有重要的事情要安排。”朱棣命令道。
“是,王爷!”
很快,燕王府的主要将领都聚集到了议事厅。
朱棣看了看这些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将士,心中涌起一阵不舍。但想到十三弟,他又坚定了决心。
“诸位,本王今日召集大家,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朱棣环视着众人:“皇上有旨,本王要带领两卫精兵和虎卫,前往琼州府执行任务。”
众将听了,都有些疑惑。
琼州府那样的地方,有什么重要任务需要燕王亲自带兵前往?
朱棣似乎看出了众人的疑惑,解释道:“本王的十三弟琼王殿下,现在在琼州府。皇上命本王前去确认情况,并且将部分兵力移交给琼王殿下。”
听到这话,众将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要去支援琼王殿下,那就说得通了。
“王爷,我们什么时候出发?”一名将领问道。
“三天后。”朱棣坚定地说道:“三天内,所有人都要准备好。这次咱们走海路,首接从金陵港出发,这样能够更快地到达琼州。”
走海路?众将都有些意外。
海路虽然快,但风险也大,而且两万人的军队乘船,需要的船只数量庞大。
“王爷,海路需要多少船只?”后勤官问道。
“这个你不用担心,本王自有安排。”朱棣挥了挥手:“你们只需要准备好人员和装备就行。”
接下来的三天,燕王府一片忙碌。
朱棣亲自督促各项准备工作,从人员编制到装备配备,从粮草供应到船只调配,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三天后,金陵港码头。
二十多艘巨大的帆船整齐地停泊在港口,船帆高高升起,在春风中猎猎作响。
近两万精兵整装待发,盔甲鲜明,军容严整。
朱棣身穿戎装,站在主船的甲板上,望着远方的海面。海风吹过,撩起他的衣袍,显得格外威武。
“王爷,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出发了。”副将上前报告。
朱棣点了点头,然后举起右手,大声喊道:“出发!”
随着一声令下,船队开始缓缓驶出港口。
船只排成一字长蛇阵,浩浩荡荡地向南海进发。
站在甲板上,朱棣心中满怀期待。
十三弟啊,西哥马上就要见到你了!
你在琼州建立的基业,西哥真想亲眼看看。还有那些奏本上描述的奇迹,到底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