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摆摊的早市一首往外面逛去,两边都是铺子。时辰尚早,店里面小二还在洒扫整理。
秦书明带着凌逸进了一家米铺,买了一些白米和白面。昨天中午烙的粗面饼子凌逸没有吃,他看得出来凌逸吃不惯粗粮。
虽没听凌逸提起过他的家人,但看得出来,凌逸和他们这些在地里刨食的泥腿子是不一样的。
看看他们村里的庄稼汉,哪个不是皮肤黝黑,手上布满老茧。就算是那女娘和小哥儿,也不像凌逸那样白净。
吃饭的时候,他观察过凌逸的手,细皙,没有丁点儿薄茧。
虽然娶一个男妻并非他的本意,但想到对方那挑嘴的样子,秦书明还是打算买点白米和精磨面粉回去。
在粮铺里买了十斤的白米和十斤精磨面粉,白米价贵十八文一斤。面粉也要十五文一斤,这十斤白米和十斤白面就花去了三百三十文。
一个壮劳力去码头扛包,一天最多也就挣个西五十文。而秦书明却因着凌逸不爱吃粗粮,一口气买了十斤的白米和白面。
放在寻常人家可舍不得一口气买这么多金贵的粮食,手头宽裕一点的人家,做饭的时候会掺一点白米进去。
而家中清贫的,则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舍得蒸上一锅白米饭,平时都是粗粮和杂面。
家里的盐罐子也快见底了,做饭若想味道好。调料是必不可少的,秦书明便打算买上一些调料回去。
这个世界调味料比较少,花椒算是比较常见的调味料了。价格也还算是亲民,因为山上就有野花椒树。花椒成熟的时候,百姓可以自己去山上找来晒干自家吃,也可以送到县城来卖。
县里有专门的人收购花椒,晒干以后收购的价格大约在六十文一斤,而油盐铺子出售的花椒价格则在八十文左右。
虽然乍一听上去很贵,但是花上几文钱买一两干花椒。炒菜的时候放上两颗,也是可以吃上很久的。
在油盐铺子买了一斤盐巴,又打了一斤酱油。秦书明今天没有带打酱油的小坛子过来,便花了三文钱在店里买了一个新坛子,盐巴则是拿油纸包好,回去倒在自家盐罐便可。
秦书明还打算去猪肉铺子看看,昨天炖的鸡汤凌逸挺喜欢。他便想着买两根猪蹄或是骨头回去炖汤,再割上两斤肉。
“秦大哥,我想买一支牙刷。还有牙粉。”
“嗯,对了,还要再买一块香皂。”
凌逸叫住了走在前方的秦书明,他自己带得有银子,就是不知道这些东西要去哪里买。
看着秦书明呆愣的表情,凌逸疑惑了一下反应了过来。
“是胰子,我还想买一块胰子。”凌逸这才想起,他们应是管香皂叫做胰子的。
“走吧”,走了大概一刻钟,二人停在了一家铺子门口。这家铺子装修的很是豪华,看着像是卖胭脂水粉的。
小二见有客上门忙迎了过来,他们店里的东西不是普罗大众能费得起的。见凌逸和秦书明一副乡下人家的打扮,店小二也没有因此轻待他们,而是热情的把他们迎进了门。
“两位客官,请问是要看点什么呀?咱们家的货品质量那可是没得说的,”小二热情开口招呼道。
一走进铺子里,凌逸就闻到了一缕若有似无的香气。只见柜台后面的货架上摆满了精致的瓷瓶,也有好看的小木盒子。
“我想买一支牙刷,还有牙粉和一块胰子,”凌逸开口看向小二。
这里的老白姓刷牙,用的是砸碎的杨柳枝,凌逸用不惯。
至于洗澡则是用的麸粉或是山上采的野澡豆,野澡豆捏碎了会搓出泡沫来,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麸粉则是小麦外面的那层脱下来的壳黏碎成粉,凌逸第一次知道的时候都惊呆了。
虽然现在身上有五两银子,凌逸却是不敢乱花。他还想靠着这银子生银子,从此逆袭成高富帅呢。
额!逆袭成富帅吧!
高似乎和他不沾边。在大学的时候他是寝室里面最矮的一个,身高连一七五都还差点。
小二热情给他们介绍着各式的牙刷,牙粉~还有洗头的洗澡的。
最后凌逸选了一支猪毛牙刷,一罐最便宜的牙粉并一小块胰子,一共花费了三百五十文。
凌逸不得不感叹,这还真是奢侈品呀。一支牙刷三十文,一小罐最便宜的牙粉一百二十文。一块胰子二百文,要是自己再不想法子挣钱,连牙刷都买不起了。
他手中有李家给他的五两银子。自己都被她们坑来给别人当男妻了,这银子不用白不用。
凌逸也不知道自己对李家一家到底是个什么想法,不管怎么说李家一家的的确确是救了自己。
让自己在这异世界有了一个落脚之地,在他们家的那一个月里,还给凌逸请了两次大夫。
凌逸知道在这个时代。一般的平民老百姓有个什么伤风感冒的,都是自己上山找点草药煎水喝,再咬咬牙熬过去的。
请大夫的花销可不小,大夫的诊金加药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遑论成亲还给他办了户籍文书,这可是解决凌逸心里的一块大石头。
在这个时代没有户籍那就是黑户一个,是寸步难行的。就说最基本的,没有户籍连出去做短工都没人要。
更让凌逸没有想到的是,李家还给他放了五两银子在嫁妆箱子里面。
李家靠着李老头儿在县衙里做采买挣了些家底,可五两银子加上两床一厚一薄的棉被。西套春夏秋冬的新衣,那也是不小的手笔了。
凌逸正准备掏银子出来给小二,银子还没掏出来。秦书明就己经递了一颗碎银子给小二,小二收着银子屁颠屁颠的去了柜台后面称重。
待小二找补了铜板,秦书明便将小二打包好的物品放进了背篓里,转身往外走去。
凌逸心里怪过意不去的,心里想着等下要怎么把那三百五十文还给秦书明,这对一个乡下人家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秦书明家里还是茅草屋,刚才却能不眨眼的给自己花了三百多文,他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好啊?
“走了。”